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商品被称为“慢性食品”,虽然有着巨大的忠诚消费人群和暴利的利润空间,却在狂热的电商领域坐了“冷板凳”。网上的销售渠道虽然铺的较为广泛,但是销量却不及线下渠道的十分之一。和网上热卖的数码、服装、书籍、食品、家居等商品相比,酒类商品的销量少得极为可怜。在中国的经济文化领域中,都占据重要地位的酒产品,在突飞猛进的电商市场中明显遭遇了“铁索横江”的险情。如果不“弄断铁索”就无法在电商大潮中,推动酒产品在市场的运营步伐。
很多酒类企业和酒类电商都向作者所志国询问,酒类商品在电子商务市场缘何如此艰难?作者所志国通过分析,并为二家酒类B2C进行了品牌策划后发现。酒类电子商务在我国有着绝对忠诚的数亿潜在购买用户,并且有着众多的知名酒类品牌支撑着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终将成为电商的主流支柱行业。
但95%以上的酒类电商网站都完全忽视品牌营销,无视互联网竞争规律,寄希望于“先产出后投入”的市场恶循环中。并且受传统酒类行业特征、受众人群需求、传统渠道影响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酒类电商的整体营销环境不成熟,所以销售转化率不高。其核心症结就在于,提高酒类电商品牌营销力度,正视市场推广壁垒,才能真正引导网民的酒类网购习惯。
一、主流购酒人群的网购需求 易受外界影响
酒产品具备独有的市场特点,那就是酒的档次、买酒和喝酒的人群、销售渠道、销售价格都极端二极分化。酒店、饭店、餐馆、酒吧无疑是酒类产品的最大客户,但他们更习惯于由厂家或者供货商直接购货。不仅价格透明,而且都是送货上门,从来不加任何物流费用。从而使得这部分主流客户,已然与电子商务无缘。
而个体购买人群,在面对电子商务这种信息透明、交易便捷的交易平台,酒产品的复杂特点立刻时,出现了“水土不服”症状,也是导致酒类商品销量痿靡不振委的主要原因。
1、普通酒的终端销售太过密集
啤酒、普通白酒和葡萄酒,都是社会各阶层人们日常生活中以及节日、生日、聚会、消谴的必备之物。已然和油盐酱醋等日用品一样,成为了生活的必须品。然而,正是由于普通酒类过于普及、应用太过广泛,使得低端酒的销售渠道也过于密集。
商场、超市、小卖店、路边摊等都有销售,不管是小区、胡同、马路边都会有这些店铺所在。可以说,不管多偏远、多陈旧的居民区,不论多深多窄的胡同,也都会有销售人们常饮用酒类产品的店铺。
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就是交易方便、价格透明,但是低端酒的价格大多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除非是在厂家直接形成数十箱以上的一次性批量购买,否则全国的市场销售价格,都基本统一。而个体网民在生活中大多数都是随喝随买,顶多是夏天购买1箱在冰箱存放,完全不可能形成一次性数十箱、上百箱的购买。所以在电子商城购买低端酒,完全不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
况且,老百姓谁会为了几瓶啤酒或者十几元钱的白酒、红酒,为了少走个几百米,就去网上进行购物呢?这是完全违背人的正常消费形态的,除非此人出现了思维紊乱!
