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姓名: 分数: 考核时间: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54分)
1.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按其来源分 、 和 三类。
2.炮制亦称炮炙,是根据临床应用和制剂的需要,对原药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后的成品称 。
3.炮制方法有 , , , 等。
4.性能指性味和功能,主要有 、 , 、 等。
5. 是中医处方的依据,任何一种药物都是气味的统一体。
6. 指药物对机体部位的选择作用。
7.性味,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起 作用,相畏相杀均为 作用。
8.中草药中的五味分为 、苦、甘、辛、 。
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4,共16分)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草药来源广泛,其中矿物药居多
B 采集中草药应在生长最旺盛时期
C 中草药成本低,效果独特,毒副作用小
D 中草药种类繁多,命名简单
2.疗温热病的药物属 ;凡能治疗寒凉病的药物属 ,还有一些偏性不显的药物,称
( )
A 寒凉药 温热药 平性药
B 寒凉药 平性药 温热药
C 温热药 寒凉药 平性药
D 温热药 温凉药 平性药
3. 下列那种药的主治功能是脾胃虚弱,口渴咽痛,咳喘,中毒、疮疡。( )
A 槟榔 B甘草 C三七 D百草霜
4.下列属于汤剂的特点的是( )
A 易吸收见效快、可及时调整处方、工具简单
B 制法简单、性能稳定、存用方便
C 剂量准、作用快、保存方便、损失少
D 煎或提取有效成分后加附形剂制成,多用于小动物
三 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炮制的目的( )
A 药物、提高疗效
B改变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C 除去毒副作用
D 便于制剂、服用、储存
2.下列哪些属于破血破气类草药( )
A大黄 B五灵脂 C吴茱萸 D通草
3.属于剂量的单位有( )
A克 B千克 C公斤 D毫克
4.中药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
A 临床试验 B经验鉴别 C显微鉴别 D理化鉴别
5.下列有关半夏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煎药时毒副作用大及不易出药汁者
B生姜可以减弱其毒副作用
C属于破血破气药
D可以治血疾
6.下列属于姐妹药是( )
A大黄和芒硝 B银花和连翘
C麻黄和桂枝 D黄芩和甘草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3,共54分)
9.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按其来源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
10.炮制亦称炮炙,是根据临床应用和制剂的需要,对原药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后的成品称“饮片”。
11.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制等。
12.性能指性味和功能,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
13.四气五味是中医处方的依据,任何一种药物都是气味的统一体。
14.归经指药物对机体部位的选择作用。
15.性味,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协同作用,相畏相杀均为颉抗作用
16.中草药中的五味分为酸、苦、甘、辛、咸 。
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4,共16)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 中草药来源广泛,其中矿物药居多
B 采集中草药应在生长最旺盛时期
C 中草药成本低,效果独特,毒副作用小
D 中草药种类繁多,命名简单
5.疗温热病的药物属 ;凡能治疗寒凉病的药物属 ,还有一些偏性不显的药物,称
( A )
A 寒凉药 温热药 平性药
B 寒凉药 平性药 温热药
C 温热药 寒凉药 平性药
D 温热药 温凉药 平性药
6. 下列那种药的主治功能是脾胃虚弱,口渴咽痛,咳喘,中毒、疮疡。(B)
A 槟榔 B甘草 C三七 D百草霜
4.下列属于汤剂的特点的是(A)
A 易吸收见效快、可及时调整处方、工具简单
B 制法简单、性能稳定、存用方便
C 剂量准、作用快、保存方便、损失少
D 煎或提取有效成分后加附形剂制成,多用于小动物
三 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2.炮制的目的(ABCD)
A 药物、提高疗效
B改变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C 除去毒副作用
D 便于制剂、服用、储存
2.下列哪些属于破血破气类草药(ABCD)
