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
英文名称: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课 必修考试
总 学 时:100 学分:5.0 理论课学时:54 实验课学时:46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他运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实验技术,通过显微镜、理学、化学、微生物学以及自动化仪器等检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简捷而准确的检测,将所获得的结果,作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观察病情或预后判断依据。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与临床医学各项检查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部分。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对板书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启用。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挂图图谱等,教学手段加强电化教学、多媒体实物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细胞绘图,强化记忆,各种方法学要进行比较,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学习,使之更好的配合好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涂片的制备
第一节 血标本采集
【掌握】血液标本的类型及抗凝剂的选择。
【熟悉】熟悉采血的方法。
思考题:
1、常用抗凝剂各自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血液检验有哪些标本类型及其应用范围?
3、如何保证合格的血液涂片质量?
4、wright染色依据何原理?如何保证染色质量?
第二节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保证
【掌握】血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熟悉】血液标本保存与处理。
【了解】患者采血的要求。
第三节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的染色。
【熟悉】血涂片染色原理。
【了解】瑞氏染色染料的组成。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掌握】红细胞计数方法学的应用;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学(重点HICN)法;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及临床意义。
【熟悉】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点彩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掌握】常用的白细胞计数的方法瑞氏染色法正常细胞形态及异常形态。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误差和校准的方法。熟悉嗜酸、嗜碱、淋巴、单核细胞计数。
第三节 血小板检查
【掌握】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学评价及参考值临床意义。
【熟悉】血小板正常形态、异常形态学。
思考题:
1、血小板减低的临床意义?
2、血小板形态异常有何意义?
第四节 血栓和止血的常用筛查试验
【掌握】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凝血酶测定、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基本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化。
【掌握】常用筛选试验
思考题:
1、止凝血筛选实验有哪些,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活酶测定临床意义?
2、ISI、INR的含义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第三章 血液分析仪检验
第一节 检测原理
【掌握】一、电阻抗法、射频电导法、激光散射法、分光光度法原理。
二、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第二节 检测参数和结果显示
【掌握】检测参数的应用,各种直方图临床意义?
【熟悉】异常直方图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及显微镜涂片复检规则
【熟悉】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校准。
第四节 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
【熟悉】一、质量保证
1、分析前质量保证。
2、分析中质量保证。
3、分析后质量保证。
二、仪器校准
三、性能的评价
第五节 方法学评价
第六节 临床应用
【熟悉】红细胞系列参数、血小板系列参数、白细胞系列参数
思考题:
1、简述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细胞检测的主要原理?
2、简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主要原理?
3、简述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的表达特点?
4、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有哪些要点和具体评价项目?
5、简述红细胞参数RDW、IRF、CHR临床意义?
第四章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 标本采集
【熟悉】尿液标本采集要求、种类及采集的方法、标本的保存和处理。
第二节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质量保证
【熟悉】尿液标本采集的质量管理。
【了解】尿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一节 尿液理学检查
【掌握】尿颜色变化、血尿、血红蛋白尿、乳糜尿、脓尿鉴别及临床意义;掌握尿比密几种方法学比较原理及临床意义,尿透明度的变化。
第二节 尿液化学一般检查
一、尿液酸碱度测定
【掌握】尿酸碱度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二、尿液蛋白质检查
【掌握】尿蛋白形成机制,掌握尿蛋白定性检验,尿蛋白定量检验:1、丽春红-S法2、考马斯亮蓝法3、磺柳酸-硫酸钠比浊法。4、病理蛋白尿临床意义
三、其他化学成分
【掌握】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方法学、临床意义;2、本-周氏蛋白尿及其他蛋白质分析。
【了解】血红蛋白尿检查及肌红蛋白检查,含铁血黄素及检查。
四、尿糖检查
【掌握】尿糖形成机制、尿糖测定几种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思考题:
1、尿液生成机制?
2、如何鉴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
3、脓尿与血尿的鉴别?
4、如何区别肾小球性蛋白尿及非选择性蛋白尿?
