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12:50
文档

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

实验C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实验简介: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也是近年来发展得最快的激光器之一。1962年夏,通用电气实验室的Holonyak在温度为77K的条件下,实现时间短暂的注入受激辐射。当时的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同质结结构,由于它在室温下的阈值电流密度高达104A/cm2量级,故只能在液氮温度下才能连续工作,因而是没有实用价值的。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后来出现了能在室温下进行脉冲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1970年研制成功的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可在室温下连续工作,其阈值
推荐度:
导读实验C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实验简介: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也是近年来发展得最快的激光器之一。1962年夏,通用电气实验室的Holonyak在温度为77K的条件下,实现时间短暂的注入受激辐射。当时的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同质结结构,由于它在室温下的阈值电流密度高达104A/cm2量级,故只能在液氮温度下才能连续工作,因而是没有实用价值的。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后来出现了能在室温下进行脉冲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1970年研制成功的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可在室温下连续工作,其阈值
 实验C 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

实验简介:

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也是近年来发展得最快的激光器之一。1962年夏,通用电气实验室的Holonyak在温度为77K的条件下,实现时间短暂的注入受激辐射。当时的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同质结结构,由于它在室温下的阈值电流密度高达104A/cm2量级,故只能在液氮温度下才能连续工作,因而是没有实用价值的。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后来出现了能在室温下进行脉冲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1970 年研制成功的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可在室温下连续工作,其阈值电流密度几乎降低了两个数量级。20 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一些高功率、具有不同特点、频率响应特性好、热稳定性好的单模激光器,如分布反馈(DFB)、分布布拉格反射(DBR)、解理耦合腔、双有源层和量子阱等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其振荡波长已能覆盖从30µm的红外到0.32µm的紫外这样大的范围。

实验目的: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参数;

2、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和光谱特性;

3、了解外腔选模的机理,熟悉光栅外腔选模技术;

4、熟悉压窄谱线宽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

650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功率计、MS9001B/B光谱仪、闪耀光栅、透镜、He—Ne激光器、470 型扫描干涉仪。

实验原理:

 (一)半导体激光器的辐射机理

从激光物理学中,我们知道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是粒子数反转,在半导体激光器中称作载流子数反转分布。正常条件下,电子总是从低能态的价带填充起,填满价带后才能填充到高能态的导带;而空穴则相反。如果用光注入或电注入的方法,使p-n结附近区域形成大量的非平衡载流子,即在小于复合寿命的时间内,电子可在导带,空穴可在价带分别达到平衡(如图1),那么在此注入区内,这些简并化分布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就处于相对反转分布,也称之为载流子反转分布。注入区称为载流子分布反转区或作用区。

结型半导体激光器通常用与p-n结平面相垂直的一对相互平行的自然解理面构成平面腔。在结型半导体激光器的作用区内,开始时导带中的电子自发地跃迁到价带和空穴复合,产生相位、方向并不相同的光子。大部分光子一旦产生便穿出p-n结区,但也有一部分光子p-n结区平面内穿行,并行进相当长的距离,因而它们能激发产生许多同样的光子。这些光子在平行的镜面间不断地来回反射,每反射一次便得到进一步的放大。这样重复和发展,就使得受激辐射趋于占压倒的优势,即逐渐集中到垂直于反射面的方向上形成激光输出。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发是带—带激发,不象其它激光器是能级之间的受激辐射,因此,半导体激光器的增益曲线平缓。尽管腔长非常短,模间距较大,半导体激光器也能够输出多纵模,谱线宽度非常宽,可达几十nm。

(二)阈值电流

 对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来说,当正向注入电流较低时,增益α< G,此时半导体激光器只能发射荧光;随着电流的增大,注入的非平衡载流子增多,使增益接近损耗,尚未克服损耗,在腔内无法建立起一定模式的振荡,这种情况被称为超辐射;当注入电流增大到某一值时,增益将克服损耗,半导体激光器能输出激光,此时的注入电流值定义为阈值电流Ith。

 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强与注入电流的关系如图2。当注入电流较低时,输出光强随注入电流缓慢上升。当注入电流达到并超出阈值电流后,输出光强陡峭上升。我们把陡峭部分外延,将延长线和电流轴的交点定义为阈值电流Ith。

(三)谱线宽度压窄的机理和方法

在半导体激光器的诸多应用中,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通用的半导体激光器线宽在50∼100MHz,这是在采用稳流和温控等措施之后达到的。这些通用的激光器能够满足一般需要,但对于要求窄线宽光源的场合,如高分辨率激光光谱、激光冷却囚禁原子、新型量子频标等,这种激光器就不能满足要求了。特别是在现代光通讯中,谱线宽度越窄,则意味着传输的信道数目越多。为充分发挥半导体激光器的作用,就必须设法压窄线宽。

在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腔内同时存在着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两种过程。自发辐射产生的光子的相位随机分布将形成激光场的本征线宽∆ν0(谱线的半高宽)为:

式中P为该模式的光功率,∆νc为有源腔的线宽,它由下式确定:

 

式中τc为光在有源腔内往返一周的时间,l为腔长,a为损耗。由式(1)和(2)可以看出激光功率越大,腔长越长则激光的本征线宽越窄。

自发辐射不但引起相位的变化,而且还能引起光场强度的起伏。光场强度变化引起载流子密度的变化,从而导致介质折射率实部n’和虚部n’’的变化。其实部变化∆n’表征了因载流子密度的变化所导致的介质增益的变化;而虚部的变化∆n’’表征了载流子密度的变化引起的光场相位的变化。令

