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P10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P16要展开)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有乐观的预期,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会加大。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4)居民消费心理、消费观念
6、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7、树立怎样的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9、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在战略上定位不准,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仅供参考——扩展:④公司通过企业兼并或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公司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公司要拥有自主品牌和自己的知识产权,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起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10、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
①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②党和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就业,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
①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②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A 树立自主就业观 B 树立竞争就业观 C 树立职业平等观 D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1、设计一个投资方案(以10万元为例)
(1)3万元用于银行储蓄存款。可以获取利息,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2)2万元用于购买股票,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虽然风险高但回报率也高。
(3)2万元用于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可偿还本金,获得比银行存款更多的利息,而且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尤其是国债。
(4)2万元用于购买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可转嫁风险,减少损失。
(5)1万元用于购买基金,风险比股票低,可以获得一定收益。
1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为什么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
①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3、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占合理比重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5)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4、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15、如何维护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16、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仅供参考,扩展:①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③深化财政、税收、金融等改革,完善宏观体系。)
★17、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基本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①引进来:在新形势下,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②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公司和知名品牌。
(3)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