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面向新高考课标,针对新高考考纲要求,在诱思探究校本模式下集结备课组的智慧,打造高三物理复习的高效课堂。具体目标为: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数学应用和实验能力,从而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高考。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 多样化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课堂教学要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人教版 高考必考模块为必修一 必修二 选修3-1 、3-2
高考选考模块为3-4
2、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
高考考纲分析:
(1)高考考纲明确说明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2)新课标物理大纲具体变化内容如下(2011与2010年区别)
① 考试大纲在个别地方的叙述作了文字修改,与内容无关。
② 考试大纲及说明在解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时,将“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中的“必要时”删去了。
③ 在考试说明中将选考模块2—2删除了。
④ 在考试说明中将2009年与大纲不一致地方进行了修改更正。
⑤ 考试说明在必修模块物理1中主题为“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中的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于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删除了。
3、重点、难点
力学和电磁学是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与图像、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功能关系、万有引力定律、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变压器与高压输电、电路实验、多用电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基本实验仪器的读数。选考模块重难点是振动和波的图象,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三、教学策略及主要措施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时间是:2010年2月中旬到四月下旬。第二轮目标、任务是重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训练,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和综合能力。按相近内容,相似规律、相同方法归类,共划分13个专题好专题,目标是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精编专题;以点带面,注重能力。即突出高中物理学中的重点知识,以其为为核心,结合第一轮复习中学生掌握情况,精心选编专题,并以这些重点知识带动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把知识点连成网,强调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打破章节界限,注重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专题教学形式,构建知识网络。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提炼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并能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理综的应试训练。
第三轮复习是综合复习,时间是:2012年四月下旬到5月底。第三轮的任务是面向考场: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能及其限时训练,科学表述、增强防错能力,适当查缺补漏。侧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能力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即本轮复习的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整理第一、第二轮复习笔记和做过的题目,做与高考模式相对应的理科综合试卷;做与高考试题相近的往年高考真题;采用目标过关记录,复习要全面到位。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包括审题能力和答题时间的合理分配。
5月底到6月是考前整合,继续限时训练,提升重点题型的应考技巧和能力。调整心态,全力以赴新高考。
复习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认真做好集体备课 :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搞好统一行动. 例题统一;讲题思路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统一;讲评统一;补练统一;总结统一.在七统一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研究出具体的不同的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
①个人备课为基础,通过集体备课优化、完善。
②发挥教研组、备课组整体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
③备课要备考纲要求、知识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尖子生上,研究解题方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应试能力提高,专题怎样突破。典型例题、针对训练题(学科作业)的选取、审核,目标检测命题。
④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的研讨。
做好阶段性的集体反思,优化复习方案
(二)练考结合、限时训练
①试题的选取:历年高考题,考试中心提供的样题,各地最新试题,经典好题,相同考点但不同方式命题,按题型训练。题要有针对性,引发学生暴露问题,找学生薄弱环节,知识、方法的漏洞,解题规范上的问题,故意让他出错。让学生有出错、纠错的体验。
②关于学科自习的时间、练考结合,限时训练,提供答案。学生自己先自评反思。教师及时阅卷,及时点评反馈、总结。如何培优。
③平时练习的时间,题量的控制。
④发挥经典好题的作用,进行滚动练习。
⑤平时练习考试化,后期平时考试高考化,追后追求高考考试平时化。
(三)上好习题课、试卷讲评课