A大黄 B五灵脂 C吴茱萸 D通草
3.属于剂量的单位有(ABC)
A克 B千克 C公斤 D毫克
4.中药的鉴别方法有哪些(BCD)
A 临床试验 B经验鉴别 C显微鉴别 D理化鉴别
5.下列有关半夏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B)
A煎药时毒副作用大及不易出药汁者
B生姜可以减弱其毒副作用
C属于破血破气药
D可以治血疾
6.下列属于姐妹药是(ABC)
A大黄和芒硝 B银花和连翘
C麻黄和桂枝 D黄芩和甘草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一、中草药的来源与命名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按其来源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中草药来源广泛,《本草纲目》收载12种,《中药大辞典》收载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据调查,我国有中药资源13000多种,因植物药属多,故又称中药为“本草”。中草药成本低,效果独特,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全世界近年掀起了中医中药热。中药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物质,中药栽培成为很多地区致富的门道。
中草药种类繁多,命名也非常复杂,但都有一定来历和意义,有些中药还具有多种别名。命名常根据产地(川芎)、形状(首乌)、颜色(红花)、气味(木香)、滋味(甘草)、生长季节(夏枯草)、入药部位(葛根)、药物秉性(王不留行),功效(防风)等。
二、采集、加工、贮存
(一)采集:
采集中草药应在有效成分最多时,“采药贵时节,根薯在入冬,茎叶宜在夏,花采苞含中,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采中药应注意:
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可对照《中草药彩色图谱》
生长特性:
季节和方法:
(二)加工
清洗、切断、干燥(阴干、晒干、烘干、石灰干燥)
(三)贮藏
注意防潮、虫蛀、变色、变味、氧化、对某些有毒和贵重药材要严格保管。
三、炮制
称炮炙,是根据临床应用和制剂的需要,对原药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后的成品称“饮片”。
(一)目的
1、纯净药物、提高疗效(如枇杷叶去毛)。
2、改变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酒制升提制寒,姜制温中止呕、醋制入肝收敛、盐制走肾下行、蜜制甘缓温补、米泔水制去燥和中、土制守中助肾而解毒、炒炭存性增强止血。
3、除去毒副作用:如姜半夏。
4、便于制剂、服用、储存。如火煅、醋淬。
(二)炮制方法
1、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2、水制:洗、淋、泡、润、漂、浸、水飞。
3、火制:烘、炒、炙、煅、煨。
4、水火制:蒸、煮、淬、烫。
5、其它:发芽、发酵、制霜等
四、性能
性能指性味和功能,主要有四气(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
(一)四气:又叫四性,有寒热温凉四种,“寒为凉之极”,“热为温之极”。凡能治疗温热病的药物属寒凉药;凡能治疗寒凉病的药物属温热药。此外,还有一些偏性不显的药物,称平性药。
(二)五味:酸、苦、甘、辛、咸。
1、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2、苦:能燥能泻,具有燥湿通降作用。
3、甘:能缓能补,具有缓和补益作用。
4、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解表、行气活血等作用。
5、咸: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润下作用。
此外,还有淡味,具有渗湿利水作用;涩味具有收涩作用。前人将“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
(三)气味的综合应用
四气五味是中医处方的依据,任何一种药物都是气味的统一体。气味相同者,作用相似。中药分类也与气味有关。一气多味的药物则作用广泛。如当归:辛、甘、温,甘温能补血、辛温能行血。
(四) 升降浮沉
指药物作用趋向,是古人通过临床实践总结的。升浮向上向外,升极则浮;沉降向下,降极则沉。
1、气味:辛甘温热主升降;酸苦咸寒主沉降。
2、质地:花叶质轻多升浮;子实及质重者多沉降。
3、引药:桔梗载药上行;牛膝载药下行。
4、炮制方法:酒炒升浮,盐炒降下,姜制则散,醋制则收。
(五) 归经
归经指药物对机体部位的选择作用
脏腑经络是药物归经的基础,如黄连清心热,归心经。
引经药:在方中起引导作用,把群药引入一起成君药,如桂枝作引药入太阴经、柴胡引药入少阳经。
五、配伍与禁忌
(一)配伍
对于复杂病情,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谓之“配伍”,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有七种变化,称“七情”。
单行:即只用一种药物治病,如甘草解毒,马齿苋治血疾。
