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4)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20:19
文档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4)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前半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是说利用的方法,可以来压强;后半句中梅花之所以能飘香,这是由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发生了现象的缘故。2、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射线。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的离子组成的,这种离子就是“”。3、一
推荐度:
导读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前半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是说利用的方法,可以来压强;后半句中梅花之所以能飘香,这是由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发生了现象的缘故。2、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射线。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的离子组成的,这种离子就是“”。3、一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前半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是说利用                  的方法,可以来         压强;后半句中梅花之所以能飘香,这是由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发生了        现象的缘故。

2、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           射线。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           (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的离子组成的,这种离子就是“          ”。

    3、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      。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这说明                    。

    4、水的密度是            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冰的密度是0.9×103kg/m3,把一块冰放在一个密闭的杯子中熔化成水时,它的质量      ,密度       。(后两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蜡的密度是0.9×103kg/m3,一蜡块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将         ,随着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增大,蜡块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       。

6、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中,铡刀属于        杠杆,食品夹子属于      杠杆。(填“费力”、“省力”或“等臂”)

7、一架我国自行研制的歼8Ⅱ型战斗机的质量为1.5×103kg,发动机用8×10 4 N的推力使飞机在10 s 内前进5000m,则飞机推力的功率为         W。为使飞机飞上蓝天,人们把飞机的机翼做成图1的形状,是利用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使机翼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升力。

8、为保护船只的通行,打击猖狂的海盗,中国海军护航编队169舰、171舰及微山湖号补给舰于2008年12月26日下午1点从三亚出发,开赴亚丁湾。军舰在匀速驶向亚丁湾的过程中,由于消耗了燃料,则军舰所受到的浮力________,所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其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请将个体的正确选项填在下面表格对应的位置上)

题号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
9、如图3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

A、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        

B、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

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若对已经平衡的杠杆再加一个力,则(      )

  A、杠杆不可能平衡

B、杠杆仍可能平衡,但这个力必须加在动力臂上

  C、杠杆仍可能平衡,但这个力必须加在阻力臂上

D、杠杆仍可能平衡,但这个力的作用线必须通过支点

  11、如图3,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12、下列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

  A、野战行军时都是携带压缩饼干,是因为与普通饼干相比压缩饼干的密度大,体积小

  B、人们常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C、液态石蜡凝固时体积变小,说明其密度变小了

  D、拍摄电影时描写“石头砸伤人”的场面中,所用的“石头”密度小,质量小

13、地区海拔高。关于地区的气压与水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压低、水的沸点高               

B、气压高、水的沸点高

  C、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D、气压高、水的沸点低

14、下列几种情况,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人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累得满头大汗

  B、人从一楼上到三楼

  C、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压得血管暴涨

  D、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

15、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力所做的功越多

  B、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效率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多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16、如图4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 N的物体在10 s 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 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 m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C、拉力F的功率是80 W

  D、做的有用功是800 J

17、质量相同的实心铝球与铁球分别浸没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 ρ 铁> ρ铝 )                                              (       )

A、铁球受到的浮力大

B、铝球受到的浮力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18、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并认为           (       )

A、在不断的膨胀

B、目前宇宙膨胀已经结束并开始收缩

C、目前宇宙已处于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的稳定状态

D、宇宙膨胀早已结束,目前处于静态

  

三、作图题(19题4分,20题2分,共6分)

19、在我国古代,简单的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地运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例子,如图5所示。请你画出人在拉起吊桥时,吊桥受到的动力F1和阻力F2,并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20、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拉起物体。请在图6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四、实验探究题(21题6分,22题6分,23题6分,24题6分,共24分)

21、如图8 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g等。现有一质量待测的物体,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

请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1)把游码移动到标尺的              ,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通过调节               ,使天平衡量平衡;

  (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

      g 、      g砝码各一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 砝码,加上       g 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将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值相加,既是待测物体的质量。

22、小明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图所示。

  (1)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保持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2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

实验次数123
钩码重G/N

44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0.10.1
绳端拉力F/N

1.81.4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0.50.3
机械效率η

74%57%83%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4、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容器中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和酒精,另有U形管压强计。

(1)把压强计小盒放入A容器中,压强计左管的液面比右管的液面________。小盒不断下沉的过程中,压强计两管液面差________,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着________。

(2)把小盒放在A容器中同一深度不断改变方向时,压强计两管液面差________,这表明液体同一个深度________。

 (3)把小盒分别放入A、B两容器同一深度,放入A容器时,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较大,这表明_______。

五、计算题(25题6分,26题10分,共16分)

2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图。他在2s内做了2.4J的有用功使重物匀速上升了0.4m ,不计绳重及摩擦。

(1)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运动的速度?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在不考虑滑轮的摩擦时,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6、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密度为0.6×103kg/m3,静止在装有足量水的容器中,且上下底面与水面平行,求:

(1)木块的质量;

(2)木块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4)水对木块下底面的压强。(g取10N/kg)

参:

一、填空:

1、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   扩散      

2、阴极   带负电   电子

3、斥力   引力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4、1.0×103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不变   变大

5、 上浮  变小  不变

6、省力   费力

7、4×107   小 

8、减小    减小    减小    不变(重力势能为零)

二、选择:

9—13:C  D  A  C  C            14—18:B  D  D  B  A

三、作图:

四、实验:

21、(1)零刻度线上    平衡螺母    (2)20   10    10    5

22、(1)接触面积大小              (2)压力大小    

(3)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        

23、(1)甲     乙                  (2)越低    

(3)增加物重

24、(1) 低       变大       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不变       想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五、计算:

25、(1)n=3所以s=nh=3×0.4m=1.2m  v=s/t=1.2m/2s=0.6m/s   ………  3分

      (2)   由图知,F=2.5N 

η= W有/FS ×100% = 2.4J / (2.5N × 1.2m ) ×100% = 80% ………………… 2分

            增大   ………………………… 1分

26、(1)V=L3=(10cm)3=1000cm3=1×10-3m3 ………………………………………1分

         M=ρV=0.6×103kg/m3×1×10-3m3 =0.6kg………………………………1分

(2)∵木块漂浮

     ∴F浮=G木= Mg=0.6kg×10N/kg=6N……………………………………2分

(3)V浸=F浮/(ρ水×g)= =0.6×10-3m3 …………2分

(4)∵F浮=F下—F上     ∴F下=F浮+F上=6N+0N=6N

(下:下表面;上:上表面)

     ∴P下=F下/S下==6×102Pa……………………………………3分

文档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4)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前半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是说利用的方法,可以来压强;后半句中梅花之所以能飘香,这是由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发生了现象的缘故。2、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射线。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的离子组成的,这种离子就是“”。3、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