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 )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公元751年,唐朝在中亚败于阿拉伯,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3.由美国人出版的《纸——进步的带头人》一书写道:“从公元二世纪初中国发明造纸后,这秘密保守了很长时间,然后像蜗牛似的传播到东亚、巴格达、开罗、摩洛哥,历时1000年,再经过400年传遍欧洲,直到1694年才传入美国。”由此判断促进其传播的有利因素有
①丝绸之路的开通 ②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西儒耳目资》一书,1626年刊行于杭州,内文中已采用罗马字,注明汉字发音。从中可以看出( )
A.此书采用雕版印刷,并提出版权保护
B.今天通行的汉语拼音至少在明朝就已经确立
C.这是帮助中国人了解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
D.这是帮助中国人了解西方文字的工具书
5.“神州七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舱外行走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
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影响巨大。其中,蔡伦最大的贡献是
A.发明指南针 B.发明活字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发明火药
7.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8.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正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
A.活字印刷书效率高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雕版印刷术麻烦
9.墙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的开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0.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发展
11.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③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13.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个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 C.鼎内壁的小篆 D.扁足青铜方鼎
14.(2010年11月苏州五市四区高三期中考6题)2010年10月10日,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了论证。苏州桃花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是著名木刻年画产地,也是唐寅(唐伯虎)的出生地。上图他的画属于( )
A.木刻年画 B.风俗画
C.文人画 D.宫廷画
15.《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A.写字的笔法艺术 B.古人的治史态度
C.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16.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 )
A.书法 B.中国画 C.文学 D.戏曲
17.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18.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A.图10 B.图11 C.图12 D.图13
19.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在于( )
A、意境 B、技法 C、题材 D、画科
20.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能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21.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黑脸”表示
A.刚强骁勇 B.阴险狡诈 C.凶狠残暴 D.刚烈正直
22.每年端午节,我国各地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粽子的起源,搜集到以下史料并得出相关结论。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
A.浙江嘉兴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稻粒遗存,证明当时粽子可能出现
B.李时珍认为粽子起源于西晋,因为他是一位科学家,其观点可信
C.江西宋代墓葬中发现了最早的粽子实物,说明粽子最晚出现在宋代
D.民间传说粽子起源于纪念屈原投江,这一传说由来已久,说法可信
23.端午节源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爱国诗人。他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A.罗贯中 B.曹雪芹 C.屈原 D.吴敬梓
24.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25.汉代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
A.诗 B.词 C.赋 D.小说
26.唐代名篇系列“三吏”、“三别”充满着强烈的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作者是有“诗圣”之称的
A.屈原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
27.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28.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哪类艺术风格?( )
A.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 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 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D. 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29.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D.推行民族分化
30.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的作用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在2006年,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如图)。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
(1)据材料,概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的设计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该设计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遵循了怎样的原则?
32.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7-9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但是他也指出:“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
材料二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
年代 | 科技发明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 | 件 | %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1)隋唐以来影响世界的三项伟大科技成果的发明是怎样完成和发展的?(8分)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4分)
(3)16世纪科技发展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历史原因有哪些?(6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摘自柳诒征《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这种特色,不仅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各分支中表现出来,在工程技术、农学、医药学等方面更突出地显示出来。譬如,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各种原动力和简单机械的应用、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声学知识是与乐器制造、音乐娱乐活动、礼乐制度的推进、特殊需要建筑的建造以及军事活动等紧密相关;热学与物性学知识则与冶炼业和炼丹术、火药、火箭的研制,气象、气候的观测以及日常生活等相联系,电学与磁学知识则与雷电现象的观察、防避,冶铁业的发展,地形测量,航海事业,军事,医学以及日常生活等紧密相关,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照相、火的利用、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连。 ——摘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历史现象并说明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这种特色”。(6分)
专题二参
一、选择题
1.C 2.A 3.A 4.A 5.B
6.C 7.D 8.A 9.A 10.D 11.A 12.C 13.C 14.C 15.B
16.A 17.B 18.C 19.A 20.B
21.D 22.C 23.C 24.C 25.C
26.B 27.D 28.A 29.A 30.B
二、非选择题
31.(1)特点:中国书法艺术与观代图形的和谐统一;“形”与“意”的和谐统一。(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
32.(1)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我国不晚于唐代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宋代时发明了管型火器;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广泛应用。
(2)虽然传统科技仍占一定的优势,但整体上科技发展日益缓慢,甚至停滞,没有形成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欧国家。
(3)封建制度衰落,自然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晚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八股取士和文网严密,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至少写出2点)
33.(1)现象:宋代士大夫大量藏书。原因: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 (2)特色: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