1.目标:全员参与、全方位互动、立体沟通、信息流强度最大,充分调动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参与的积极性、高智商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提升全体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全班同学都有最大收获。
2.习题课内容的形式多样性
A.重要的物理方法、模型应用型习题课
B.多题归一类习题课
C.典型模型有序设问习题课
D.选择题专练习题课
3 ①习题课必须是宽松、愉快的上课环境
②民主的课堂气氛:师生在平等的条件下共同学习、探讨。一定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投入。
③注意形同质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怎样变)和形异质同、多题一解的训练。比较、优选好的解题方法。在课上让学生暴露思维障碍,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④讲评课主要讲共性问题,兼顾个别错误。教师对学生答卷了如指掌。进行优秀、规范试卷展示。
⑤讲评课重点讲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讲题的立意。
四、教学进度表(附后)
高三 年级 物理 学科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三物理教学计划 | ||
相关文档下载: |
2006 年度 第 二 学期 教学计划 | ||||
学科:物理 | 年级:高三 | 教师: 金招政 | ||
讲授 70 课时 | 复习 13 课时 | 测验 10 课时 | 总计 100 课时 | |
作文 课时 | 实验 课时 | 机动 7 课时 |
一、教学目的要求 |
做好3轮的高考复习工作,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论以模拟考试为主查漏补缺。争取在二00八年高考中,物理成绩在居同类学校前列,为我校在高考中创造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
二、学生情况分析 |
高三学生总体学习习惯努力程度都有好转。学生总体分三个层次:重点班学生基础知识、自学能力都较好,自觉性很高,但有少部分学生不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普通班学生当中成绩很与差很明显,总体基础尚可。 |
三、具体教学措施 |
1、以“注重基础,培养能力”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使复习具有高效性。 2、争对高考的最新模式和历年高考的题型特点,注重基础,培养能力,精选习题,把讲、练、批、评各环节做到位,使练习具有实效性。 3、强化中等生的补差和后进生的治瘸,提高本科的绝对数。 4、根据学校学生层次的不同分难度,分练习进行教学。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加大难度、深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通过每周的小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及时反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四、教学进度表 | |||||||
周次 | 起讫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时 | 执行情况 | 备注 | ||
1 | 8.27-9.2 | 预备周 分班考试 改卷 教师做试卷分析 | |||||
2 | 93-3.9.9 | 试卷分析 21.4 物质波 22.1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22.2 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 2节 1节 1节 1节 | 周六的一节课 做练习分析 | |||
3 | 9.10-9.16 | 22.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22.5 核反应 核能 22.6 裂变 22.7 轻核的聚变 习题课 | 1节 1节 1节 1节 1节 | ||||
4 | 9.17-9.23 | 单元测验 分析 高考总复习--:一单元/第一讲/五种性质力 | 2节 3节 | ||||
5 | 9.24-9.30 | 一单元/第一讲/五种性质力 一单元/第二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单元/第三讲/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 1节 2节 2节 | ||||
6 | 10.1-10.7 | 国庆放假 | |||||
7 | 10.8-10.14 | 一单元/第三讲/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二单元/第一讲/质点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 3节 2节 | ||||
8 | 10.15-10.21 | 二单元/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单元/第三讲/图象运动 追及相遇问题 | 2节 3节 | ||||
9 | 10.22-.10.28 | 二单元/第四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三单元/第一讲/牛顿运动定律 三单元/第二讲/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 2节 2节 1节 | ||||
10 | 10.29-11.4 | 三单元/第二讲/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三单元/第三讲/超重和失重 连接体问题 四单元/第一讲/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平抛运动 | 2节 2节 1节 | ||||
11 | 11.5-11.11 | 四单元/第一讲/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平抛运动 四单元/第二讲/圆周运动 五单元/万有引力定律 | 1节 3节 1节 | ||||
12 | 11.12-11.18 | 五单元/万有引力定律 六单元/第一讲/功 功率 | 3节 2节 | ||||
13 | 11.19-11.25 | 六单元/第一讲/功 功率 六单元/第二讲/动能 动能定理 六单元/第三讲/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 1节 2节 2节 | ||||
14 | 11.26-12.2 | 六单元/第三讲/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七单元/第一讲/冲量 动量和动量定理 七单元/第二讲/动量定律及其应用 | 1节 2节 2节 | ||||
15 | 12.3-12.9 | 七单元/第二讲/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 5节 | ||||
16 | 12.10-12.16 | 八单元/第一讲/机械振动 八单元/第二讲/机械波 九单元/第一讲/分子动理论 | 2节 2节 1节 | ||||
