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变革考虑因素与战略方向
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确保组织变革的成功进行。确立组织变革的战略方向,是组织架构调整的基石。健全组织功能,以功能部门管理为主,深入至渠道管理与品牌管理,总部统一管理为主,适当按区域分权。总部组织架构模式:以功能部门为主,变革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功能。
1.营销管理战略意义: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营销功能将成为整个公司的“灵魂”;基于对市场的深入研究,为其它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战略性指导,从而有助于带动整个企业组织建立起现代营销理念。基础性市场研究,市场需求规模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消费者行为、购买价值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渠道发展趋势基础性研究,向渠道营销与产品营销人员沟通基础性研究结果,为产品设计、销售与物资等功能部门提供研究结果。
渠道营销深入研究渠道发展特点,深入研究不同渠道的主要消费群特征及其区域特征,制定渠道营销的总体策略,制定并执行年度渠道营销计划,与销售部门的通路行销、预测管理负责人员讨论年度渠道营销计划并在必要时为通路行销人员提供帮助。
产品营销制定全年市场营销计划(包括促销活动计划、广告与促销费用计划以及初步的新品推广计划),协同产品设计部门制定新品开发计划以及具体的新品推广计划,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制定产品价格,与销售部门的预测管理人员讨论市场营销计划。
为了加强不同渠道的专业化营销管理,需建立针对不同渠道的专业营销队伍;当逐步趋于成熟的多品牌发展阶段时,还应建立专业化的多品牌营销队伍。
2.销售管理战略意义: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部门紧密配合,采取“推拉”结合的销售方式,从而保证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地区通过正确的渠道销售给正确的客户。
预测管理,组织各分公司/市场部制定销售计划,并进行汇总与协调,最终结合市场营销计划与渠道营销计划制定总体年度销售计划与销售指标,定期组织各分公司/市场部制定销售预测,并进行汇总与协调;通路行销指导各分公司/市场部执行年度渠道营销计划,并进行考核,协助市场营销部门的渠道营销负责人员组织全国性的渠道营销活动;销售行政制定销售、订单处理、大客户服务,针对渠
道客户与少量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分公司/市场部的业务绩效考核(包括销售额、销售效率、效率利润率等一系列指标考核)。
3.物资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部门紧密配合,采取“推拉”结合的销售方式,从而保证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地区通过正确的渠道销售给正确的客户。
物资供应管理采购计划的制定、执行与监控,生产计划的制定以及生产进度的监控,与销售部门及时沟通物资供应情况,共同商讨制定应急措施。仓储与配送管理制定库存计划,定期进行库存分析,调整分销与运输计划,与物资管理人员沟通库存分析结果以调整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仓储网络优化,分销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运输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4.其它
财务作为共享职能部门,为各业务部门(如销售部门、物资管理部门)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参与各项业务决策活动,从财务角度提供决策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旨在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培养员工的业务能力,是实现各项业务功能优化的重要保障。
成功的组织机构重组不但依赖于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还需要许多“软件”,需要确立共同的企业策略与远景规划,需要就组织未来发展方向达成共识管理层的绝对投入,运用系统的方,对各项组织要素进行评估、改进与实施;主要包括组织架构、主要业务管理流程、岗位职责、汇报关系与技能要求、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设计组织架构只是重组的第一步,管理流程、岗位职责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才是最艰巨的任务。
成功的营销组织
在企业的营销组织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起步期单一产品市场,以个人能力为主导,组织处于初级阶段;增长期产品和市场开始多元化,组织是集权型的,体系以功能为主导运转;成熟期权力相对分散,以事业部为主导,系统秩序被重新创造;衰退期产品和市场已经国际化, 企业失去活力,组织结构需要重新优化,鼓励创新。
企业营销活动运作都必须以组织架构的调整为基础,如果企业的组织结构已不能完全支持,就会开始制约企业发展。成功的企业采取“推拉”结合销售,注重市场,以市场带动销售,通过市场营销、投资,建立强大的品牌,全面的产品线扩大交叉销售,规模形成“店中店”,吸引顾客自愿光顾,建立网上直销试点,服务与销售挂钩,公司文化形象深入人心,与产品服务划上等号。
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结构比较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更快,衡量成功的标准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公司根据服务和客户满意度衡量他们