5、胆红素代谢形成机制,何谓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
6、酮体形成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一、检测方法
【掌握】不离心直接镜检法、离心镜检法、尿液有形成分染色法。
【熟悉】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尿液颗粒技术参考方法。
二、尿液细胞检查
【掌握】 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镜下形态变化、定性、定量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了解】这些细胞来源形成的机制。
三、尿液管型检查
【掌握】管型形成必需的条件及各种管型形态、临床意义。包括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肾衰管型、蜡样管型。
【了解】管型形成机制。
四、尿液结晶检查
【熟悉】病理结晶临床意义。
【了解】尿酸结晶、草酸盐结晶、磺胺类结晶形态及临床应用。
五、尿液其他有形成分
【了解】其他有形成分
六、质量保证
【熟悉】尿液有形成分质量控制
思考题:
1、尿液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试比较优缺点?
2、如何鉴别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
3、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与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4、管型形成的机制和条件?
5、病理性管形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
6、病理性结晶的临床意义?
7、尿液定量检查和各有形成分的参考值?
第四节 尿液分析仪检查
一、干化学分析仪的应用
【掌握】尿分析仪原理、检测参数、检测结果、方法学评价、尿有形分析仪检查。
二、尿沉渣分析仪
【掌握】尿沉渣分析的检测原理、检测参数及临床应用.
【熟悉】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
思考题:
1、干化学检测参数包括哪些及临床意义?
2、试述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如何分析尿红细胞?有何临床意义?
第六章 粪便检查
第一节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熟悉】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节 粪便一般检查
一、理学检查
【掌握】粘液便、脓性血便、 样便、鲜血便、米泔样便、白陶土样及临床意义
二、化学检查
【掌握】粪便隐血试验原理、方法学、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了解】脂肪检查的临床意义
三、显微镜检查
【掌握】各种细胞形态检查及增多的临床意义、病原学检查(寄生虫卵检查、微生物、原虫、真菌、病毒)
第三节 粪便分析工作站
【了解】检测原理、检测参数与结果
第四节 粪便检验质量保证
【掌握】化学检查质量保证、显微镜检查质量保证
【了解】标本采集与转运质量保证
思考题:
1、简述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的原理?
2、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3、粪便出现红细胞、白细胞主要有何临床意义?
4、粪便出现颜色、性状的临床意义?
第七章 体液检验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一、标本的采集
【了解】标本采集适应症、采集方法
二、一般检查
【掌握】
1、理学检查:一般性状检查(颜色、细胞、凝块、比密)。
2、化学检查:
⑴、蛋白质测定(定性定量)几种方法学评价、蛋白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⑵、葡萄糖测定、氯化物测定临床意义
【熟悉】脑脊液酶学检测、蛋白质电泳测定的临床应用
【了解】免疫球蛋白检查及其他检查临床意义
3、显微镜检查
【掌握】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脑脊液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三、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思考题:
1、脑脊液颜色的变化对神经疾病的诊断意义?
2、髓鞘碱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如何鉴别三种脑炎?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
【掌握】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细胞学检查。鉴别出渗出液与漏出液。
【了解】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第三节 关节腔积液检查
【了解】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结晶。
思考题:
1、如何鉴别出渗出液与漏出液?
2、关节液结晶检查,见到尿酸盐结晶有何意义?