17 | 12.17-12.23 | 九单元/第一讲/分子动理论 九单元/第二讲/物体的内能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九单元/第三讲/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 十单元/第一讲/电场强度 电势 | 1节 2节 1节 1节 | ||||
18 | 12.24-12.30 | 十单元/第一讲/电场强度 电势 十单元/第二讲/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1节 4节 | ||||
19 | 12.31-08.1.6 | 十一单元/第一讲/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十一单元/第二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十一单元/第三讲/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 2节 2节 1节 | ||||
20 | 1.7-1.13 | 十一单元/第三讲/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十二单元/第一讲/磁场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2节 3节 | ||||
21 | 1.14-1.20 | 十二单元/第二讲/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十二单元/第三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 3节 2节 | ||||
22 | 1.21-1.27 | 十二单元/第三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机动 | 3节 2节 | ||||
23 | 1.28-2.3 | 机动 考试 等 |
周次 | 起止时间 (周一—周日) |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
第1周 | 1月30日—2月5日 | 第1课时 选考模块复习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 单摆 振动图象 第2课时 复习1 第3课时 机械波:波的图象以及传播规律 第4课时 复习1 第5课时 复习2 第6课时 波的干涉 衍射 偏振 第7课时 振动和波 周测 |
第2周 | 2月6日—2月12日 | 第1课时 振动和波结课总结 第2课时 选考模块3-4第十二章 光的折射 光的全反射 光导纤维 第3课时 复习1 第4课时 复习2 第5课时 光的干涉 衍射和偏振 第6课时 实验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双峰干涉测波长 第7课时 光学周测 |
第3周 | 2月13日—2月19日 | 第1课时 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力与运动 专题一:力与物体平衡 1 第2课时 复习1 第3课时 专题测试 第4课时 讲评 第5课时 专题二: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第6课 复习1 第7课时 专题测试 |
第3周 | 2月20日—2月26日 | 第1课时 讲评 第2课时 阶段测试1:力与直线运动 第3课时 讲评 第4课时 力学实验复习1 第5课时 力学实验复习2 第6课时 电学实验复习1 第7课时 电学实验复习 2 |
第5周 | 2月27日—3月4日 | 第1课时 质检二综合复习 1 第2课时 综合复习2 第3课时 综合复习3 第4课时 综合复习4 第5课时 质检二考前复习1 (模拟考试) 第6课时 讲评 高一二第一次调研考试(2、3、4日放假两天半) 高三一天半假 |
第6周 | 3月5日—3月11日 | 第1课时 高三质检二考试 1 第2课时 高三质检二考试 2 第3课时 专题三: 曲线运动: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第4课时 复习 第5课时 专题测试 第6课时 讲评 第7课时 专题四: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
第7周 | 3月12日—3月18日 | 第1课时 复习 第2课时 专题测试 第3课时 讲评 第4课时 阶段测试2:力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第5课时 讲评 第6课时 第二单元 功和能 专题五:功、功率和动能定理 第7课时 复习1 |
第8周 | 3月19日—3月25日 | 第1课时 专题六 能量转化定律 与力学综合问题 第2课时 复习1 第3课时 复习2 第4课时 模块测试:力学模块 第5课时 讲评 第6课时 第三单元 电场和磁场 专题七:电场 第7课时 复习1 |
第9周 | 3月26日—4月4日 | 第1课时 专题测试 第2课时 讲评 第3课时 专题八:磁场 第4课时 复习测试 第5课时 讲评 第6课时 阶段测试 3:电磁场 高一二第二次调研考试(2、3、4日放假两天半) 高三放假一天半 |
第10周 | 4月5日—4月8日 | 第1课时 讲评 第2课时 一模复习 1 第3课时 一模复习 2 第4课时 一模复习3 高三一模考试(7、8日) |
第11周 | 4月9日—4月15日 | 第1课时 试卷讲评 第2课时 专题九 直流和交流电路 第3课时 复习 第4课时 专题测试 第5课时 专题十 电磁感应 第6课时 复习 第7课时 模块测试2:电磁学部分 |
第12周 | 4月16日—4月22日 | 第1课时 讲评 第2课时 专题十一 力学实验 第3课时 复习 第4课时 专题十二 电学实验 第5课时 复习 第6课时 专题十三 选考3-4模块 振动和波 光学 第7课时 专题测试 |
第13周 | 4月23日—5月1日 | 第1课时 讲评 第2课时 高三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第3课时 高考模拟训练1 第4课时 讲评 第5课时 模拟训练2 第6课时 讲评 高中期中考试(29、30、1日放假两天半) |
第14周 | 5月2日—5月6日 | 第1课时 选择题专项限时训练 1 第2课时 选择题专项限时训练2 第3课时 实验专项限时训练1 第4课时 实验专项限时训练2 第5课时 计算专项限时训练1 |
第15周 | 5月7日—5月13日 | 第1课时 计算专项限时训练2 第2课时 真题演练1 第3课时 讲评 第4课时 真题演练2 第5课时 讲评 第6课时 二模考前综合复习1 第7课时 二模考前综合复习2 高三二模考试(7、8日) |
第16周 | 5月14日—5月20日 | 第1课时 二模讲评 第2课时 自主复习 高考应考 第3课时 高考模拟训练3 第4课时 讲评 第5课时 高考模拟训练4 第6课时 讲评 (学生整理错点) 第7课时 高考真题演练 3 |
第17周 | 5月21日—5月27日 | 第1课时 讲评 第2课时 高考真题演练4 第3课时 讲评 第4课时 学生问题归结及对策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21、22、23日) 高三各学科与外校联考确定排名 |
第18周 | 5月28日—6月3日 | 第1课时 学生问题归类解答 第2课时 整合知识,技巧总结 第3课时 应试能力提升 第4课时 考前点拨1 第5课时 考前点拨2 第6课时 迎接高考 第7课时 迎接高考 高一二第三次调研考试(1、2、3日放假两天半) |
第19周 | 6月4日—6月10日 | 第1课时 迎接高考 第2课时 迎接高考 第3课时 迎接高考 全国高招统一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