的成功,同时也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完善的市场部门,公司意识到让市场部门参与生产计划讨论的必要性,一些公司开始建立全功能的市场部门。
成功的公司更加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并以市场为导向,在所有的市场和销售活动中,总是一直考虑着客户的需要,优先满足大客户的需要,不断加强和表彰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人员及其思路、建议,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设计产品和服务,使他们满足客户的需要,根据客户调查得到的信息来处理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确定公司在销售以外的方面的差距和解决办法,运用革新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客户的满意度、客户的保留率、质量、客户的不满意度,并运用新的综合计分法来衡量客户满意度的各个方面,设计并运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客户满意度跟踪系统。
这是企业使客户忠实的基础,使盈利性销售不断增长的基础,企业应该确定对每一个客户的期待和他们的优先权,对开始的地方和需要关注的地方达成一致,采用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的方法,一直保持较高的服务水平,不断自我改进,更好的理解客户需求,获取反馈信息的机制。
需要改进的营销组织
尽管目前的趋势是以市场为导向,但许多企业的销售方式仍是以内部为导向。
以内部为导向的公司以生产为导向,受企业传统影响,自身的结构就是以生产为导向,而不够针对市场,衡量成功的标准是财务状况,仅仅根据销售组织的财务状况,无法全面衡量公司的成功,市场部门仅有有限的职能,市场营销部门仅提供有限的广告和市场研究功能,无法主导销售和生产的方向。
问题症结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企业欠缺健全的功能化、专业化管理机制,企业欠缺一些职能部门,有些职能部门需要加强,缺少专业化管理与制约机制,总部不协调各大区间的工作,缺乏大区间的交流和协调,业务主管直接参与所有的业务活动。这种运营效率低、造成不必要的运营成本,有待进一步建立现代营销理念和真正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战略和战术。
许多企业的销售模式仍然主要是以“推”销为主,这种方式已不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和零售商,靠市场营销拉动需求吸引顾客的方式已成为更高效的销售管理方法。企业销售现状注重销售,但缺乏相应的营销策略去支持,促销以产品和活动为主,无统一价格保证,各地各级分公司间价格混乱,严重影响与零售商的关系,对客户服务不完善。
营销部门在许多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公司的市场功能很弱。营销部门应起到核心和支持的作用,通过系统化方法收集深
入的市场需求,各部门要紧密合作,互相不断交流。但是弱化的市场功能使得组织架构缺乏对新品开发的集中规划功能,造成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缺少集中规划和支持,以及与市场营销部门
下面的混乱现象在许多企业可以经常见到。负责新品开发的人员未被赋予协调各有关部门参与新品开发、提供市场需求信息的职权。销售部门没有为技术中心提供足够的市场信息,包括按品种与规格的历史销售信息、市场需求动态、各地市场上成功销售的各种新品信息等等,新品开发过程中,缺乏面料采购、生产、销售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新品不适销,造成库存积压,未及时推出新品,丧失高利润的新品销售,不利于取得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产品竞争优势受到影响。
原因是组织架构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的管理功能,无法承担全局性的营销策略的制定、调整和日常管理;或者职能过于集中,某些环节的管理幅度过大,没有专业化的队伍进行整体的运作协调、监控;决策策略的制定(客户服务优先、分类)缺乏科学的市场/客户分析,缺乏明确的计划调整决策流程与相应的决策授权;职责规范与绩效管理对各环节参与计划制定人员、大区、市场部的职责规定不明确,缺乏对物流成本、计划执行质量的考核,未将绩效考核指标有效地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层面,缺乏系统的人员岗位培训计划。
组织变革考虑因素与战略方向
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确保组织变革的成功进行。确立组织变革的战略方向,是组织架构调整的基石。健全组织功能,以功能部门管理为主,深入至渠道管理与品牌管理,总部统一管理为主,适当按区域分权。总部组织架构模式:以功能部门为主,变革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功能。
1.营销管理战略意义: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营销功能将成为整个公司的“灵魂”;基于对市场的深入研究,为其它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战略性指导,从而有助于带动整个企业组织建立起现代营销理念。基础性市场研究,市场需求规模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消费者行为、购买价值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渠道发展趋势基础性研究,向渠道营销与产品营销人员沟通基础性研究结果,为产品设计、销售与物资等功能部门提供研究结果。
渠道营销深入研究渠道发展特点,深入研究不同渠道的主要消费群特征及其区域特征,制定渠道营销的总体策略,制定并执行年度渠道营销计划,与销售部门的通路行销、预测管理负责人员讨论年度渠道营销计划并在必要时为通路行销人员提供帮助。
产品营销制定全年
市场营销计划(包括促销活动计划、广告与促销费用计划以及初步的新品推广计划),协同产品设计部门制定新品开发计划以及具体的新品推广计划,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制定产品价格,与销售部门的预测管理人员讨论市场营销计划。
