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
第二章 痰标本的微生物检验.........................6
第三章 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8
第四章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9第五章 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1第六章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3
第七章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5
第八章 胆汁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6
第九章 胸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8
第十章 腹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9
第十一章 心包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0
第十二章 关节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2
第十三章 鞘膜积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3
第十四章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4
第十五章 外眼部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7
第一章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查项目
血液、骨髓液的细菌培养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或同时具备以下几种临床表现时应采集血培养。
1 发热(≥38℃)或低温(≤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
4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1×109/L)
5 血小板减少
6 皮肤、粘膜出血
7 昏迷
8 多器官衰竭
9 血压降低
10 呼吸加快
几种特殊情况:
1 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温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2老年菌血症病人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应采取血培养。
骨髓培养与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是基本一致的,临床常规血液感染有指征时以抽取血培养为主。但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会远高于血培养。
【标本采集的容器】
法国梅里埃公司血培养仪配套血培养瓶(我院)或手工血培养瓶。
【标本的采集方法】
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养的关键问题,采血前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是十分重要的。
1 皮肤消毒程序:
严格按以下三步法进行:
(1) 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2) 用一根碘酊或聚维酮碘(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作用30s或聚维酮碘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以1.5~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 75%酒精脱碘。
对碘过敏的病人只能用75%酒精消毒,消毒60s,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2 培养瓶消毒程序
(1) 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2) 酒精作用60s。
(3)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3 培养瓶接种程序
抽取血液后,不要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然后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血培养采集的时间和频率
(1) 采血培养应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每次2瓶。因为研究已证实,2~3份血培养足以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2) 入院前2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集2份,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3)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h采集。因为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
(4) 可疑为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的患者,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培养。
(5) 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采集2~3份血标本,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以上。
(6) 可疑为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选择其它种类的培养瓶,如高渗培养瓶,中和抗生素培养瓶,结核菌培养瓶等,以获得罕见的或苛氧的微生物。
(7) 可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2h内多部位采集3份血标本,如果24h阴性,再采取3份以上的血标本。
2 采血量
成人:推荐每个血培养瓶应加的血量为5~10ml,血液和肉汤比为1:5~10(体积:体积)。
儿童:因很难获得大量的血液,一般静脉采血1~5ml用于血培养。
血液量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细菌的检出,血液的培养量每增加1ml,阳性率增加3~5%。人体血液内包含各种抑制细菌生长的因子或抗生素,注入血液太多可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骨髓采血量一般为1~2ml。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非正常上班时间送检验科急诊化验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标本的保存】
含血样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其放在室温,切忌冰箱存放。因为某些苛氧菌可在冰箱温度中死亡,而使培养阳性率下降。
在运往实验室的途中如果天气寒冷,应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第二章 痰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查项目
痰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咳嗽、咳痰:痰液可为脓性、血性、铁锈色或红棕色胶胨样痰。
2 咯血:肺结核病人常痰中带血。
3 呼吸困难
4 发热
5 胸痛:当炎症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会发生胸痛。
*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5~50%可能发生菌血症,应同时作血培养。