相须:性味,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协同作用。如大黄芒硝、银花连翘、麻黄桂枝(俗称姐妹药)。
相使:两种解释;一是两种功效不同的药物合用,起相互促进作用,如黄芪配当归;二是一主一辅,辅药能提高主药功效,如黄芩配大黄。
相畏:一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减轻或消除,如半夏、南星畏生姜。
相杀:一药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毒,生姜杀半夏毒。
实际上,相畏相杀均为颉抗作用,是同一配伍的两种提法。
相恶:两药合用,作用降低,如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副作用
(二)禁忌
1、十八反:长期存有两种不同意见,历代也有不少反药方例,我室对甘草反药组作动物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十八反至少在兽医上意义不大。
2、十九畏:药物少用。
(三)妊娠禁忌
在临床上必须遵从,分禁用和慎用两类。
1、凡峻猛有毒药物应禁用,《兽药规范》列36种,常用的有三棱、土鳖虫、马钱子、马鞭草、于金子、木通、川乌、天南星、王不留行、巴豆、芒硝、莪术、益母草、、附子、肉桂、芫花。
2、凡滑行,破血破气药应慎用,《兽药规范》列24种。如大黄、川牛膝、五灵脂、吴茱萸、通草、郁李仁。
六、剂型、剂量与用法
(一 ) 剂型
兽医常用剂型有汤、散、丸、针、片、膏、剂型改革趋势三小(毒性、反应、用量)、三效(速、高、长)、五方便(产、带、运、管、用)。
1、汤剂
优点:易吸收见效快、可及时调整处方、工具简单。
缺点:不易生产、浪费较大、不易携带保存。
方法:不宜铁铜器皿。时间一般先浸泡15—30分钟。武火煮沸,文火20—30分钟。解表药、攻克药宜武火急煎,补养药宜文火久煎。此外应注意:
(1)先煎药:毒副作用大及不易出药汁者,如:半夏、附子、龙骨。
(2)后下药:易挥发或不耐高热者,如银花、菊花。
(3)包煎药:易混悬、沉底、煎焦者,如车前子、百草霜。
(4)另煎药:如泻下之用大黄、名贵药人参等。
(5)冲服:名贵、量少、挥发、易溶者,如三七、芒硝。
2、散剂
优点:制法简单、性能稳定、存用方便。
缺点:引湿、有选择性。
3、丸剂、片剂
煎或提取有效成分后加附形剂制成,多用于小动物。
4、针剂
又叫注射剂
优点:剂量准、作用快、保存方便、损失少。
缺点:制作麻烦,如水醇法:浸泡—煎2次—浓缩—酒精(95%四倍以上)沉淀24h—过滤—回收酒精—二次酒精(95%五倍以上)沉淀24h—回收酒精——释稀—精滤—灌封—消毒。
(二) 剂量
中药较安全,但极少数药毒副作用大应注意;量太大过小会影响疗效,原则如下:
1、性能:毒烈药物宜小、中病即止、质轻易煎者宜小,质重不易煎者宜大。
2、病情:病轻浅宜小,慢病宜小。
3、配伍与剂型: 味多量小。
4、因地因时因畜。
5、来源与价格(兽医特点)。
剂量单位用克(g)、公斤(kg)。
(三) 用法
1、给药时间:急重病、虫积、攻下宜空服;慢性病、补养药、刺激药宜饱服。
2、给药次数:1——2次/日
3、给药温度:与药性同,汤剂热服。
4、给药方法:灌服、混饲、注射。
七、化学成分
中草药化学成分复杂,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药化学成分含有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两类,但这是相对的,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所谓有效成分就是具有一定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有效成分,故有多种攻效,但有成分多少,作用强弱之分,多靶点效应。
2、有些药物,临床应用有效,但尚不清楚有效成分,不能随意否定。
3、复方中的化学成分,由于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功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中医复方的奥秒所在。
5、成分不稳定,且受产地,采集、保存、炮制等影响。
八、中药的鉴别
(一)鉴别内容
1、鉴别真伪
2、鉴别优劣
(二)鉴别方法
1、经验鉴别:眼看、手模、鼻闻、口尝;同时对照样品。
2、显微鉴别:应用显微镜进行鉴别。
3、理化鉴别:应用分光光度计等设备仪器进行鉴别。
九、常见中药举例
(一)(注:以公司认证所选用的中药材举例)
1、性状
2、功能:
3、主治:
(二)槟榔
1、性状: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切面呈棕白相见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2、功能:驱虫、消积、下气行水。
3、主治:宿草不转、食积腹胀、水肿、粪便秘结、寄生虫(绦虫、姜片吸虫)。
(三)甘草
1、性状:圆柱形根,直径0.6~3.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纵皱纹明显,质坚实;气微,味甘。
2、功能:补脾和胃、祛痰止咳、解毒、调和诸药。
3、主治:脾胃虚弱,口渴咽痛,咳喘,中毒、疮疡。
十、常用方剂举例
(一)(注:以公司GMP认证所选散剂来举例)
1、组成:
2、功能:
3、主治:
(二)
1、组成:
2、功能:
3、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