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诉调对接流程管理规定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40:47
文档

诉调对接流程管理规定

区、区司法局关于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运行机制及诉调对接流程管理规定(试行)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建立区、区司法局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及《江苏省高级人民关于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结合区、司法局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按
推荐度:
导读区、区司法局关于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运行机制及诉调对接流程管理规定(试行)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建立区、区司法局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及《江苏省高级人民关于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结合区、司法局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按
区、区司法局

关于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运行机制

及诉调对接流程管理规定(试行)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建立区、区司法局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及《江苏省高级人民关于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结合区、司法局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按照“领导、支持、多方参与、司法推动”的要求,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发挥诉调对接机制更加便捷、灵活、高效解决矛盾纠纷的特殊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条  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审判权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作用,充分体现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职能作用,强化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机衔接,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工作的协调运作机制和管理考评机制,促进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完善与发展,推动诉调对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条 区、区司法局应当紧紧依靠领导,积极争取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室和相关调解组织、调解人的调解作用,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基层当地。

调解工作室是指由区司法局指派、在区及人民法庭设立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合调解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诉至但尚未立案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

其他调解组织包括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行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以及人民聘请的调解员。

第四条 诉调对接工作主要包括诉前调解、诉中委托和协助调解三个阶段。

诉前调解是指区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之后、正式立案之前,暂缓立案,先行登记后,依职权或者经当事人申请,将案件移送调解工作室以及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人进行调解。

诉中委托和协助调解是指区在案件立案受理后、审理案件过程中,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将案件委托给调解工作室或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人进行调解或者邀请调解工作室、其他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协助区开展调解工作。

第五条 区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负责诉调对接工作协调、指导、扎口管理、数据统计和与调解工作室、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人以及相关审判业务部门的日常协调工作。

区司法局设诉调对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基层科负责,负责调解工作室卷宗制作评审、数据统计上报、人员培训以及与区工作配合协调沟通。

第六条 区立案部门收到当事人起诉材料后并经审查后认为符合诉前调解条件的,应当即征求当事人是否同意进行诉前调解,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的,区应当进行预立案登记,统一编立“诉前调字”案号,并将案件移送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决定由调解工作室或其他社会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

第七条  区决定委托其他社会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的案件,当事人应当填写《人民调解申请书》。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应及时进行联系,在收到立案部门移送材料的2日内将《委托调解函》、《诉前调解案件预立案登记表》(详见附表)和当事人起诉材料一并移送区司法局诉调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

区司法局诉调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区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委托调解函及相关材料后,应当指派有关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第 诉前调解案件的调解期限为30日,从区预立案之日起计算。调解期限届满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经各方当事人同意,可以适当延长。

第九条 委托调解的案件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受托调解组织应当填写《终止调解程序回复函》,注明调解不成的原因,将相关材料退回区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办理结案手续。

当事人要求继续诉讼的,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应当在办理结案手续的当日,将相关起诉材料和诉前调解材料移送立案部门审查立案。

第十条 委托调解的案件达成调解协议的,受托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由当事人、调解员签名,并加盖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同时应告知当事人可向区共同申请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

  第十一条 委托调解的案件达成调解协议的,受托调解组织应填写《委托调解回复函》,交由区司法局诉调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司法局诉调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委托调解回复函、调解协议、调解笔录等材料移送人民诉调对接办公室,办理结案手续。

第十二条 委托其他调解组织调解的诉前调解案件,区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应当在收到结案材料2日内填写《诉前调解案件结案审批表》,经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审批后,报审判管理部门办理结案手续。

第十三条 经区预立案的委托诉前调解案件,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共同向区申请出具司法确认书或出具调解书。

第十四条 当事人到人民调解组织要求进行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由当事人、调解员签名,并加盖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同时应告知双方当事人可向人民共同申请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

当事人可自行前往区申请司法确认效力,也可以请求人民调解组织代为向区申请司法确认。

第十五条 申请司法确认案件的审理由区人民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负责,由审判员一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第十六条  当事人自行向区申请司法确认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双方当事人的司法确认申请书;

(二)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签字盖章的调解协议书原件;

(三)双方当事人的承诺书;

(四)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财产权利证书等证明材料;

(五)其他材料。

当事人请求区出具调解书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应当提供双方当事人申请出具调解书的申请书。