则半导体激光器的线宽∆νL=∆ν0(1+a2),可见光场强度的起伏导致谱线加宽了(1+a2)倍。

半导体激光器压窄线宽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从半导体激光器自身去考虑,既不断改进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典型的是DBR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其中A区为工作区,产生谱线较宽的激光;P区是相位控制区;B区是布拉格光栅。布拉格光栅能够使满足光栅方程的某一波长的光波输出,达到压窄谱线宽度的目的;通过P区相位控制来达到选模的目的。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激光外腔光反馈法压窄激光线宽和选择单纵模,如图4所示。

 M1、M2为内腔镜,M3为外腔镜;l为内腔长,L外腔长。r1、r2为内腔两解理面反射率,r3为外腔镜的反射率。

外腔光反馈,分为强反馈和弱反馈。强反馈是在图4的M2镜上镀增透膜以增加反馈光强;弱反馈则不改变内腔参数。典型的弱耦合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由激光二极管和闪耀光栅构成,如图5所示。该系统利用闪耀光栅的选频特性压窄激光线宽和选取单纵模,同时,改变光栅角度,还可选取不同波长,以实现激光输出的波长调谐。

 从原理上讲外腔反馈可以从两个方面使线宽变窄: 

(1)加入外腔等于增大腔长。

(2)引入反馈可以增加受激辐射抑制自发辐射。

实验内容:

1、阈值电流的测量;

2、发射光谱的测量;

3、谱线宽度的压窄及测量。

注意事项:

 、实验中首先注意人体安全,不要让激光直射眼睛,即使是散射光也是有害的。

2、激光二极管的p-n结非常之薄,极易被击穿(人体的感应电压已足够)。所以它非常惧怕浪涌电流。在开关半导体激光器的稳流电源时,首先确保电流源的调整旋钮置于最低处(逆时针旋转到头)。开时,先开启开关1,再开开关2;关闭时,先关开关2,再关闭开关1。 

3、光谱仪、扫描干涉仪价格昂贵,要按照使用手册操作。 

4、实验中注意光栅的安全,不要触摸。

实验结果:

(1)阈值电流的测量

   实验所测得电流与光功率数据表格如下:

电流强度I(mA)

光功率P1(mW)

光功率P2(mW)

平均光功率P(mW)

00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8.5000
9.0000
9.50.150.100.125
10.00.480.360.420

10.50.740.680.710

11.01.050.981.015
11.51.371.261.315
12.01.651.521.585
14.02.802.682.740

16.03.863.543.700

18.04.884.524.700

20.05.885.465.670

22.06.936.436.680

24.08.037.507.765
26.09.108.568.830
28.010.159.569.855
30.011.2010.5510.875
将实验数据绘制出注入电流与输出光功率之间的曲线,如下所示;经过拟合可得到阈值电流为9.20mA。

(2)发射光谱的测量

当注入电流强度较小(如9.9mA)时,可以看到谱线中多种纵模并存,主峰与其邻近峰的高度比约为2:1,且主峰宽度较大;

当注入电流强度较大(如15.0mA)时,可以看到谱线中模式较为单一,主峰宽度很窄,但是不固定,不断变动,主峰两侧仍有峰值很小的其他模式。

(3)谱线宽度的压窄及测量

利用闪耀光栅使一级衍射光在谐振腔内形成光学反馈,而零级用于输出,经过耦合进入光谱仪中,此时注入的电流强度为19mA。我们观察到谱线的模式更为单一、突出,主峰两侧几乎没有其他模式形成的峰;主峰宽度很窄,且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的稳定。从而得到,加入光栅,引入反馈增加受激辐射抑制自发辐射,可以使激光器输出模式单一,波长稳定的激光的结论。

注:我们将实验所测得的光谱图附于实验报告上。

实验思考:

1.半导体激光器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半导体激光器体积小(其工作区域只有µm量级,一维长度也只有mm量级);效率高(其效率大于 l0-1,与氩离子激光器相比,后者效率只有10-3);泵浦方式多(P-N结注入电流激励,电子束激励,光激励,碰撞电离等)。缺点:单色性差、方向性差,发散角比较大。

2.光栅选模是怎么实现的?

答:因为衍射光栅满足光栅方程,其中为入射光与光栅法线的夹角,为衍射光与光栅法线的夹角,d为光栅常数,K为任意常数。当某一波长i的Ki级衍射光恰好沿入射光方向返回工作物质时,则,此时i的第Ki级衍射光反馈回腔内,有可能形成激光振荡。本实验是先获得模式较为单一的某一波长,之后再将激光打到闪耀光栅上,然后转动衍射光栅使一级衍射光反馈回谐振腔内,将零级衍射光作为激光输出至光谱仪中,从而获得模式更为单一、稳定的单色光。

文档

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

实验C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光谱测量实验简介: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也是近年来发展得最快的激光器之一。1962年夏,通用电气实验室的Holonyak在温度为77K的条件下,实现时间短暂的注入受激辐射。当时的半导体激光器采用同质结结构,由于它在室温下的阈值电流密度高达104A/cm2量级,故只能在液氮温度下才能连续工作,因而是没有实用价值的。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后来出现了能在室温下进行脉冲工作的半导体激光器。1970年研制成功的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可在室温下连续工作,其阈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