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代码:020242009
课程英文名称:Auto Service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 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理论基础、汽车维修工艺、汽车维修管理、汽车总成维修等知识。为学生提供从事汽车使用、维护以及维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在分析汽车零部件及总成失效模式的基础上,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汽车可靠性和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及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失效模式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汽车、科学试验汽车、正确设计汽车,提高汽车使用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制度、方法以及我国维修行业的状况,掌握必要的汽车主要总成的维修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主要阐述了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汽车可靠性的理论基础;维修的基本概念、国内外汽车维修制度的概念的概况;汽车维护作业的分类及组织;汽车维修的工艺;汽车修理作业的组织、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汽车接收、零件清洗情况、检验分类、总成的装配与实验等工艺要求;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焊接、喷涂、电镀、粘接等修复方法;汽车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本课程重点是汽车零部件的失效理论、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汽车总成的装配与实验等工艺要求;汽车主要总成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将侧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对汽车使用可靠性的提高和影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汽车构造 机械设计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安排一定的习题练习,并以讲、练、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每次课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布置习题,或与有关工程实际的思考题。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维修的工艺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提问、出勤情况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汽车维修工程》储江伟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年11月
2、《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从守智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10月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课程通过对汽车研究汽车可靠性和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及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各失效模式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汽车、科学试验汽车、正确设计汽车,提高汽车使用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的制度、方法以及我国维修行业的状况。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 1 |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 2 | 2 | ||
| 1.1 | 汽车可靠性概述 | 2 | |||
| 2 | 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 | 4 | 4 | ||
| 2.1 | 汽车失效规律 | 2 | |||
| 2.2 |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 | 2 | |||
| 3 |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 | 6 | 6 | ||
| 3.1 | 汽车维护制度基本概念 | 2 | |||
| 3.2 | 汽车维修等级及分类 | 2 | |||
| 3.3 | 润滑油的作用于分类 | 1 | |||
| 3.4 | 汽车维护周期的确认 | 1 | |||
| 4 | 汽车修理工艺 | 5 | 5 | ||
| 4.1 | 汽车的接受与解体 | 1 | |||
| 4.2 | 发动机积碳的形成与清除 | 1 | |||
| 4.3 | 汽车总成装配技术要求 | 1 | |||
| 4.4 | 汽车总成磨合实验 | 2 | |||
| 5 | 发动机总成的维修 | 7 | 7 | ||
| 5.1 | 发动机总成修理工艺 | 3 | |||
| 5.2 | 气缸体缸盖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 | 2 | |||
| 5.3 | 发动机机械部分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 | 2 |
| 合计 | 24 | 24 |
第1部分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总学时2 讲课 2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 汽车可靠性概述(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汽车可靠性概述;
重 点:
汽车可靠性和理论基础;零部件的失效概念及分类;可靠性的评价指标、故障类型及分布规律。
难 点:
故障类型及分布规律。
第2部分 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
总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第2.1部分 汽车失效规律(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汽车失效规律;
重 点: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
难 点: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
第2.2部分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
习题内容:
分析一下技术状况变化对车的影响?
第3部分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
总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3.1部分 汽车维修制度基本概念(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汽车维修制度基本概念;
第3.2部分 汽车维修等级及分类(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汽车维修等级及分类;
重 点:
汽车维护工艺过程
第3.3部分 润滑油的作用及分类 (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润滑油的作用及分类;
第3.4部分 汽车维修周期的确认(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汽车维修周期的确认
第4部分 汽车修理工艺
总学时5 讲课 5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 汽车的接受与解体(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汽车的接受与解体;
重 点:
汽车总成解体工艺
第4.2部分 发动机积碳的形成与清除 (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发动机积碳的形成与清除;
重 点:
积碳的形成
难 点:
拆除法与就车法的操作与区别
第4.3部分 汽车总成装配技术要求 (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汽车总成装配技术要求;
第4.4部分 汽车总成磨合实验(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汽车总成磨合实验
第5部分 发动机总成的维修
总学时17 讲课 17 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 发动机总成修理工艺(讲课3学时)
具体内容:
发动机总成修理工艺;
第5.2部分 气缸体缸盖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气缸体缸盖曲柄连杆机构的修理;
第5.3部分 发动机机械部分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发动机机械部分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