第四节 精液检查
【掌握】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
第五节 前列腺液检查
【掌握】显微镜检查:卵磷脂小体、红细胞、白细胞等形态变化
【了解】标本采集和处理
第六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
【掌握】显微镜检查、阴道清洁度、阴道滴虫检查、霉菌检查
第七节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掌握】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
第八节 羊水检查
【了解】羊水生理,熟悉胎儿的成熟度:
1、胎儿肺成熟度检查。
2、胎儿肾成熟度检验。
3、胎儿唾液腺成熟度检验。
4、胎儿肝脏成熟度检验。
5、胎儿皮脂醇成熟度检验。了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
第八章 细胞病理学检验
第一节 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
【掌握】脱落细胞染色技术、常用的染色方法及评价
【了解】脱落细胞标本采集方法、部位选择、涂片的制备
第二节 正常细胞形态
【掌握】上皮细胞形态特点、鳞状上皮细胞、分泌性腺上皮细胞、纤毛性状上皮细胞、形态特征。
【了解】非上皮细胞临床应用
第三节 细胞损伤形态学
【熟悉】细胞凋亡、坏死的概念。非肿瘤性疾病细胞学变化。
第四节 肿瘤细胞学基础
【掌握】良性肿瘤细胞学特征、恶性肿瘤定义及分类,良性与恶性细胞形态学区别。
【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的变化
第五节 女性生殖道细胞病理学检查
【掌握】正常生殖道上皮细胞形态学、良性病变细胞形态学、恶性肿瘤细胞病理学
第六节 呼吸道细胞病理学检查
【掌握】正常呼吸道细胞形态学、良性病变细胞形态学、肺癌细胞病理学。
【了解】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第七节 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检查
【掌握】良性积液细胞形态学、恶性积液细胞学检查。原发性肿瘤、转移性肿瘤。
【熟悉】浆膜腔液细胞学检查标本的处理、涂片的制备
第八节 淋巴结细胞病理学检查
【掌握】淋巴结正常细胞形态学、恶性淋巴瘤细胞病理学
【熟悉】淋巴瘤分类的标准
思考题:
1、细胞病理学涂片固定和染色方法?
2、良恶性细胞的形态学区别?
3、女性生殖道正常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4、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
5、良性病变积液中常见的形态学特点?
6、恶性病变积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四、实验
实验一:
【实验名称】一般技术(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血涂片制备及细胞染色)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血涂片制备及染色的过程。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血红蛋白吸管、玻璃片、瑞氏染液。
【实验要求】掌握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的方法、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的步骤。
【思考题】
1、如何保证血涂片制备的质量?
2、瑞氏染色原理?
实验二:
【实验名称】红细胞计数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原理。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血红蛋白吸管、血细胞计数盘、显微镜
【实验要求】掌握红细胞计数步骤、稀释液应用、方法学比较。
【思考题】
1、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2、显微镜法与仪器法比较特点?
实验三:
【实验名称】血红蛋白测定及曲线的绘制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及白的曲线的制备。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721分光光度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液
【实验要求】掌握实验操作步骤,K值的计算及曲线的制作。
【思考题】
1、血红蛋白测定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是推荐方法?
2、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四:
【实验名称】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红细胞比积测定的方法,熟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红细胞比容管、血沉架、离心机
【实验要求】掌握红细胞比容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思考题】1、如何保证红细胞比容测定的准确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实验五:
【实验名称】网织红细胞计数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
【实验要求】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学比较?
2、网织红细胞增高减低临床意义?
实验六:
【实验名称】白细胞计数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细胞计数盘
【实验要求】掌握白细胞计数方法学及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白细胞计数影响因素有哪些?
2、白细胞计数不同年龄参考值?
实验七:
【实验名称】白细胞分类计数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参考值。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
【实验要求】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及形态学参考值。
【思考题】外周5种白细胞各名称及功能?
实验八:
【实验名称】血小板计数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血小板直接计数的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计算盘
【实验要求】掌握血小板直接计数的操作步骤、换算方法。
【思考题】
1、血小板直接计数影响因素?
2、血小板数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实验九:
【实验名称】仪器法血细胞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原理、各实验参数。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半自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实验要求】掌握血细胞计数仪各参数的参考值。
【思考题】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及各参数的名称?
实验十:
【实验名称】尿液的一般检查(尿比重、酸碱度、尿量、尿颜色)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尿液一般检验试验方法、临床意义。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酸度计、尿比重计、量筒
【实验要求】掌握尿比重、尿量、尿PH检验方法学及尿颜色变化的临床意义。
【思考题】
1、尿颜色变化的临意义?
2、何为高比重尿、低比重尿?举例说明?
实验十一:
【实验名称】尿蛋白测定、本周-氏白蛋白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尿蛋白检测几种方法比较及尿蛋白检测的原理。熟悉本周-氏蛋白尿检测方法。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试管、玻片、尿蛋白试剂
【实验要求】掌握几种蛋白尿检测原理、操作步骤及临床意义。
【思考题】
1、何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常用尿蛋白检测的方法有几种?
2、本周-氏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二:
【实验名称】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尿乳糜的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几种尿化学检查方法与操作步骤。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试管、玻片、各种检测试剂
【实验要求】掌握尿糖检测几种方法及酮体、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思考题】
1、尿糖检测的意义?
