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全面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本单元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总共分为五部分:
1、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
2、二年级:表内乘法、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统计、观察物体。
3、三年级:测量、 万以内的加减法、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时分秒、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和数学广角。
内容安排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
三、复习策略:
1、复习前,结合平时学生学习的情况认真分析缺差,拟订适合本班学情的复习计划,以便做到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问题、看图想象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等,都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3、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部分或生活中的具体实物来比划;找角和直角与观察周围的实物联系起来;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等。
4、复习过程中做到既全面,又突出重点。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也非常重要,复习过程中不可轻视。
5、引导学生对具体实物的观察(课前准备的三棱柱积木),运用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和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复习过程中的练习和效果考察,主要是选用练习二十四中的练习和根据复习需要适当编写练习,或从《基础训练》册上选用,以补充练习,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四、复习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 | 教学实施 |
10、20以内的加减法(一年级)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 万以内的加减法(三年级) | 复习时,在回忆本学期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同时加强针对性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
表内乘法有余数的除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时分秒、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三年级) | 采取同桌互背、班级对答等方式,强化口诀的记忆。复习乘法口诀时做到全面,又有所侧重,如7—9乘法口诀,数目较大,学生易出错,要让学生适当做些练习,避免机械背诵,做到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同时通过由口诀写算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熟练学生对口诀的运用。 |
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二、三年级) 识别图形(一年级) | 1、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身体的某部分或其他具体实物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以及估一估、量一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单位长度,形成正确的长度单位表象和应用意识。 2、运用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图形和身边的实物上找角,以对角和直角进行直观判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把用直角三角板画角与数角联系起来,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
观察物体、可能性和数学广角(二三级) 数学游乐场(一年级) | 首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课前准备的学具),说说看到的样子,然后让学生通过看图去想象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猪”的图形,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复习,采取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画画(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交流(组内展示、班级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 |
统 计(二三年级) | 先分组讨论条形统计图表示的内容,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交流,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问题,并予以解答。在汇报时,可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以培养这样一些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