第十七条 人民调解组织代当事人向区申请司法确认或申请出具调解书的,除提供第十六条要求的相关材料外,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出具委托出具司法确认函,报区司法局诉调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登记后,由区司法局诉调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移送区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区在审查结案后,应当将裁判文书送达区司法局诉调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 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司法解释和江苏省高级人民《关于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区审理申请司法确认案件,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条 当事人请求区出具调解书,区经审查后予以出具调解书的,按《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收取案件受理费。

第二十一条 经区预立案的诉前调解案件,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应当由立案部门统一编立“民调确字号”、“商调确字号”、“商外调确字号”、“知调确字号”案号。

未经区预立案,其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应当由立案部门统一编立“民确字号”、“商确字号”、“商外确字号”、“知确字号”案号。

第二十二条 区预立案的诉前调解案件,当事人要求区出具调解书的,应当由立案部门统一编立“民调初字号”、“商调初字号”、“商外调初字号”、“知调初字号”案号。

未经区预立案,其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要求出具调解书的,应当由立案部门统一编立“民初字号”、“商初字号”、“商外初字号”、“知初字号”案号。

第二十三条 区司法确认决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区强制执行。

当事人拒绝签收确认决定书的,区按撤回司法确认申请处理。

第二十四条 区委托调解或其他调解组织自行调解的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反悔的,另一方当事人要求履行协议的,可告知向人民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经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在办理结案手续后,应当按照“一案一卷”的要求,将案卷统一归档。

第二十六条 区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对诉前调解的案件,应当加强监督、指导和协调。对于委托进行诉前调解的案件,对工作进度等相关情况要及时跟踪,做好工作记录。

第二十七条 区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对临近期限届满的诉前调解案件,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催办、督促,按月通报。

附件1

委托调解函

人民调解委员会:

本院已受理                            一案,案件双方当事人均已达成调解意向,现将案件的调解工作委托你单位进行。

特此函告!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章)

年   月   日

附案件材料:1、

2、

3、

4、

联系人:               电话:

附件2

终止调解程序回复函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

你院委托我单位调解的                    一案,因以下原因:

1、调解不成;

2、达成调解协议后拒绝签名;

根据相关规定,现终止调解程序。

特此函告!

人民调解委员会(章)

                                         年  月  日

调解委员会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3

委托调解回复函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

你院委托我单位调解的                     一案,现各方当事人已达成调解协议,现当事人要求:

1、出具调解书;

2、出具司法确认书;

3、不要求出具法律文书。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调解结果函告贵院。

特此函告!

人民调解委员会(章)

                                         年  月  日

调解委员会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4

人民调解申请书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

案号为(20 )栖民一初字   号的案件,涉案当事人 

               (系案件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自愿申请由             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此案的民事部分调解工作。

申请人:

年  月  日

附件5

申请司法确认告知书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申请司法确认。

                                                       

                      (调解组织或调解人)

                     年     月   日

附件6      司法确认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或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

因                   与                      之间              

                  纠纷,业经                                                           

(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现申请人民予以确认。同时我方自愿承诺如下:

1、我们是出于解决纠纷的目的自愿达成协议

2、没有恶意串通、规避法律;

3、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4、如果因为调解内容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申请人                  

(签名或盖章)

      此致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

                                年      月       日 

附提交如下材料1

              2

              3

附件7

出具调解书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或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

因                   与                      之间              

                  纠纷,业经                                                           

(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现申请人民对上述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同时自愿承诺如下:

1、我们是出于解决纠纷的目的自愿达成协议

2、没有恶意串通、规避法律;

3、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4、如果因为调解内容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申请人           

              ( 签名或盖章)

     此致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

                                年      月       日 

附提交如下材料1

              2

              3

附件8

委托出具司法确认函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

  因                   与                    之间              

                  纠纷,业经                                                           

(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现委托人民予以确认。

附:1、双方当事人的司法确认申请书;

2、调解协议书原件;

3、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财产权利证书

人民调解委员会

(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9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

诉前调解案件预立案受理通知书

(2011)诉前调 号

          :

你(单位)              一案的起诉材料已经收到。经审查,符合预立案的条件,本院决定预立案受理。

年  月  日

文档

诉调对接流程管理规定

区、区司法局关于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运行机制及诉调对接流程管理规定(试行)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建立区、区司法局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及《江苏省高级人民关于深入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结合区、司法局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