2、尿胆红素检测注意事项?
实验十三:
【实验名称】尿干化学分析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尿干化学分析的原理、尿、尿七项、尿十一项、尿十二项各名称及临床意义。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尿液分析仪
【实验要求】掌握尿干化学检测各项参数意义,熟悉尿液分析仪应用。
【思考题】
1、尿干化学分析各项指标的检测原理?
2、尿液分析仪检测注意事项?
实验十四:
【实验名称】尿沉渣定性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尿有形成分各种形态辨认。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离心机、玻片
【实验要求】掌握尿沉渣检测步骤、注意事项。
【思考题】
1、尿中出现白细胞、红细胞临床意义?
2、尿有形成分改变与尿蛋白关系?
实验十五:
【实验名称】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阴道涂片正常细胞及有形成分,异常阴道涂片有形成分的改变。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
【实验要求】掌握正常、异常阴道涂片有形成分变化及检查的目的。
【思考题】阴道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六:
【实验名称】尿沉渣定量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尿定量分析仪应用及尿定量有形成分报告方式。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尿液工作站、尿流式分析仪
【实验要求】掌握不同型号及工作站操作及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思考题】
1、尿液流式分析仪工作原理?
2、尿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粪便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粪便隐血实验临床意义及有形成分变化临床意义。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
【实验要求】掌握粪便隐血实验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思考题】临床常用便隐血试验有几种?哪一种特异性比较高?
实验十八:
【实验名称】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测定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脑脊液化学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721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实验要求】掌握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检测方法。
【思考题】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九:
【实验名称】浆膜腔蛋白、比重、PH检测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浆膜腔化学检查项目分析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721分光光度计、比重计
【实验要求】掌握浆膜腔液蛋白质、比重检测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思考题】浆膜腔蛋白测定时测定何蛋白?有什么意义?
实验二十:
【实验名称】脱落细胞涂片及染色检查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不同部位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操作步骤。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吸管
【实验要求】掌握脱落细胞涂片及染色注意事项。
【思考题】
1、不同部位标本涂片有何要求?
2、脱落细胞涂片染色常用哪种方法?
实验二十一:
【实验名称】正常脱落细胞形态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不同部位脱落细胞的正常形态。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
【实验要求】掌握正常细胞形态及观察形态中的鉴别。
【思考题】
1、阴道涂片正常细胞包括哪些?
2、浆膜腔正常脱落细胞有哪些?、
实验二十二:
【实验名称】肿瘤脱落细胞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腺癌、鳞癌、间皮瘤等恶性肿瘤细胞形态。
【实验时数】2学时
【实验器材】显微镜
【实验要求】掌握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鉴别
【思考题】
1、腺癌细胞与鳞癌细胞如何鉴别?
2、核异质细胞与肿瘤细胞鉴别要点?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及进度分配表
序号 | 课 程 内 容 | 理论课时 | 实验课时 | 小计 |
第一章 |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涂片的制备 | 2 | 2 | |
第二章 | 血液一般检验 | 10 | 14 | |
第三章 | 血液分析仪检验 | 2 | 2 | |
第四章 |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 2 | 2 | |
第五章 | 尿液一般检验 | 12 | 12 | |
第六章 | 粪便检查 | 2 | 2 | |
第七章 | 体液检验 | 12 | 6 | |
第八章 | 细胞病理学检验 | 12 | 6 | |
总 计 | 54 | 46 | 100 |
本课程为必修考试课,考核采用形成性考试加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要求主要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适当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
考核方式:理论课出勤和课堂表现、实验课考核、课程结业理论考试(闭卷)。课程结业理论考试(闭卷)题型及所占分值:选择题1分×40(其中A型题30分,B型题5分 X型题5分);概念题2分×5;填空题1分×10;简答题5分×5;病例分析7.5分×2题。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出勤和课堂表现占5%、实验课成绩占20%)占25%;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闭卷)占75%。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书目
参考教材:
《临床检验基础》第四版,主编:熊立凡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主编:熊立凡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临床检验基础》第二版,主编:寇丽筠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主编:李影林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