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
二○○六年九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商品学概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商品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商品学知识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评价商品质量的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服务。
2.为学生利用商品学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商品学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
3.树立科学态度及质量意识,自觉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识、评价商品质量,培养学生科学、准确的评价商品质量的能力。通过合理组织课程内容,特别通过基础知识、商品检验实验与分类商品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商品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评价能力和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下述目标:
1.知识方面
⑴ 具备商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
⑵ 掌握商品质量的内涵和评价方法;
⑶ 理解掌握商品学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与相关分类商品知识;
⑷ 掌握商品标准的种类及商品检验的方法;
⑸ 具有食品、家用电器的基本常识;
2.能力方面
⑴ 具有运用商品学知识评价商品质量的能力;
⑵ 具有熟练掌握运用商品质量评价技术依据的能力;
⑶ 具有熟练使用感官检验法检验商品质量的能力;
⑷ 具有使用商品学知识分析商品质量变化的能力;
⑸ 具有使用商品编码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能力;
⑹ 评价食品、家用电器类商品质量水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 商品学的发展史;
⑵ 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教学要求:
⑴ 了解商品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⑵ 了解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能力培养要求
⑴ 具有正确认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课程性质的能力;
⑵ 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下商品概念的能力;
⑶ 具有运用商品二因素的能力;
第二章 商品质量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 商品质量的概念及其实质;
⑵ 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⑶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教学要求:
⑴理解掌握商品质量的概念及商品质量的实质;
⑵理解掌握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⑶理解掌握日用工业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⑷理解掌握针纺织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⑸理解掌握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2、能力培养要求
⑴具有全面评价商品质量的能力;
⑵具有正确评价食品商品质量的能力;
⑶具有正确评价日用工业品商品质量的能力;
⑷具有正确评价针纺织品商品质量的能力;
⑸具有在商品流通中保证商品质量的能力。
第三章商品标准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⑵商品标准的分类与种类;
⑶产品质量监督与认证。
教学要求:
⑴理解掌握商品标准、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
⑵理解掌握商品标准的分类方法、标准种类;
⑶理解掌握我国质量监督体系及质量认证制度。
2、能力培养要求
⑴具有运用商品标准评价商品质量的能力;
⑵具有运用四级标准及国际标准评价商品质量的能力;
⑶具有运用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认证制度,监督、评价商品质量的能力。
第四章商品检验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商品检验的内容和程序;
⑵商品检验的方法;
⑶商品质量分级(商品品级);
⑷商品质量检验实验。
教学要求:
⑴理解掌握商品检验的概念、种类、内容和程序;
⑵理解掌握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的运用;
⑶理解掌握商品质量分级的方法;
⑷理解掌握运用感官检验法检验商品质量的实验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
⑴根据商品检验的目的不同正确选择商品检验的种类、程序和内容的能力;
⑵具有运用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检验商品质量的能力;
⑶具有运用商品质量分级的方法评价商品质量等级的能力;
⑷具有运用商品检验实验评价商品质量的能力。
第五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⑵商品分类的标志;
⑶商品编码。
教学要求:
⑴理解掌握商品分类的原则和分类方法;
⑵理解掌握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⑶理解掌握商品编码的分类、条形码与店内码。
2、能力培养要求
⑴具有正确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能力;
⑵具有运用商品分类标志科学分类商品的能力;
⑶具有运用商品编码、条形码和店内码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能力。
第六章商品包装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商品包装的作用与分类;
⑵商品包装材料、种类与特性;
⑶商品包装技法与法规;
⑷商品包装标志;
⑸商标。
教学要求:
⑴理解掌握商品包装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及分类;
⑵理解掌握商品包装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及商品包装的种类;
⑶理解掌握商品包装的技术和包装的方法,了解商品包装的相关法规;
⑷理解掌握商品包装的标志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⑸理解掌握商标的含义、分类、功能与作用及商标的设计要求。
2、能力培养要求
⑴运用商品包装促进销售的能力;
⑵运用商品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方便流通、保护商品的能力;
⑶运用商品包装技法和法规实现商品包装标准化的能力;
⑷运用商品包装标志方便流通、促进销售的能力;
⑸运用商标促进销售,保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第七章商品储存与养护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商品储存中的质量变化;
⑵商品养护。
教学要求:
⑴理解掌握商品储存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机械变化、生理生化和生物学变化;
⑵理解掌握气象学的基础知识,温湿度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⑶理解掌握商品的防霉腐、金属商品的防锈蚀及仓库害虫的防治。
2、能力培养要求
⑴具有熟练掌握商品储存中质量变化的能力;
⑵具有运用气象学知识仓库温湿度的能力;
⑶具有较好商品养护的能力。