【标本采集容器】
一次性无菌留痰盒。
【标本采集方法】
1 自然咳痰法:咳痰前,先用清水或漱口液反复漱口(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然后用力自气管中咳出第一口痰于无菌容器内。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45℃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
对咳痰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其咳嗽。
2 气管镜采集法:用支气管镜在肺内病灶附近用导管吸引或用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3 胃内采痰法: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病人尤其婴幼儿不会咳嗽,有时将痰误咽入胃中,可采集胃内容物做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4 管穿刺法: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深入咽部,小儿受到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1)以晨痰为好。多数病人清晨痰较多,易于采集。且清晨痰含有的病理成分较多。会增加培养的阳性率。
(2)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2 送检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止某些细菌在外环境中死亡。做结核分支杆菌和真菌培养的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可放4℃保存,以免杂菌生长。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三章 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病毒性普通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怀疑为咽部链球菌感染,应做细菌培养。
2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3 上呼吸道感染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需送相应部位分泌物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
【标本采集容器】
咽拭子或鼻咽拭子。
【标本的采集方法】
嘱患者用清水反复漱口,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用无菌棉拭子通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涂抹数次,拭子要避免接触口腔和舌粘膜。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于抗生素应用之前。时间上可无严格,但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通路,也应晨起后采集为佳。
2送检:应立即送检。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四章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查项目
尿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2 肉眼脓尿或血尿;
3 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和/或亚盐阳性;
4 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 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发热;
6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7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尿液标本留取容器。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清洁中段尿标本,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女性应用手分开大阴唇,男性应翻上包皮,仔细清洗,再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开始排尿,将前段尿排去,插入性接取中段尿约10ml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于一小时内接种。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最常用的尿培养标本收集方法,但很容易受到会阴部细菌污染,应由医护人员采集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患者正确留取。
2 耻骨上膀胱穿刺: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上经皮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但有一定的痛苦,病人难以接受。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尿标本的采集。
3 直接导尿:按常规方法对会阴部进行清洗消毒后,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获取膀胱尿液。可减少尿液标本的污染,准确地反映膀胱感染情况。但有可能将下尿道的细菌引入膀胱,导致继发感染,一般不提倡使用。
4 小儿收集包:对于无控制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包收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污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时才有意义。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留取尿液进行复查。
5 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利用留置导尿管采集标本时,应先消毒导尿管外部,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操作时应防止混入消毒剂,不能从收集袋中采集尿液。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应在更换新尿管时留取尿标本。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一般于晨起第一次尿液送检。应选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五章 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肠道菌群、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急性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腹痛,里急后重,往往伴有发热,大便性状为粘液便或脓血便。
2 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多,多为稀便,伴有全身乏力等症状。
3 无痛性大量水样便或米泔样稀便。
4 先吐后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集体发病史,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所致。
5 抗生素治疗后腹泻:常发生于长期抗生素治疗后,糊状便,排便次数增加。
6 高热惊厥:通常为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婴幼儿和小儿。
【标本的采集容器】
