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章)
年 月 日
审批页
批 准: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编 写: 年 月 日
目 录
一、总则 2
二、基础工程冬期施工 3
2.1、施工方法 3
2.2、混凝土浇制 3
2.3、混凝土基础养护 4
2.4、拆模回填 5
2.5、施工注意事项 5
三、铁塔工程冬期施工 5
四、架线工程冬期施工 6
五、冬期施工安全措施 7
5.1、一般管理要求 7
5.2、大风、大雾、雨雪、低温结冰天气安全措施 7
5.3、防滑跌安全措施 7
5.4、防冰冻安全措施 7
5.5、冬季用电安全措施 7
5.6、夜晚加班安全措施 8
5.7、冬季防火安全措施 8
六、环境管理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9
6.1、环境管理 9
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1
一、总则
1、里村—西凤I II回线路改接至曲沃220kV站线路工程
本线路自曲沃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东数第七、八出线间隔(第十一、十二架构)双回路架空出线,前进133米后右转1220米至原里西I、II回线路中间,左转利用旧导、地线接至原里西I回线31#、原里西II回线28#转角塔。拆除原里西线I、II回共导地线5km,砼双杆10基,铁塔6基。新建线路全长1388米。全线地形为100%平地。地质为84%普通土,地质为16%水坑。全线杆塔6基,其中直线杆塔3基,承力杆塔3基。导线型号采用JL/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80型镀锌钢绞线,双地线架设。接地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埋深大于0.9米,引下线采用Φ10圆钢,接地装置和杆塔的的连接采用联板和螺栓。
2、曲沃220kV站至曲沃110kV站110kV线路
本线路自曲沃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东数第四出线间隔架空出线,双回路终端塔N1西侧挂线,左转15度48分至N2钢杆,占用原里村—曲沃110kV线路通道,架设至曲沃110kV变电站北数第一架构。拆除原里曲线导地线3公里,砼双杆16基,铁塔2基,迁移坟3处。新建线路全长2853米。全线杆塔13基,其中直线杆塔9基,承力杆塔4基。导线型号采用JL/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本线路全线架设OPGW地线。接地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埋深大于0.9米,引下线采用Φ10圆钢,接地装置和杆塔的的连接采用联板和螺栓。
3、曲沃220kV站至辛村站110kV线路工程
本线路自曲沃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东数第四出线间隔(第五架构)架空出线,出线挂双回路塔东侧,单侧挂线与本期110千伏里村—曲沃改接曲沃送电线路工程同塔架设1.907公里至110千伏里村—曲沃N9号,左转向东前进1.2公里跨越霍侯一级路后,再左转经太许村前进3.27公里跨越侯月铁路后,右转前进0.768公里先后穿越220kV汾闻线、220kV汾绛II线、550kV汾城I线、220kV汾绛I线后,连续2次右转前进1.551公里经引黄工程提水站、听城村北,右转前进2.952公里跨越1次35kV线路后进入辛村110千伏变电站西数第一新建架构。改造原220kV汾绛II线14#—12#长度0.79公里,在原13#大号侧43米处新建铁塔2A2-ZM2-33(改1#),便于本期曲沃—辛村线路穿越;更换220kV汾绛I线导线2根(原导线右接头),共3公里,并更换穿越档12#—11#悬垂绝缘子串单变双1处。更换550kV汾城I线009#悬垂绝缘子串单变双1处。新建线路全长11.724公里,其中双回路单侧挂线长度1.907公里,新建单回路长度9.817公里。全线地形为80%平地,20%丘陵。全线杆塔37基,其中直线杆塔25基(220kV改造1基),承力杆塔12基。导线型号采用JL/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一侧选用OPGW光缆,另一侧选用良导体与GJ-80型镀锌钢绞线。接地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埋深大于0.9米,引下线采用Φ10圆钢,接地装置和杆塔的的连接采用联板和螺栓。
4、临汾曲沃220千伏变电站接续工程 (35千伏接续线)