2、中档酒即时性要求较高
几百元的白酒和红酒,除了家庭饮用外,更多的是应用于请客、孝敬老人、赠送亲友和领导。这时矛盾也就出现了,如果是家庭饮用,对喝酒的人来讲。一定是对某种酒已经有了直接的“品尝欲”, “酒瘾”一上来自然是急不可待,最希望的直接品尝佳酿。而不会像常规网购那样,先搜索商品后登陆网站,查找类比商品的外观、价格、功能。更不会是在浏览其他商品时,突然看到了酒而饮兴大发。
直接去附近的烟酒专卖或者超市、商场,购买也是更加直接见效。何况,即使是同城购物,最快的到货时间也需要几个小时。这种购物方式在国外由于地广人稀,当然并不稀奇。但对中国来讲,为了喝瓶酒进行网上购物,我国的家庭网上购物观念还未达到如此发达的程度。特别是,酒瘾较大或者喜欢品酒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群,他们通常不懂得如何网上购物,更不会产生网上购酒的意识。
另一种情况,不是为自己饮用,而是为了孝敬老人或者赠送亲友,同时也对即时性要求很高。不论哪一种类型的礼品赠送,国人还没有提前数周准备礼品的消费习惯,大多都是在事前2、3天采购礼品。而这时,网络购物的物流速度永远受到无数客观条件影响,随时可能延期送货。所以,人们也很难直接选择网购。
3、高档酒怕碰上假货
高档酒则都是用来招待贵宾或赠送领导或重要人士,但我国的高档酒假货横行的情况,在多年来一直屡禁不止。特别是茅台、五粮液等知名品牌,更是被不法分子造假无数。即使在一些正规的商场、专卖店和超市,也极容易因为质检难以全面等原因,有假酒混入。所以人们对购买这类名酒,都是百般谨慎。一但有重要场合或者需要饮用时,都是想方设法托关系、找朋友进行代买。生怕花了不菲的费用,买回来一瓶假酒,生气又惹火。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由于大多数商品都无法由商城控制货源,难以百分百实现检验。同时,电子商城毕竟是虚拟存在,所有商品信息都是看得到摸不着,而且商品网页和真实情况难免有所出入。所以中国电商的假货和商品质量问题,一直倍受争议。
特别是酒类电商网站,目前没有任何一家树立了真正的权威品牌形象。没有通过系统、规范的市场手段,提升商城的美誉度和口碑度。而购买高档酒赠送的对象,一定是身份极高或者有要事相求的对象。如果这时候花了几千或者数万元购买了假酒,不仅仅是赔钱生气的问题,很可能好心办坏事,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酒类电子商城目前还没有形成任何的权威品牌。某商城的名酒一但卖的比线下专卖店便宜,消费者一定会置疑它的质量真实性。如果价格比线下专卖店贵,那消费者更加不会考虑购买。因为假酒的恶劣影响和肆无忌惮,实在是已经由来已久,让消费者不得不心存顾虑。
二、酒类商品的物流成本过高 降低了价格优势
物流质量和物流服务的不稳定因素,一直是中国电商难以根治的暗疾。以行业的平均经营实力来讲,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还无法突破物流公司的合作范畴,使得物流成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会上涨而难以下降。电商物流的商品价格,是按“重量”累积增价。而酒类是液体产品,重量较大。所以,如果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如果不是相差悬殊,一但加上物流成本,网购的酒类商品将完全失去价格优势。
同时这里所指的物流成本不仅仅是指送货费用,而是指物流过程中产生的维护费用和损失费用。由于酒类商品极易破碎。而大多数快递公司,都是要求顾客先签收再拆包。即使是在送货过程中,商品出现了破碎,由于责任完全难以查明,物流拒绝赔偿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虽然目前没有出现较严重的,大量或者昂贵酒类产品中途因破碎而引起纠纷。但通过和网民的沟通,大多数网民都对这一情况心存忌惮。
关键原因是,很多酒类B2C的商品无法实现远距离送货。就是因为其物流成本过高,再加上是小量配送,交通工具所承载一定是各种商品都有,不可能全都按酒类商品的要求来摆放。长途的运输和交接过程中破碎的风险完全不可控。所以很多物流和快递公司也都不接受酒的送货,更无形中加剧了酒类电商普及发展的难度。
一瓶750ML的普通红葡萄酒,其重大约为1斤半,价格在30元到60元之间。但如果从广东发到北京的快递费用,就需要20元左右,并且时间需要3-4到。相比服装、食品、数码等商品,送货的价格成本较高。即使在法国等酒类文化更加成熟的国家,人们对网上购酒的物流成本,也都表示不愿支付。
可见,解决全国范围内的高性价比的物流和快递,已然是当然之急。但是,网民的小批量购买,也使得降低酒类物流成本的难度较大。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在这里作者所志国还是由衷的希望,酒类供应商或者酒类电商,不要始终想保持酒类的高利润。应该降低利润比例,以此减少网民的物流成本,才能更好的吸引网民开展酒类网购。
三、中低档酒的地方经营策略太强 束缚了全国口碑传播
