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上语文期末文言文专题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7:11:45
文档

七上语文期末文言文专题复习

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咏雪》复习题一、填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二、解词。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急速5、欣然:高兴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12、因:乘着、趁着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三、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推荐度:
导读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咏雪》复习题一、填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二、解词。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急速5、欣然:高兴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12、因:乘着、趁着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三、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

《咏雪》复习题

一、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解词。

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骤:急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何:什么

7、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是              12、因:乘着、趁着

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义:    专指子女(儿子、女儿)

三、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用原文填空。

时间:寒雪日

地点:內

人物:谢太傅(召集人兼主讲人)、兄子、兄女(听众)

    事件:咏雪

五、问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兄子: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

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六、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公大笑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基础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三)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四)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迁移运用】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

《咏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题。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内集:               儿女: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因风起: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诗句:⑴                                                                      

⑵                                                                         

《陈太丘与友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词。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相委而去:       

家君: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

答:                                                                             

                                                                                   

7、从元方的两处对话和一次行动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山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题。

1、填空:

《山市》选自         作者    字          世称“         ”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     ,作者行文以“忽见”、   、忽、       、     、“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睥睨(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然数年恒不一见                     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往来屑屑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连亘六七里               或凭或立,不一状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见山上人烟市肆                     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②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③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④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5、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山市蜃楼变化的各阶段的景况。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6、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的特点:                 。

7、课文开头一句“奂山山市……恒不一见”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中有楼若中,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这句话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题) 

一、基础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

(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与友期约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下车引之            (6)期日中:        (7)尊君在不: 

3.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5.课文默写。

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

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                  无礼:                    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

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课外迁移 

(一)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

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

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

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败:毁弃。⑤既:已经。⑥汝:你。⑦遂:于是,就。⑧班军:退兵,出征回来。⑨并:都,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文言文部分答案

《咏雪》

1、刘义庆、《世说新语》   2、(家庭聚会)    (子侄辈)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地样子) (差不多可以相比)    (不如,比不上)   (顺着,随着,趁着)    

3、①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8、(1)“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

9、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诗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陈太丘与友期》

1、(约定) (离开) (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您)(丢下)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拉)  (回头看)  

2、①、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②、“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③、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不守信用  不懂礼节,语言粗俗,暴躁、易怒  有错能改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元方入门不顾

4、无信  无礼     “信”“礼”的重要性  

5、不失礼: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6、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7、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山市》

1、《聊斋志异》蒲松龄 聊斋先生 清 山市蜃楼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

2、méng  yuán  chán yú  gèn  shū  pìnì

3、经常  青天、天空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匆匆  同“无” 高  连绵不断  有的人  靠着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铺  广大  隐隐约约 

4、①看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

②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景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③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

④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5、时间  (1)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2)出现城市  (3)出现危楼   (4)危楼消失,一切乌有

6、变幻莫测

7、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后面山市的出现作铺垫。

8、排比、夸张  突出山市的繁荣景象。

答案:南朝宋 刘义庆 

答案:(1)约定  (2)才 (3)回头看 (4)离开 到 (5)拉(6)约定 

(7)“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   

答案:(1)义无反顾(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

答案:(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

(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

(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

答案: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

不顾 

答案:1.信用 礼貌 拉 

2. (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

进自家大门。

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

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答案(10分)

1.(2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

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

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答案:1.(1)私下 (2)毕,完 (3)离开 (4)安详的样子 

2.(1)王冕是诸暨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 (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 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 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

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

答案:1、(1)抛弃他(2)离开(3)病

2.(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

(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

3.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

文档

七上语文期末文言文专题复习

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咏雪》复习题一、填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二、解词。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急速5、欣然:高兴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12、因:乘着、趁着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三、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