本线路自曲沃220千伏变电站35千伏配电室西数第十三出线柜电缆出线,沿配电室南侧电缆沟敷设向西出线,出站后直埋敷设至新建35kV终端塔,电缆引上后架空前行812米至“T”接钢杆,左转向南占用原35kV曲高线通道前行1095米接于原16#;由“T”接钢杆右转向北235米占用原通道接于曲高线路改造后终端塔(杆号未定)。拆除原35kV曲高线路导线3km,砼双杆14基,导线重新放紧线1公里。迁坟2处,砍伐零星树木约360棵。新建线路全长2.342公里(架空2.142公里,电缆0.2公里)。全线地形为100%平地。地质为47%普通土,地质为53%水坑。全线杆塔11基,其中直线杆塔7基,承力杆塔3基,“T”接钢杆1基。导线型号采用JL/G1A-240/3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50型镀锌钢绞线,单地线架设。接地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埋深大于0.9米,引下线采用Φ10圆钢,接地装置和杆塔的的连接采用联板和螺栓。
铁塔基础:人工开挖基础、机械开挖基础。
本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正值冬季,为确保工程冬期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结合现场实际,通过收资和探索,特编制本冬季施工措施。
对基础工程,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现浇混凝土基础要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同时,对于室外气温低于0℃时,也应采取防冻措施。
二、基础工程冬期施工
2.1、施工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加热砂、水等原材料,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在养护期间,采取覆盖保暖物、基坑内加热的方法保证混凝土养护期间的养护温度;
拆模回填后,仍然需要对基础外露部分覆盖保暖物,保证混凝土的后期凝固。
2.2、混凝土浇制
支模后需过夜时应对基坑用蓬布加以遮盖,以免雨雪侵入及基坑内坑壁和坑底冻伤。
骨料应用蓬布等进行遮盖,使其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
严格控制水灰比,用水量应扣除由于骨料带入的水份。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搅拌台及基坑内的冰雪、结霜及其它杂物。
首次使用搅拌机时,应用水进行冲洗滚筒。并运转10分钟,将滚筒内的结霜、冰雪等残余物冲洗干净后,再拌和混凝土。
每罐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35秒。
混凝土拌和物出料温度不宜低于8℃ ,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当气温较低,正常拌制无法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时,宜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施工现场使用锅炉加热),水加热的最高温度以不超过65℃ 为宜,其上料顺序为水、碎石、砂,最后再加水泥。
当用加热的水搅拌混凝土后其出料温度和入模温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加热砂和石头的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炒砂和石应搭设炒料台,炒料台应使用角钢、钢管和钢板搭设牢固,并且能够承载2-3盘混凝土用砂或石的重量。
浇制现场应由质检员(兼职)测量各种原材料温度(测水、水泥 、砂、碎石)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料和入模温度。
混凝土拌和物出料后应及时浇灌,避免较长时间的放置。
每个基础腿浇制完毕后,应及时收浆抹面,并将整个坑口用棉帐篷遮盖严实,四周用石块或土块压严实。
2.3、混凝土基础养护
对现浇基础主要采用加热、蓄热法进行养护。即浇制后用棉帐篷将坑口遮盖严实,并在基础立柱顶面等易受冻部位再加垫稻草或草帘等物,棉帐篷上面覆盖稻草等保暖物,其压实厚度不小于0.3m。棉帐篷遮盖时一定要离开基础顶面300mm以上,以免结霜冻伤基础顶面,同时用锅炉蒸汽加热或在坑内生火炉加热进行养护,如下图所示。
