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的与作用
现场踏勘是环评工作的基础,环评人员以此获取第一手资料,直观认知并辩识建设
项目选址及其与四周环境、 有关规划的协调性等; 同时对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确定基本前提。
二 工作目标
现场踏勘的基本目标是进行现状检查并对实质情况与书面资料进行比较和确认,确定评论等级与评论范围,同时为提升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现场踏勘还要达成以下工作:
1.讨取基本资料,如现状剖析所需的地理地质、天气气象、水文、功能区划、规划、社会环境等,又如已有的环境监测数据;
2.确认选址详细地点、 平面部署, 选址选线四周的环境敏感点, 制定的水源和排放点、纳污水体,制定的大气排放点和固废排放地点,厂址的土地性质和归属等;
3.认识新建及原有工程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排污环节、治理举措及排放去处等;
4.展开民众参加的有关事项,如环评通告与建议采集,环评简本通告与建议采集等;
5.其余必需的事项, 如安排环境监测计划或监测布点、 当地环保局应出具的有关建议
等。
6.有关方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如建设单位、可研编制单位、当地环保局开发科、监测单位等;
三准备事项:
1.项目类型判断:有可研、可研在做、无可研;污染型、非污染生态型;新建、改扩建;建设方能否处于前置审批阶段;行业特色、家产明确与否;环评报告类型要求与专题设置与否等;
2.法例研读:项目有关法律、环保审批机关要求、技术导则与方法、已达成的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3.资料清单准备:资料清单,包含:现状资料、规划资料、总量控制资料或环保建议、环境质量、项目周边敏感点资料、排放地点、监测数据。原则上应知足报告要求事项和必需数据,便于确定评论等级、范围、方法和专题设置等。
4.问题清单准备:民众检盘问题,咨询建设单位问题,咨询环保局问题,咨询可研单位问题等;
5.民众参加准备:包含通告文本、通告方式、通告范围、检盘问卷等;
6.监测计划准备:如可研已达成,可据之作初步计划,到现场后观察布点以及监测单位选择等;
7.工具准备: 现场踏勘携带用具:
(1)A3 笔录本一个;
(2)铅笔、中性笔各一支,计算器;
(3)便携式声级计;
(4)GPS 定位仪;
(5)数码照相机、摄像机;
(6)1 : 10000~1: 50000 地形图一张;
(7)早先准备的检查内容清单 ;
(8)旅行鞋、太阳镜 ;
(9)测距仪 , 指北针 .
(10)防身用具 ( 荒僻地域 , 夜间观察必备 ).
8.其余。
四工作组织
1.项目负责人向公司领导请示有关事宜,同意后展开工作;
2.联系建设单位,请其联系有关单位,并确定现场踏勘日期, 并作简要交流、 注意
事项;
3.确定参加人员,预定车辆和工具;
4.携带齐备资料清单、 必备工具、 民众参加文本等现场观察, 必需时财务借支资本;
5.踏勘完成回公司后, 进行踏勘总结, 并向公司领导简要报告以及进一步工作计划。
五 注意事项
1.踏勘工作一般在环保审批机关出具建议后进行;
2.注意工作的目的性;
3.踏勘工作一般需要 2~3 次,合理计划,以求高效;
4.现场踏勘与外面单位交流时,应注意保护公司形象、严守公司机密,仪表大方,言谈举止有分寸。
六表单示例:
5.现场踏勘申请单:
6.资料清单:
7.问题清单:
附件 建设单位需提交的资料
1. 建设项目立项依照: ( 1) 计划部门、经济部门同意的立项文件。 ( 2)切合自主
立项规定的,公司供给自主立项文件(含各种建筑装饰项目) 。
2.携工商部门颁发填写齐备的公司建立登记表,更改登记表或个体工商户登记表、
工商部门确认早先公司名称同意单(或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
3.法人身份证复印件(非法人办理请供给法人拜托办理的拜托书及被拜托人身份证
复印件);
4.土管局、房管局供给土地权属证明、房产权属证明,如租房需供给租房意愿或协
议。以上资料为原件审查,复印件保存(需盖印);
5.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环境总平面部署图,项目所在地场内平面部署图;
6.拟生产经营的产品,规模、产量、生产所需的原辅资料种类、数目,包含燃料、
水、电等耗量、生产班次、员工人数;
7.生产工艺介绍:每一产品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给出工艺流程图,以方框图表示,如波及化学项目需列出化学反响方程式;
8.主要设施清单及焚烧设施的名称与型号;
9.生产经营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说明;
10.项目所在地废水如接入市政干管,需供给市政污水接收证明,原件审查,复印件
保存 ;
11.危险废物处理协议 , 工业固废处理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