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土体基床系数取值 |
∙ |
基床反力系数K应如何取值?
这个应该就是文克勒在1867年提出的文克勒地基模型(弹性地基梁)中的基床反力系数吧,文克勒假设: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 p=ks ,这个比例系数k称为基床反力系数,简称基床系数。
就是把地基土体划分成许多的土柱,然后用一根的弹簧来代替,k就是弹簧刚度,就如楼主所说吧。
不过基床系数的确定比较复杂,它又不是单纯表征土的力学性质的计算指标,还受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压缩性、土层厚度、邻近荷载等等的影响。有些书推荐按基础的预估沉降量或者载荷试验成果来确定。
K的取值可参阅说明书中的附表,在同一类土中,相对偏硬的土取大值,偏软的土取小值,若考虑垫层的影响K值还可取大些,当有多种土层时,应按土的变形情况取加权平均值。K值的改变对荷载均匀的基础内力影响不大,但荷载不均匀时则会对内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适当调整K值,选择较理想的内力与变形的K值,并最好使垂直位移不出现负值。
∙【资料来源】顾晓鲁等主编.地基与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基床系数 κ 值 表 12-2-1 | |||
土的名称 | 状态 | κ(kN/m3) | |
天然地基 | 淤泥质土、有机质土或新填土 | 0.1×10^4~0.5×10^4 | |
软弱粘性土 | 0.5×10^4~1.0×10^4 | ||
粘土、粉质粘土 | 软塑 | 1.0×10^4~2.0×10^4 | |
可塑 | 2.0×10^4~4.0×10^4 | ||
硬塑 | 4.0×10^4~10.0×10^4 | ||
砂土 | 松散 | 1.0×104~1.5×104 | |
中密 | 1.5×10^4~2.5×10^4 | ||
密实 | 2.5×10^4~4.0×10^4 | ||
砾石 | 中密 | 2.5×10^4~4.0×10^4 | |
黄土及黄土类粉质粘土 | 4.0×10^4~5.0×10^4 | ||
桩基 | 软弱土层内摩擦桩 | 1.0×10^4~5.0×10^4 | |
穿过软弱土层达到密实砂层或粘性土层的桩 | 5.0×10^4~15.0×10^4 | ||
打到岩层的支承桩 | 800×10^4 |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院编写.弹性地基梁及矩形板计算.
附录A:基床系数的参考数值表 地基的一般特征 | 土 壤 种 类 | κ0值(千牛/米3) |
松软土壤 | 流砂 新填筑的砂土湿的软粘土 弱淤泥质土壤或有机质土壤* | 981~4905 981~4905981~4905 4905~9810 |
中等密实土壤 | 粘土及亚粘土 软塑的* 可塑的* 砂 松散的* 中密的* 密实的* 石土中密的 黄土及黄土性亚粘土* | 9810~19620 19620~292409810~14715 14715~2452524525~39240 24525~3924039240~49050 |
密实土壤 | 紧密下卧层砂 紧密下卧层砾石碎石 砾砂硬塑土壤 | 49050~98100 |
极密实土壤 | 人工夯实的亚粘土 硬粘土 | 98100~196200 |
硬土壤 | 软质岩石 中等风化或强风化的坚硬岩石冻土层 | 196200~981000 |
硬质岩石 | 完好的坚硬岩石 | 981000~14715000 |
人工桩基* | 木桩: 打至岩层的桩 穿到弱土层达到密实砂层及粘土层的桩 软弱土层内摩擦桩钢筋混凝土桩: 打至岩层的桩 穿过弱土层及粘土层的桩 | 49050~147150 9050~1471509810~49050 7484800049050~147150 |
建筑材料 | 砖 块石砌体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 3924000~4905000 4905000~58860007484600~14715000 7484800~14715000 |
2.上表系数与基础埋置深度无关。 3.本表摘自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院编写的《弹性地基梁及矩形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