一次性无菌便盒。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调取有脓血粘液部位的粪便2~3g,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的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中送检。
2 直肠拭子法: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及幼儿,可采用直肠拭子方法采集,取出后置于灭菌容器内送检。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在急性期采样,以提高检出率,最好在用药前。
2 送检: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酸盐甘油(0.033mol/L PBS与等体积的甘油混合)中运送和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六章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脓汁和创伤部位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特征。但随病程迟早、病变范围、位置深浅,五个症状不一定全部表现。病变范围小或位置较深时,局部症状可不明显。
2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感染较重者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核左移。病程较长时,可有水和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减少,肝糖原大量消耗,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症状。全身性感染严重的病人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 疑为下列疾病时需送检:
①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
②化脓性疾病:如甲沟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气性坏疽、细菌性结膜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急性乳房炎、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
③脓肿:扁桃体脓肿、咽部脓肿、咽旁脓肿、脑脓肿、肺脓肿、肝脓肿、脓胸、腹腔脓肿、肾皮质化脓性感染、肾周围炎和肾周脓肿、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④创伤感染:术后切口感染、导管感染、脐带残端感染。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拭子。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开放性感染和已溃破的化脓灶:先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的污染菌,用灭菌拭子采取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注意尽量取化脓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脓汁,因为脓汁中心的细菌大部分已死亡,交接处的活菌较多,会提高阳性率。
对于慢性感染,因污染严重,很难分离到致病菌,可取感染部位下的组织,研磨成组织匀浆接种于培养基。
2 闭锁性脓肿:一般采用穿刺或手术引流的方法采取.采集前先用2.5-3%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周围皮肤。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在用药之前采取。
2 送检:应立即送检。如不能送检,应放4℃保存。培养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标本除外。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七章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脑脊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成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和反射增强等症状,怀疑为脑膜炎的患者。
儿童:因儿童和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不明确,因此对于婴儿不明原因发热,应怀疑为脑膜炎,采取脑脊液。
*作脑脊液培养的患者,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小瓶。
【标本的采集方法】
用腰穿的方法采集脑脊液,如果用于检测细菌或病毒,脑脊液量应大于或等于1ml,如果用于检测真菌或抗酸杆菌,脑脊液量应大于或等于2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立即采集,且最好于抗生素使用之前。
2 送检:收集标本后,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脑脊液标本不可放冰箱保存,会使一些细菌死去(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常温下可存放24小时。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八章 胆汁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胆汁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真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腹痛:具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重。并向右肩部放射,有时出现剧烈胆绞痛或上腹部疼痛。
2 黄疸:90%左右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3 墨菲征阳性:右上腹压痛、肌紧张、胆囊区深吸气时有触痛。
4 伴随症状:常有恶心、呕吐和发热,尿少且黄。
5 中毒或休克:约有90%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表现为弛张高热,伴有寒战,少数严重病例体温不高,而在早期即发生感染性休克。
怀疑为下列疾病需送检:急性胆囊炎、急性重症胆管炎。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内。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九章 胸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胸水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多伴有胸痛及发热。怀疑为下列疾病:结核性胸膜炎、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肺部真菌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首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小瓶内。为防止凝固,应在试管中先加入灭菌肝素。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十章 腹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腹水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腹痛:可局限于炎症局部也可遍布全腹。
2 呕吐:常为早期症状之一,较轻。如发生麻痹性肠梗阻会出现持续性呕吐。
