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如何让这条生命线在课堂中绽放光彩,本课教学创造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验主动探究的快乐。
2.构建魅力课堂。本教学用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三兄弟评理”,把课堂的各个环节串成珠,连成线,设计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能直接感知、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含义,会复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能初步运用这个结论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与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能用至少一种方法解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养成动手操作探究的习惯,发展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3.在“预习、探究、归纳”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探究精神,培养乐于自主学习和乐于与人合作分享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 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教学进程
(一)交流课前自学情况
交流《三角形的内角和自主学习菜单》我来预习和我来质疑
我来预习
1.知识链接
(1)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2)三角尺3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 ),和是( )
或( )( )( ),和是( )
2.自主预习
(1)三角形有( )个内角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 :
(3)我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 )度。
(4)读数学书78、79页。
我来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写下来,上课时我们一起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文本阅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能课前自主解决的一些知识点放在《学习菜单》我来预习部分,用最短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带过去,从而为探究新知扫除知识障碍。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在探究前交流,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维进入课堂,实现课堂为学生服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出示三兄弟争吵的课件
同学们,你们利用预习的这些知识可以为三兄弟评理呢,看,三兄弟来了,他们是谁?(板书:三角形)听,他们吵起来了。他们在争什么?(板书:内角和)你们给他们评评理谁说得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齐读课题)
2. 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始用动画的方式展现要研究的学习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急于想知道三兄弟到底谁说的对,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
(三)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1.为三兄弟评理要有证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先同位交流,再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出验证的方法: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验证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知道用量、剪、拼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但每位学生预习的情况可能存在差异,课堂上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又一次加深了对验证过程的理解认识,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完善、修正了自己的认识。】
3.全班交流,找不同方法的学生到展示台展示验证过程
出示交流要求:我验证的方法是:
我得出的结论是: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设计学具的时候,想了几个不同的方案,最后确定制作用代表三兄弟的三个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特征的印象,课上就让每个学生用这三个三角形,通过探究和组内交流,实现对多种方法的体验和感悟。通过这个环节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使学生经历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探究发现过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科学方的教育。】
(四)实践运用
同学们,三兄弟在你们的帮助下不再争吵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于是他们又成了好兄弟,为了感谢你们,他们送来了智慧岛,智慧岛好玩的东西很多,不过必须通过岛神的考验,你们怕不怕?
出示岛神的考验题:
1. 一个鱼样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两个底角分别是700,7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 帮角找朋友:哪三个角可以组成三角形?
60° 90° 48° 54° 30° 46° 80° 52°
(五)课堂检测
课件演示岛神的话:小朋友,你们真是个勇敢聪明的孩子,你们已经通过了我的考验,不过还必须通过我的检测,优秀的邀请你到智慧岛上来玩,开始吧。
1.学生完成《学习菜单》自我检测部分
2.全班交流测试题,并完成自我评价
(六)拓展提升
岛神发现我们班的孩子都太优秀了,看智慧岛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课件展示:中国第一长人行吊桥、电力铁塔、埃及金字塔、世界文化遗产等让学生去旅游的同时找找用三角形的地方,思考: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三角形,为什么要用三角形?)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研究三角形哪些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每到练习题时学生十分被动,给人一种枯燥、乏味之感,课堂气氛沉闷,本课把练习题融于情境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在课堂练习是以基础题、开放题为主,课堂检测题是梯度式,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在《学习菜单》的最后有自我评价环节,我设计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检测结果☆☆☆”给学生以学习领引:学习不仅要看结果还要注重学习过程。 】
五、布置作业
1. 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思考:生活中为什么要用三角形?
2. 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下你学习中的疑惑。
【设计意图:课堂要向课后开放,是学生的学习继续延伸,课堂还要向课前开放,这样学生才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到课堂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验证:量一量 拼一拼 折一折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附: 《三角形的内角和》自主学习菜单
姓名: 学习伙伴:
【学习目标】
1.能算出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和,猜想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
2.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会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问题。
【我来预习】
1.知识链接
(1)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2)三角尺3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 ),和是( )
或( )( )( ),和是( )
2.自主预习
(1)三角形有( )个内角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
(3)我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 )度。
(4)读数学书78、79页。
【我来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写下来,上课时我们一起解决。
【我来探究】
1、我用下面方法来验证我的猜想:
方法一:量一量,加一加
内角和( ) 内角和( ) 内角和( )
方法二:
方法三 :
【自我检测】
1、 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
∠1=35° ∠2=125° ∠1=65° ∠1=78° ∠2=75°
2、用本课发现的规律算出下面多边形的内角和。
3、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是( )度。(同位合作拼一拼)
【自我评价】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检测结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