为了加强不同渠道的专业化营销管理,需建立针对不同渠道的专业营销队伍;当逐步趋于成熟的多品牌发展阶段时,还应建立专业化的多品牌营销队伍。
2.销售管理战略意义: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部门紧密配合,采取“推拉”结合的销售方式,从而保证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地区通过正确的渠道销售给正确的客户。
预测管理,组织各分公司/市场部制定销售计划,并进行汇总与协调,最终结合市场营销计划与渠道营销计划制定总体年度销售计划与销售指标,定期组织各分公司/市场部制定销售预测,并进行汇总与协调;通路行销指导各分公司/市场部执行年度渠道营销计划,并进行考核,协助市场营销部门的渠道营销负责人员组织全国性的渠道营销活动;销售行政制定销售、订单处理、大客户服务,针对渠道客户与少量消费者的售
后服务,分公司/市场部的业务绩效考核(包括销售额、销售效率、效率利润率等一系列指标考核)。
3.物资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部门紧密配合,采取“推拉”结合的销售方式,从而保证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地区通过正确的渠道销售给正确的客户。
物资供应管理采购计划的制定、执行与监控,生产计划的制定以及生产进度的监控,与销售部门及时沟通物资供应情况,共同商讨制定应急措施。仓储与配送管理制定库存计划,定期进行库存分析,调整分销与运输计划,与物资管理人员沟通库存分析结果以调整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仓储网络优化,分销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运输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4.其它
财务作为共享职能部门,为各业务部门(如销售部门、物资管理部门)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参与各项业务决策活动,从财务角度提供决策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旨在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培养员工的业务能力,是实现各项业务功能优化的重要保障。
成功的组织机构重组不但依赖于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还需要许多“软件”,需要确立共同的企业策略与远景规划,需要就组织未来发展方向达成共识管理层的绝对投入,运用系统的方,对各项组织要素进行评估、改进与实施;主要包括组织架构、主要业务管理流程、岗位职责、汇报关系与技能要求、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设计组织架构只
是重组的第一步,管理流程、岗位职责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才是最艰巨的任务。
新联想移动展开吕氏维新 组织营销架构悄然改变 来源:海峡导报 2008年05月24日09:28 我来说两句(0)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联想移动新总裁吕岩的亲自操刀下,一场涵括销售渠道、高层人事等方面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而这一场带有 “吕氏风格”的变革,不仅涉及营销架构的大调整,还有联想移动高管团队的大变动。
精简战区梳理简化营销架构
在刘志军时代,联想移动的营销架构是以战区为主,2007年3月前后,联想移动的营销架构为:华东、华西和华北三个大区,三个大区下面总设28个战区;此外,联想移动还特别将销量较大的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4个省份设为专区,其中广东专区直接听命于联想移动总部,其他三个专区还是在大区的管辖范围内。
据记者了解,4月下旬,新联想移动的全新组织架构和营销架构已经出炉,不同于原来的组织架构,联想移动营销架构图改为华东、华南、华西和华北四个大区,四个大区下面共设20个专区。另外,在公司运营层面,还新增加上海平台和厦门平台。
“原来大区、专区和战区各自负责的范围和权力,在某些层面有很大交叉和矛盾,间接导致了一些执行效率低下的元素出现。”熟悉联想移动的人士指出,现在类似“片区责任制”,同时根据每个省的市场容量,给大家一个相对稳定的承诺和明确定位。
而对于备受关注的上海平台和厦门平台,吕岩还决定,分别由公司副总裁杨万丽和曾国章亲自挂帅。据介绍,两人不仅负责产品开发和生产,还将兼管联想移动在当地的品牌形象宣传和关系等。
另值得一提的是,联想移动以前和联想PC销售并没有产生太多联系的联想手机,还计划借道联想PC,进一步提高手机的品牌影响力。按照设想,两者将来有望一起捆绑搞促销。
调整高管组建豪华管理团队
与此同时,新联想移动的高管团队也已实现 “温和”调整。
据了解,除了吕岩和主管销售的常务副总裁蓝烨之外,负责企业战略运营的副总裁潘欣、负责供应链的副总裁宋红均来自联想集团,而原联想移动的高层虽然基本上还在联想移动,但所负责的工作大部分都有所变动。
“新旧融合,避免了变革过程中的冲突碰撞”,据熟悉联想移动的有关人员透露,原本的联想团队,曾出现过中层斗争激烈,请来的外援也很难融入其中的场面,而现在吕岩正试图采用温和的手法调整高管团队。
但在目前销售仍未有明显改观的困境下
,对于立志做国内市场老大的联想移动,吕岩组成的这一堪称豪华的管理团队,面临的仍是国产手机的 “破局”难题。
压力重重倚重TD手机求突围
摆在这一新团队面前的,除了国际手机“列强”的不断蚕食,还有国产手机的“同室操戈”。日前有报道称,北京“天语”(手机品牌)第一季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已超越了包括联想移动在内的国内其它竞争对手们。
据了解,首批上市的6款TD手机,包括了联想的TD800,目前还有一款联 想 的 TD 手 机——TD900正在测试阶段,将会在年内上市。“公司仍将在年内推出多款TD手机,将其作为重要的产品组成和战略布局的同时,开始着手研究3.5G、4G手机,力图使联想移动走在行业的前端。”
但需指出的是,作为未来“国产手机救命稻草”,3G手机战略仍旧模糊,未来走向可谓“命运未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