基坑内生火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当坑内要设置热源时,热源应远离基础面,其距离大于1.0m以上;
测量温度的人员在进入基坑前应将坑口覆盖物揭开一角待5~10分钟后再下坑进行测量,并且在坑上要有监护人;
设置热源的基坑内,测量温度时温度计应挂在远离热源的地方。
试块应与基础同条件养护;
设置热源的基坑内,工作人员不得在坑内逗留或睡觉,以防煤气中毒。
2.4、拆模回填
冬期混凝土基础拆模时间以混凝土强度达到3.5Mpa为原则。混凝土在5℃ 以上养护温度的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基础拆模后回填时必须在一天内将基础回填完毕,若一个工作日内不能回填完时必须继续覆盖棉帐篷继续进行养护;
基础回填时,混凝土四周应回填干土并夯实,严禁将冰、雪或冻团回填到基坑内;
回填完现浇基础,应在基础立柱顶面上覆盖棉帐篷和不小于0.3m厚的稻草等保暖层,并在稻草上再覆盖一层棉帐篷,用土压牢上层棉帐篷, 以防刮风掀掉棉帐篷,基础遭受冻害。
2.5、施工注意事项
冬期施工要注意防滑。施工队安全员在施工中实行安全检查、监督和监护,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
雪后必须将施工场地、浇筑平台、基坑的积雪清扫干净,方可施工。
基础基坑内用于养护的热源要有专人看守,以免引起火灾。
现场看场人员所住帐篷要通风,以防煤气中毒。
在冬期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
每个施工队(组)应经常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动态;根据当地的天气预报及室外气温的变化情况,采取上述相应的保温防护措施。
三、铁塔工程冬期施工
3.1、在进行铁塔组立施工时,使用垫木等物体将塔材等支垫,防止塔材粘泥、雪等物;
3.2、螺栓、垫块、联板等较小物体必须用彩条布或橡胶框等放置,避免埋入雪或泥土中;
3.3、地面组装时必须将塔材上的泥土、雪块等清理干净,防止夹在塔材中间,造成螺栓松动等质量问题;
3.4、由于冬季风力大,每天下班前要将抱杆的拉线绑扎、抱杆高度等进行检查,防止大风情况下发生意外;
3.5、在大风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不得进行铁塔塔片、构件的起吊以及高空作业;
3.6、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胶鞋,不得穿硬底皮鞋等;高空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时首先留意脚下,防止有冰、霜、雪打滑;
3.7、高空作业人员配备速差保护器,增加人员活动余地的同时不减弱高空保护性能;
3.8、对现场施工人员全部配备棉衣、棉手套、棉鞋和棉安全帽,增强施工人员的抗冻能力;
3.9、对现场看护人员配备棉帐篷和取暖用的火炉,解决现场看护人员的取暖问题,同时还要防止煤气中毒。
四、架线工程冬期施工
4.1、地锚坑开挖时可采用稻草、木炭等燃料对冻地进行烧、烤,或以边开挖边烤的方式进行;
4.2、运输的道路要在运输前进行勘察,对运输过程有影响的部位要在清除障碍后再进行运输;
4.3、施工现场要采取防风措施,帐篷搭设牢固,双绝缘子串之间要绑扎垫木等隔离措施;
4.4、施工现场中的工器具、材料等分门别类、摆放整齐,该垫的垫、该铺的铺,保证施工器具及材料不遗失;
4.5、导、地线展放施工过程中要两端接地,在大风情况下必须停止施工作业,并将牵张场两端锚固牢固;
4.6、高空作业人员要加强自身安全的防护,同时和铁塔组立施工时要求一样,对每个施工人员发放必要的保暖防护用品;
4.7、由于冬季气温低,对导、地线的紧线驰度可适当调高,使其处于负误差的范围内;
五、冬期施工安全措施
5.1、一般管理要求
冬季施工期间,工地应加强现场安全专项督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冬季安全施工专项检查,各施工队应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5.2、大风、大雾、雨雪、低温结冰天气安全措施
5.2.1大风、大雾(能见度小于20米)、雨雪天气严禁露天高空作业。
5.2.2大风、大雪、大雾、冷雨等恶劣天气时,必须停止露天高处作业,重新开始工作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脚手架、托木、施工平台、钢丝绳、铁塔缆风绳、走道等所有防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倾斜、变形、松动等现象,必须及时修整、加固,经复查验收后,方可重新使用。
5.3、防滑跌安全措施
5.3.1对脚手架、临时平台和走道,应及时清除积水、霜雪,并采取防滑措施(如铺设砂石垫等)。
