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通过分析我市在历史文化、神仙文化、葡萄酒文化以及当前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喜人形势,提出了在旅游业实现转型的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使其达到 “互利双赢”的效果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Abstract: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fus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ity is o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fairy culture, wine culture and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gratifying situation, proposed the tourism industrynew period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realize their perfect confluence, and take it to a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the effect of the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culture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fusion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旅游与文化》一文中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 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作用。”到了九十年代,喻学才等旅游文化学专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一、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
1、旅游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旅游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一项社会活动。首先,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和旅游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体现。无论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含有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历史、科学、艺术和民俗风情等社会文化的内容。旅游资源自身是凝聚着人类精神文化神韵的载体,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现。再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旅游业的硬件和软件发展均离不开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与技术,离不开文化因素中历史的、艺术的、建筑的,各方面的影响。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所体现出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可体现出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内涵。因此,旅游业既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创造出来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旅游媒介,又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2、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本。现代旅游学把旅游资源看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也被称为旅游对象,它是能够激励人们产生旅游动机,诱使人们产生旅为目的的诸事物的总称。而文化动机是旅游动机的重要方面,如考察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学术交流,观赏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很多旅游者来蓬莱旅游,一方面是为了欣赏蓬莱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但体验海洋文化、踏寻神仙文化源地、品味葡萄酒文化、饱览蓬莱人文风情仍然是激发他们出游动机的重要因素。
3、文化资源的利用能够提升旅游竞争力
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当前,各地区逐渐兴起旅游发展热潮,景区景点遍地开发,但开发的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具有很多雷同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挖掘文化内涵,凝练文化品牌,创新特色旅游。
(二) 旅游是文化挖掘与保护的重要载体
1、发展旅游是传承和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祖先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结晶。一旦对这些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开发利用不当,一经流失,将难以寻回。而在当前文化资源的保护中,资金成了最大的障碍,很多地区在保护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探寻出了通过发展旅游保护文化资源的新路子。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对当地文化的内涵体会最深,随着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就会逐渐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保护意识也会日益增强,使人类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例如,《云南印象》中有一套绿春哈尼族的神鼓的表演,据说当地会打这一套反映哈尼族对人类繁衍历史认识的神鼓老人已经不超过三人,因为《云南印象》的表演,使之得以避免消失的命运。
2、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丰富和优化文化资源
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如我们只能在历史书和小说中看到的盛唐文化、三国文化以及水浒英雄,通过无锡影视城的创新利用,造就了独具魅力的影视文化旅游,不仅通过经营影视,给观众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产生独特的文化吸引力,使文化资源的利用通过开展旅游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无锡影视城的入口处,有一段长长的影视墙,上边镌刻着在无锡影视基地拍摄的一百多部影视作品的名称。可以想见,这个名单还会不断增加,影视基地在文化上的不断创新也将不断延续下去。另外,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将会使文化资源不断优化、不断提升,能够更好的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能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例如,《云南印象》中一段“烟盒舞”表演,真实的彝族烟盒舞表演中有击掌的动作,但是,杨丽萍将击掌动作丰富化,舞台化,加上了双手拍地、翻滚拍地等动作。彝族演员发现这样的改编使舞蹈更好看了,他们将会把这些动作带回村寨。
二、精心运作,打造“蓬莱旅游文化四大片区”
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提升形象,塑造蓬莱文化旅游业发展品牌优势。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深入整合旅游线路,制定重点客源市场开发策略和促销方案,立足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平台,抢抓微博、网站等新兴媒体优势,开展多层次、广覆盖、多领域的联合宣传促销,塑造品牌优势和城市形象。要立足优势,整合资源,培育文化旅游业发展重点产业,精心打造“蓬莱旅游文化四大片区”。
第一,充分挖掘和利用独特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建立“八仙体验旅游区”。要立足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依托,紧扣“八仙文化”主线,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蓬莱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通过建立“八仙体验旅游区”,将蓬莱 “八仙过海”的古老传说旅游资源打造成为可参与、可体验、有价值的高品质旅游区,发展成为蓬莱旅游的示范和样板基地,把“八仙体验旅游区”建设成为代表蓬莱旅游品牌进入国际性旅游的整体板块中,形成国际吸引力,成为国际性的专项旅游目的地。
第二,以“八仙传说·葡萄美酒之乡”为主题定位,创建影视拍摄基地。 应以八仙传说为核心,创建影视拍摄基地,使其成为蓬莱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的新引擎和蓬莱旅游的必游旅游区之一,建成中国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发展的典范和国际旅游胜地。在该项目中,”目的地打造”成为旅游区发展的核心战略,使蓬莱真正成为世界专项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三,以“海市蜃楼”为主题,创设仙境体验中心。要统筹谋划,明确目标,高点定位,提升规划水准。科学设计,搞好“情境”结合,提高游客的“可参与性”,突出“娱乐性”,让人们体会到进入仙境成为“天仙”、“神仙”般的感觉和乐趣,让游人留连忘返,不虚此行,期望再次体验。
第四,以戚继光故里为中心,建立传统教育军事基地。要把人文景观、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游客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抵御倭寇、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增长斗争知识,学习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使人文历史旅游成为一种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