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教学工作总结
侨乐小学 戴湘容
一、前言:
批注式阅读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新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的本质是个性化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圈点勾画进行批注,亲历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可见,批注式阅读正是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这些要求和规律。
二、研究目标: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文本符号进行解码、注释,在自己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出阅读心得、评语,进行批注,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提高阅读质量。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符号式批注、文字式批注、提纲式批注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掌握推敲字词法、品味修辞法和填补空白法等阅读方法。开展批注式阅读可以根据实际,以课题、文本的中心句、文本的重点段或是篇章结构为主题,以此确立正确的阅读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批注式阅读方法的研究。
(1)符号式批注:
“ ”(曲线):划在文章的美词妙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文章的精辟或重点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2)文字式批注
感想:边读边想,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质疑: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思考。
联想:由此及彼,由文本迁移到文外,或由此处文本迁移到彼处文本。
评价:对文本和作者进行品评,或褒或贬。
补充: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3)提纲式批注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写批注;
给文章分段,写出意义段的段意。
2、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1)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这个阶段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点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思想感情,精彩语句,标点,字词句段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大量阅读资料,也可以旧带新,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工作是要先行一步的。为了更好地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教师也应该开展“批注式阅读”,主张先阅读文本并记下感受(评点),而后再大量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研究文本,在自我阅读经验与他人阅读经验的积累过程中继续做批注。同时预设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程度,从而确立有关文本的话题,促进学生开展“批注式阅读”。当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批注式阅读”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2)确立专题,再次批注
批注式阅读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问题,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以问题为中心阅读批注,学生必须自觉地筛选大量的文本信息,并敏锐地捕捉这其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以突破问题为导向,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又能促使他们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阅读批注时,教者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拔,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和闪光点,促进全班学生阅读的整体深入推进,提升阅读的水平与质量。
(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课堂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所有学生的交流都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是平等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交流信息合作探究文本。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下组员精彩的发言,以便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拔,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同时,教者应善于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挖掘文中有较高思维、情趣等有价值的问题,为导评做准备。
②自由交流
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获,教者要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教者有选择地对学生发言自然、灵活地作补充,还应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出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喜悦。
(4)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批注式阅读倡导自主、开放的阅读思想,将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以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结评价为主,重视自我评价。既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总结性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础,再次批注。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走向鲜活的社会生活。
四、研究成果:
学生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品词析句中逐步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并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五、存在问题:
1、布置课前预习写批注时,有的学生常偷懒,不愿动脑。
2、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课堂上给学生写批注的时间难以统一。
3、有的学生完全依赖参考书来写批注,没有自己的见解。
4、学困生还是难以完成批注式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