5.3.2钢架上的高空作业,结冰、结霜后应有相应的防滑措施,通道栏杆应完善。
5.3.3现场道路在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洒水灭尘,并及时清除积水、霜雪,防止路面积冰。
5.3.4基坑周边、浇砼使用的临时平台、托木、铁塔钢架、抱杆底脚滑轮、走道等施工应认真检查,防止滑跌坠落。
5.4、防冰冻安全措施
5.4.1、施工机械及汽车应加注冬季专用机械油,水箱应加注防冻液。油料冻结时,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化冻,严禁用火烤化。雨、雪、雾气候条件出车时,应减速慢行。冰雪路面行驶时应有防滑措施(装防滑链等)。
5.4.2、如遇氧、乙炔(氢)气瓶、管道结冻,只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严禁火烤。乙炔(氢)管道冻结或堵塞,严禁用氧气吹扫。
5.4.3、对消防器具应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对消防设施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5.4.4、当气温急剧降低后,应对脚手架紧固件进行检查,避免因温度变化而使紧固件松动。
5.5、冬季用电安全措施
5.5.1、对施工、生活用电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加强用电管理,确保供电设备、线路的正常运行。
5.5.2、施工配电盘必需装设漏电保护器,临时电源只能从漏电保护器后接引。
5.5.3、加强电动工具管理,严防电动工具受潮,雨雪天气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5.5.4、各施工队应注意冬季电取暖时要防止触电,预防引发火灾。
5.6、夜晚加班安全措施
5.5.1、尽量避免夜间高处作业,如确需进行,必须配备足够的照明,并有防寒、防滑措施(注:主要对砼浇筑)。
5.5.2、寒冷天气高处作业,除应做好防寒、防冻、防滑措施外,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御寒劳动保护用品。
5.5.3、基坑周边应使用砂、石铺垫做为防滑措施。
5.7、冬季防火安全措施
5.7.1、在冬期由于气候干燥,草、树木等物体见火特别容易起火而引起火灾等事故;施工作业人员进山入林严禁乱扔、乱丢烟头、山林和施工点烧火。当发现有火苗、火种起火燃烧等迹象时必须立即进行扑灭,防止发生火灾;
5.7.2、加强动火管理、及时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动火区布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所有施工人员在进入防风林带、树木密集和草木集中的地区时不得抽烟、使用火种;
5.7.3、供应存放的特殊设备、材料,应尽量室内存放,确需室外存放的,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潮、防冻措施。供应库内严禁明火取暧。
5.7.4、所有施工人员在冬期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的安全、防冻意识并采取积极态度进行防范,对高空作业等必须有两人以上方可进行作业;禁止在密闭的房间内避寒、取暖,避寒、取暖设施必需保证通风良好。
5.7.5、由于冬期气温低、风力大,施工人员特别容易手脚僵硬、活动不便,因此,所有施工人员要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关心、关注他人的工作状况和安全状态,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
5.7.6施工人员必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争取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顺利、安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前完成工程施工。
六、环境管理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6.1 、环境管理
序号 | 分项工程 /活动点 | 环境因素识别 | 评价 | 控制措施 |