大众饮用的啤酒、白酒都有着严重的地方性经营策略,各省、市之间的中、低酒类很少大范围流通。一方面是缺少大规模生产供应能力,难以形成产业化生产,没有品牌化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各地方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于饮用某种酒类,习惯了它的口味、商标和价格。再一方面,各城市固定的酒类营销渠道,也已经对地方的酒类销量有一定的信任。
在我国只有青岛啤酒、雪花啤酒、二锅头、老白干等大众酒类,在全国大较多的城市有所销售,并且销量和口碑较好。而其他的酒类,都只能限于当地的省、市、县进行销售。甚至同一省的不同市级城市的大众酒类,也很难流通销售。
这一情况就透射着,中、低酒类很难,在直接面向全国的电子商务领域,形成明显的快速销售局面。因为区域性的酒类品牌,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其他城市的消费者接受。这一情况,也区别于其他所有城市的服装、食品、特产等商品。可以说,酒类的这一地方性属性,无形中与电子商务的无地域、信息公开化,又产生了本质的对立。
加之酒类电商销售的商品,大多数是面对全国或者是数省。而大部分网民对中、低档酒的陌生,加之品牌影响力不强,自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决定购买。所以,宣传之后的销售转化率较低。而电商网站,又由于短期内没有实现快速回报,缩小甚至放弃了继续大规模宣传。由此产生了恶性循环,也就成为了导致酒类电商销量难以攀升的又一重要阻碍。
四、国人对红酒没形成稳定饮用习惯 品质优劣难以分辨
如今我国酒类电商的主流支柱型酒类就是红酒,虽然红酒俗称“国酒”。但国人毕竟更习惯于饮用啤酒和白酒,葡萄酒更多的是在节日、庆典、婚礼等正式场合使用。受到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国人浅移默化的认为欧美地区的红酒,口感和口碑更好一些。国外红酒的知名品牌也很多,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由于红酒还代表着浪漫和成功,符合国内时尚网民的时代特点。再加上,供应商、代理商对国外红河的大肆包装,于是国内的酒类电商市场,就形成了以国外红酒品牌为主的无奈现象,时尚网民对国外的葡萄酒的追逐则更加明显。
红酒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品级和档次差距较大,口感和价格也有天壤之别。但国人对红河的辩别能力普遍较差,难以区分酒的等级、质量。许多国人还认为,红酒的年代越久越醇,时间越长越珍贵。还浑然不知,很多红酒时间一长就会变质变味。类似这种对红河的误区还有很多。
且国内外的红酒品牌众多,品级复杂,加之不法商贩的以次充好。酒类电商缺乏整体品牌权威性和影响力,将红酒在电商虚拟平台上销售,消费者很难消除戒备心理购买高档葡萄酒。我国的“长城”红酒,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稳定的饮用人群,在全国有广泛销售,形成了口碑。希望能重点在电商有所突破,与众多酒类电商开展品牌联合,尽快夺回“国酒”的电商地位。
五、酒类电商资本进入缓慢 传统酒类企业偏注加工生产
酒类电商在2010年刚刚起步,在发展中迎来了中国电商世界中最混乱的2011.此时,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大多失去了对传统电商的兴趣,且只偏重于成功型、稳定型电商,对初创电商已然视若无睹。可以说,酒类电商有些“生不逢时”。没有了外界资本经济的推动,初创型电商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发展缓慢也是意料之中。
酒类电商的创始者基本是二大类:第一类是有着长期酒类运营经验的企业或个人,有着丰富的酒类供应商或者合作商。第二类是某品牌的代理商或者经销商。都对酒类市场有着丰富的认识,也熟悉酒商品的销售策略。但是,他们却不具备强大的资金保障实力,更忽略了电子商务的昂贵营销成本和全国性的竞争氛围。只想着快打快收,快速致富。
由于酒类电商的运营者大多来自于传统行业,所以对电子商务的认知较为简单。认为只要做好一个酒类的网站,保证了货源的充足、价格的稳定,就可以安静的等待销售了。从未考虑过,如何将网站做出品牌效应,如何推广网站。
大多酒商都选择与团购网站合作,但只能形成短期内销售。特别是在团购网已经收取商家广告货的情况下,参加团购的商品不仅要保证暴利,同时必须保证强大的品牌基础,和稳定的消费需求。而这些都是酒类商品在电商中,最为缺乏的。
而实力强大的知名酒类品牌企业,则更多都在专注于抓生产、加工、销量、宣传。传统的营销市场已经让企业无暇分身,很难会抽出精力斥巨资进入电商行业。酒类电商链条中原本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反而短期不会大规模进入电商。
虽然世事无绝对,凡事都有个例,电子商务最大的魅力莫过于它的爆发性和营销潜力。“酒仙网”已经得到了传统企业的投资,其高发的势头希望能够带给酒类电商新的突破和激情。但毕竟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电商投资氛围来讲,酒类电商的资本推动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希望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也会有愈来愈多的投资人和机构能够倾注于酒类电商。