3 腹部压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首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内。为防止凝固,应在试管中先加入灭菌肝素。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采集时间: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十一章 心包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心包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全身症状:发冷、发热、心悸、出汗、乏力和精神症状。
2 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见于纤维蛋白性心包炎阶段。
3 渗出性心包阶段:
①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心尖搏动消失或远在心浊音界左缘内侧,心音明显减弱。收缩期血压降低,舒张期血压无变化,故脉压差减少。
②有大量渗液时,可因液体压迫左肺底部而在左下肩部出现浊音及支气管呼吸音等肺实变体征。
③心脏压塞征象:一般见于心包渗液产生迅速或有大量心包渗液时。
4 心电图:普通导联ST-T改变或肢导低血压。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首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内。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十二章 关节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关节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关节肿胀,关节周围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
2 严重时有全身寒战与高热,局部温度增加。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首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内。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十三章 鞘膜积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鞘膜积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患者某侧睾丸急性发作的疼痛,并向腹股沟放射,自觉局部肿胀、发热。
2 全身症状较轻,偶尔有发热者,有时体温可达40℃。
3 无泌尿系统感染特征。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首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内。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十四章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菌的培养;淋菌涂片;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检测、真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皮肤黏膜损害:原发损害可有斑疹、丘疹、结节、水疱、囊肿、糜烂、溃疡等。继发损害由原发损害演变而来,有萎缩或斑痕等,患者可出现疼痛或瘙痒症状。
2 全身症状:多数无全身症状。偶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
3 男性生殖系统表现
①尿痛:指在排尿或排尿后膀胱区或尿道疼痛。
②尿频、尿急:由尿道病变刺激所致。
③尿道分泌物增多:性状可为黏液性或脓性。
④会阴部疼痛及阴囊疼痛。
⑤性功能障碍。
⑥泌尿生殖器畸形和缺损。
4 女性生殖系统表现
①阴道分泌物增多及性状异常。
②尿道口瘙痒及脓性分泌物流出。
③下腹疼痛。
④月经失调。
⑤阴道出血。
⑥外阴瘙痒。
⑦外阴或阴道疼痛。
⑧性功能障碍。
5 疑为下列疾病时需送检标本:
前庭大腺脓肿、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急性子宫颈炎、急性盆腔炎、急性尿道炎、急性膀胱炎、羊膜腔感染、产褥期感染。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男性藻酸钙拭子、女性藻酸钙拭子。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尿道分泌物
①男性:清洗尿道口,用灭菌纱布或棉球擦拭,采取从尿道口溢出的脓性分泌物或用无菌男性拭子插入尿道内2~4厘米取出分泌物。如无脓液溢出,可从阴茎的腹面向龟头方向按摩,促使分泌物溢出。
②女性:清洗尿道口,用灭菌纱布或棉球擦拭,然后从阴道内诊压迫尿道,或从尿道的后面向前按摩,使分泌物溢出。无肉眼可见的脓液,可用灭菌拭子轻轻深入前尿道内,旋转拭子,采集标本。
2 巴氏腺、尿道旁腺:清洗或局部消毒,然后压迫腺体,使分泌物溢出。
3 阴道分泌物:用窥器扩张阴道,用灭菌女性拭子采取阴道口内4厘米内侧壁或后穹隆处分泌物培养或涂片镜检。
4 宫颈分泌物:用窥器扩张阴道,先用无菌棉球擦取宫颈口分泌物;用女性拭子插入宫颈管2厘米采取分泌物,转动并停留10~20秒钟,让拭子充分吸附分泌物,或用去针头的注射器吸取分泌物,置入灭菌试管内送检。
5 宫颈内容物:羊膜腔感染时可经腹壁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或经子宫颈插管抽取羊水进行病原体检测。
6 前列腺按摩液:用前列腺按摩法采集前列腺液。
7 精液:受检者应在5天以上未排精,清洗尿道口,采用手淫法或体外排精法,射精于灭菌容器内送检。
8 溃疡分泌物:先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用灭菌棉拭子取其边缘或其基底部的分泌物,置灭菌试管内送检。
9 组织标本:将组织研磨成细菌匀浆接种液体培养基。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十五章 外眼部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外眼部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淋菌培养;细菌涂片;淋菌涂片;真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结膜、角膜等外眼部器官的感染:脓性分泌物或红肿。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标本采集拭子(男性藻酸钙拭子)。
【标本的采集方法】
1结膜标本:
①脓性分泌物:采集时无菌手续以稍蘸无菌肉汤或无菌盐水的紧细拭子采集结膜病变明显处的脓性分泌物或排出物、采取后拭子应立即送检或置于stuart`s 运送培养基或culture-swab运送,以防干燥。
②膜囊标本:无菌操作以浸肉汤无菌的消毒拭子,在内1/3下穹隆轻擦,并旋转360℃,采集标本应立即送检或将拭子插入运送管中,1小时内送检。取标本时拭子切勿触及睫毛和睑边缘皮肤。
③刮片:表面麻醉,翻转眼睑,暴露睑结膜,以消毒刮刀或虹膜恢复器垂直睑结膜面。轻轻刮取结膜上皮细胞层。可在不同部位刮取,但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复刮取。
2 角膜标本 刮片:表面麻醉,用手或开睑器分开眼睑,令眼球固定不动或用固定镊固定,用消毒刮片或虹膜恢复器与角膜45度角刮取角膜溃疡边缘或进行缘,切勿刮取角膜溃疡之基底部。如怀疑真菌感染时可刮取基底部,但不宜过深。
3 泪囊标本:以无菌棉签轻压下睑鼻侧部分(泪囊区),并向泪小点方向推挤,同时以浸过肉汤的拭子擦取泪小点溢出的脓性分泌物,而后将拭子插入运送管中,1小时内送检。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眼部标本时注意安全,以上标本留取后均应注明标本来源,如:左眼(O.S)或右眼(O.D);结膜或角膜等(采集结膜标本时最好同时采集对侧未感染结膜作比较)。
2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即刻送检,如应置4℃冰箱保存,超过24h不可使用。
3 怀疑淋球菌感染时,应在病人床边留取标本后直接种于相关培养基,并立即置孵箱培养。
4 标本应尽可能在感染早期和未用抗生素前留取。
5 因棉花拭子含有脂肪酸,竹签含有树脂和甲醛可抑制细菌生长,故不适于细菌学标本的采集,建议使用塑料杆或铝杆的藻酸盐或聚酯人造纤维拭子。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