1 | 材料运输 | 1.砍伐树木 2.人员踩踏草皮、践踏经济作物、践踏农作物 3.汽车碾压 4.乱扔烟头 5.滥捕滥猎 6.乱采乱摘 | 1.植被破坏 2.引发山火 3.破坏生态平衡 4.破坏农作物生长 | 1.不得砍伐不影响塔位的树木 2.应在所规定的道路通行 3.遇有经济作物田地应绕道通行 4.遇有农作物田地应绕道通行 5.不得在非道路上通行车辆 6.不得带火种进山林,入山严禁吸烟 7.不得携带支入山打猎 8.不的随意采摘路旁的植物和农作物 |
2 | 生活垃圾 |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塑料袋、纸饭盒、塑料瓶、玻璃瓶、剩余的饭菜、烟头乱弃乱丢 | 影响周围自然环境、破坏耕田耕地、农作物生长、生态平衡 | 施工中使用的塑料袋、纸饭盒、塑料瓶、玻璃瓶、剩余的饭菜不得乱弃乱丢,应统一装放,下班时带回所规定的垃圾弃放点堆放。 |
3 | 模板工程 | 1.支模过程 中,所产生废铁丝、钉子、木屑 2.模板拆除后所产生的废木支撑、铁丝、钉子 | 1.污染土地2. 模板倾倒、钉子伤人 | 1.应作好防火措施、按指定点堆放整齐。 2.施工前应清除模板上的朝天钉,施工用铁钉不得乱放,施工完及时收回剩余铁钉。 3.施工时应将模板统一堆放。组装时动作应协调统一,并用麻绳或铁丝将模板固定吊好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组装到位的模板必须固定好,以防模板跌落。 4.模板组装应从下而上,不得从上而下。 |
4 | 混凝土浇筑 | 1.道路对耕地的破坏 2.浇制中砂、石料的堆放造成对耕地的破坏 3.浇制人员、机械进场、施工棚搭设、摆放对耕地的破坏 4.浇制后造成地层的下陷 | 1.植被破坏 2.生态破坏 3.污染土壤 4.土壤污染 5.地质破坏 | 1.作业人员不得在非规定的通道通行。 2.不得在非规定的地点堆放砂石料。堆放砂石料时采取下垫塑料布的保护措施。 3.不得在非规定的地点摆放。 4.应在漏油部位使用塑料包装或更换零件 5.施工作业人员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施工区山林。 6.砼废料在基础回填时应回到基坑内,砂石料应回收材料废弃站堆放。 7.基坑找平前应分层夯实。 |
5 | 混凝土养护 | 砼养护、保温所使用的塑料薄膜污染地面 | 破坏土壤环境 | 使用的塑料,养护完毕后应收回废料站。 |
6 | 铁塔组立 | 多余的螺丝、垫片、螺帽、和其他零件乱弃乱丢 | 造成其它铁塔零件不够、影响耕地种田、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植物生长 | 铁塔组立时,应把多余的螺丝、垫片、螺帽和其它零件分类装在工具袋里,散落在地上的零件捡起按类别装袋,下班一起收回到材料堆放库。使用时再领取。 |
7 | 日常生活用品 | 衣、裤、鞋、碗、筷和床上日常用品未洗和未晒干 | 对身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1.施工作业人员冬、雨季施工应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2.衣、裤、鞋、碗、筷和床上日常用品应勤洗,晒干后并叠放整齐,不得随意摆放。 |
6.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序号 | 分项工程 /活动点 | 危险因素识别 | 评价 | 控制措施 |
1 | 作业人员未体检 | 未体检者,从事禁忌作业 |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进场前须体检合格才能录用 |
2 | 劳动保护工具 | 安全帽、其它安全设备未检验 |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施工前进行检验合格才能使用并定期检查 |
3 | 施工队伍使用人员 | 施工队伍使用童工 |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加大对施工队伍人员登记,对施工队加强管理,一经发现一律从严处罚施工队 |
4 | 施工队伍使用人员 | 施工队伍人员更换过快,部分人未安全培训合格进入现场施工 |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加大打击施工人员未经安全学习合格进现场施工,发现后对施工队伍加重处罚 |
5 | 安全措施编制及交底 | 无安全措施或技术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措施交底就进行施工 | 造成安全事故 | 1.有施工项目均应有安全措施,且交底后方可施工; 2.施工人员对无安全措措或未交底有权拒绝施工; 3.施工人员要严格按方案和安全措施执行,不随意更改,若方案或措施有错误,应及时与技术人员协商解决 |