第八章食品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食糖;
⑵糖果;
⑶茶叶;
⑷酒类;
⑸家畜肉。
教学要求:
⑴理解掌握食糖的原料与分类、生产工艺及化学成分、品质特点、质量及质量变化;
⑵理解掌握糖果的分类及品质特点、感官检验的方法、常见质变现象及养护。
⑶理解掌握茶叶的化学成分、分类、生产工艺、质量特点及茶叶的识别。
⑷理解掌握酿酒的基本原理及酒的化学成分;分类、种类与品质特点及质量鉴别;
⑸理解掌握家畜肉种类及特点、结构及营养价值、品质鉴定及质量变化。
2、能力培养要求
⑴具有区分食糖类别,全面评价食糖质量的能力;
⑵具有区分糖果类别,全面评价糖果质量的能力;
⑶具有区别茶叶类别,全面评价茶叶质量的能力;
⑷具有区分酒类类别,全面评价酒类质量的能力;
⑸具有区分家畜肉类别,全面评价家畜肉质量的能力。
第九章家用电器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知识点:
⑴洗衣机;
⑵家用吸尘器;
⑶电冰箱;
⑷家用空调器。
教学要求:
⑴理解掌握洗衣机的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与质量鉴别;
⑵理解掌握吸尘器的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与质量鉴别;
⑶理解掌握电冰箱的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与质量鉴别;
⑷理解掌握空调器的分类、结构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与质量鉴别。
2、能力培养要求
⑴具有全面评价洗衣机质量的能力;
⑵具有全面评价吸尘器质量的能力;
⑶具有全面评价电冰箱质量的能力;
⑷具有全面评价空调器质量的能力。
四、课程实践环节
实验: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目的 | 学时数 |
1 | 茶叶的感官审评 |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质量状况和标准。 | 2 |
2 | 酒类的感官审评 | 学习酒类的感官审评方法、步骤,了解五种香型白酒的感官质量指标及鉴定方法 | 2 |
3 | 纺织纤维的鉴别 | 了解各种纺织纤维的特点及三种常用的鉴别纤维方法;同时了解普通生物显微镜和哈氏切片器的使用方法。 |
2 |
4 | 塑料制品的感官鉴别 | 了解各种塑料制品的性能特征,掌握外观鉴别法和燃烧法鉴别塑料制品的方法。 | 2 |
5 | 食糖和糖果的感官鉴别 | 通过感官品尝的感性认识,熟悉食糖和糖果的质量品质特点,准确评价其使用价值和质量。 | 2 |
6 | 茶叶和酒类的感官鉴别 | 通过感官品尝的感性认识,熟悉茶叶和酒类的质量品质特点,准确评价其使用价值和质量。 | 2 |
教 学 内 容 | 总课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第一章 绪论 | 4 | 4 | 0 |
第二章 商品质量 | 14 | 14 | 0 |
第三章 商品标准 | 8 | 8 | 0 |
第四章 商品检验 | 14 | 6 | 8 |
第五章 商品分类 | 4 | 4 | 0 |
第六章 商品包装 | 12 | 12 | 0 |
第七章 商品储存与养护 | 8 | 8 | 0 |
第八章 食品 | 18 | 14 | 4 |
第九章 家用电器 | 8 | 8 | 0 |
合 计 | 102 | 90 | 12 |
1.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学制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完成本课程建议学时为102学时。
2.本教学大纲中的学时分配是参考性的,任课教师在执行时可适当调整。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分工。
⑴本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应用技术学科,课程涉及物理、化学、生理生化、生物学、微生物学、美学、经济学、工艺学等相关知识 ;
⑵本课程是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4.各部分的重点、难点及深广度说明。
第一章 绪论
⑴ 重点:
商品学研究的对象与基本内容。
⑵ 难点:
商品二重性的矛盾。
第二章商品质量
⑴重点:
商品质量的概念和内涵、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日用工业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针纺织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及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⑵难点:
食品商品的卫生性要求、食品商品的营养价值、针纺织品商品的纤维、组织结构和混纺织品的命名。
第三章商品标准
⑴重点:
商品标准的概念、商品标准的分类与种类。
⑵难点:
商品质量监督与质量认证。
第四章商品检验
⑴重点:
商品检验的内容和程序、商品检验的方法、商品质量分级的方法。
⑵难点:
茶叶的感官审评、酒类的感官审评、纺织纤维的感官审评、塑料制品的感官审评。
第五章商品分类
⑴重点:
商品分类的方法、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条形码与店内码。
⑵难点:
商品编码的方法与应用。
第六章商品包装
⑴重点:
商品包装的作用与分类、商品包装的标志、商标的功能与作用。
⑵难点:
商品包装材料的特性及商品包装技法。
第七章商品储存与养护
⑴重点:
商品储存中的质量变化、商品养护措施(食品、金属商品、仓库害虫)。
⑵难点:
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第八章食品
⑴重点:
食糖、糖果、茶叶、酒类、家畜肉等商品的分类、品质特点、质量鉴别及质量变化。
⑵难点:
食糖、糖果、茶叶、酒类、家畜肉等商品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
第九章家用电器
⑴重点:
洗衣机、吸尘器、电冰箱、空调器等商品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质量鉴别。
⑵难点:
洗衣机、吸尘器、电冰箱、空调器等商品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作业要求
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认真批阅,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期末考试,作业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
6.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理论考核形式;分为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平时测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卷面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70%,并填写考试结果分析报告单。
7.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⑴ 《现代商品学基础与应用》, 刘爱珍主编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⑵ 《食品商品学》,江小梅主编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⑶《纺织品商品学》,王志良主编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⑷《日用工业品商品学》, 诸鸿等主编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⑸《商品学概论》, 万融主编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⑹《进出口商品学》,胡家庆主编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
⑺《外贸商品学概论》,苗述风主编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
⑻《商检概论》, 王守兰主编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编制人: 韩永春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