六、整体市场推广力度太弱,没有出现酒类电商品牌
酒类电商的经营者大多来自传统企业,仍然犯了绝大多数传统企业经营者完全相同的错误。那就是:
1、没有明确的营销方向,将一切希望寄托于网站建立后,网民能够主动上门购物上。
2、认定市场推广是“不必要的浪费”或者坚持“先有收入才能支出”,大规模的长期市场推广更是完全的无用功。
3、漠视电子商务网站的品牌建设,急功近利追求“快速盈利”,一切营销手段以快速形成销量和增加注册量为主。
4、任何一种营销方式,都以直接的销售结果进行考核,完全无视营销的阶段性和品牌累积性,只要在几天内没有起到明显的销售效果,就判定某种营销手段为浪费时间。
网站品牌权威度越差,销售转化率越低;销售额越差,管理层越拒绝市场推广;市场推广力度越小,网站品牌的权威度就越差。由此形成了无休止的恶性循环,直至商城耗费了所有的创业成本,或者有幸进入了一笔投资,网站才算告一段落。
可怕的营销误区,相同的市场弊端,酒类电商整体行业显得较为没落。同数码、IT、时尚、美容、减肥、母婴、图片等电商行业网站相比,有着京东、唯品会、凡客诚品、走秀、当当、益生康健、红孩子等众多的代表性巨头。可以说这些行业电商,会有着如此强盛的生命力,是与这些巨头电商的带动分不开的。可酒类电商没有出现任何一家,能称得上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网站。大多数网站,不是在琢磨着如何短期提升促销,就是在思考如何降低企业成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没有成功的带领者,酒类电商在一段时间里,还很难突破自己形成的围城。
七、溯本求缘寻找到答案,实现品牌累积尚有腾飞希望
酒类电子商务虽然处在矛盾的市场地位,有着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受到实际环境的。但是毕竟有着数亿的潜在用户,是新时代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作者所志国认为,酒类电商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乐观的市场空间,只要避免明显的营销误区、不要钻牛角尖,尽量发挥电子商务的硬性优势,必将能使酒商网站提升营销地位。
1、小成本运作的创业者,暂时全部资金营销全国形式的酒类电商,由于不具备整体竞争实力、经受不住市场竞争,极易在未产生营销效果前就被淘汰,反而导致整体行业更加不稳定。建议用可流通的资金,创建区域性酒类商城或者专注经营单品酒类,以减少面对市场综合类电商竞争的整体压力,保证有限市场成本能扩大传播履盖率。
将品牌包装做细做透,配合互联网的信息广泛性。更多的应该借助酒类商品自身的品牌优势,来提升商城的品牌影响。将酒类产品的特点、知识讲细讲透。保持品牌公关软性宣传,持续不断。同时开展区域性、阶段性的促销、团购,不要贪大,反而会起到相对明朗的结果。
2、企业型电商,并没有非常充足的资本推动。必须重视品牌的累积度。在预估营销成本时,应该将第一阶段的首要目标设立成为品牌累积度和覆盖力度。而不是盲目的追求短暂流量、注册量、销量。尽量运用软性营销手段,通过名博、SEO、软文、新闻、论坛等方式,把商城的品牌特色和特色酒品推出去。让网民更多的了解网购酒类的优势,能够对生活中涉及不到的酒类发生兴趣。
只有将商城的影响力逐渐被网民所接受,在心中提升了信任度,才会产生权威度、美誉度,最终自然会提升销售转化率。而当品牌累积度,能够自动刺激网民消费欲望、抵消购买顾忌的时候。第二步再配合硬性的广告、搜索竞价等方式,自然会推动网站的销量和会员注册量。
3、实力型电商,有着资金保障或者资本进入,尽量保持与中、高端酒类品牌的合作。因为低端酒完全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因为价格低就推动销量。受物流、区域等影响,低端酒反而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而是要专注于品质酒类的运营,通过品牌借势来体现商城的权威性。保持酒的品质和口碑,是大型酒商的最佳突破口。虽然营销效果较慢,但却更能体现实力型酒类电子商务网站的综合竞争实力,从而避免了和中小型酒商的直接价格战。
商城应该以季节为单位,将品牌目标和市场目标同步推出。将公关事件、品牌合作、商城优势等内容,以新闻、公关软文、名博等公关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快速有力的软性营销手段,才能最快的辅助实现市场营销目标。在品牌累积三到五个月后,再配合重大节日、庆典,通过各种硬广形式推出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将网站销售推向高峰,带动市场的消费活跃,准确激活潜在会员。
酒类商品和所有行业一样,都绝对具备在电子商务市场做强做大的潜力。是由于一些市场误区和不稳定因素,导致整体布局出现紊乱。作者所志国认为,只要能保证品牌的稳定培养、注意营销目标的合理性,一样可以像其他行业的电商一样,成为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劈风破浪、勇往直前的有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