6 | 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 |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不懂安全防护操作知识 | 造成安全事故 | 1.严格执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2.严格考试制度,禁止弄虚作假; 3.明确安全职责及必要的安全知识 |
7 | 安全措施审核 | 安全措施有 重要错误 | 造成安全事故 | 1.编制人要有高度责任感,有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 2.审批人要严谨认真,把好审批关; 3.未经审批严禁实施 |
8 | 两票制 | 作业前未办理作业票、作业前未认真检查所办理作业票 | 造成安全事故 | 在进行每道作业工序前应办理作业安全票并交底,并认真检查施工点的所有安全设施。 |
9 | 材料运输 | 车辆使用前未经仔细的检查而使用 | 造成人员伤亡、死亡事故 | 1.司机在使用车辆运输时,应认真检查车辆是否可用。 2.冬季运输,车轮应装有防滑链条。 3.大雨、下雪天气严禁车辆运输。 |
10 | 土石方工程 | 下雨、下雪天气施工未有防冻、防寒、防滑施工措施。 |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1.下雨、下雪天气严禁土石方开挖。 2.冬季土石方开挖时周边应采设防护栏,上下基坑应设梯子,施工人员脚底的泥巴应及时清除干净。 |
11 | 砼工程 | 施工平台上未清理雪、霜、鞋底带有的泥土和基坑周边、运砂石通道不畅;未按冬季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人员跌跤、跌倒坠落基坑里 |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1.下雪天气严禁砼浇注。 2.冬季施工施工操作平台应有防滑安全措施,并随时清理,作业人员在上平台前应先把自己鞋底的泥土清理干净。运砂石通道应随时补垫和清理 |
12 | 上下车 | 材料上下车未采取有效防滑施工措施 | 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 1.冬季材料上下车应有专人监护,并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 2.上、下车应有专人指挥,并有口号,作业人员应听指挥人员口令作业,大的材料搬运时要同起同落,动作应一致,小的用传接的的方法,严禁抛投。 |
13 | 铁塔组立 | 1.作业人员在上班作业前对自己的安全防护用品、工器具未认真检查,未做好防冻、防寒、防滑的施工措施。 2.吊件垂直下方站人,吊件坠落伤人。 3.应用机动绞磨起吊构件,出现跑磨。 4.使用葫芦过程中,刹车装置失效。 | 造成人员高空坠落、人身伤亡和死亡事故 | 1.冬季施工作业人员在铁塔组立前应先对所使用的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发现有问题的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并应即时退库并做好记录。 2.使用悬浮抱杆起吊铁塔构件时,吊件下方严禁有人休息、通过,在起吊前指挥人员、监护人应认真检查,在吊件的绑扎点应使用麻袋包扎,在包扎的麻袋上再用钢丝绳绑扎,用麻袋作为防滑用品,严禁超吊、超重的零件。 3.下雨、下雪、有大风的天气严禁进行铁塔组立作业。在下雨、下雪后进行铁塔组立作业,应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关措施后方能进行作业。 4.早上铁塔构件上有雨水、霜,作业人员应等气温升高后再上塔作业,作业人员严禁穿带有铁钉的鞋底上铁塔作业,上铁塔的作业人员应先挂好安全带再作业,严禁未背安全带、安全帽和其他防护用品的作业人员进行铁塔组立施工,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铁塔组立的施工现场。 5.冬季铁塔组立使用的机动绞磨、葫芦、抱杆、地锚桩等构件应做好防冻、防寒、防滑等施工措施,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 7.铁塔冬季施工,作业人员注意多穿衣裤,减少工作时间。 |
14 | 施工用电 | 冬、雨季施工用电未采取有效的防漏电、触电措施 | 造成人员伤亡和死亡事故 | 1.冬、雨季施工用电应装漏电保护器、线头不得裸露,配电箱应封闭,能防雨、雪。 2.砼浇筑时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线应使用竹、木杆进行架空处理,不得摆放在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