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旧标题: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4课 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上的新
第10课 欧洲的政体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三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十月社会主义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党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
第1O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第23课 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 现代科学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
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选修 重大改革
一、梭伦改革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三、商鞅变法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五、王安石变法
六、欧洲宗教改革
七、农奴制改革
八、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九、日本明治维新
十、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