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法指导
(一)当否定词出现时,要注意辨析表达的意思是不是相反。
病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分析:“防止……不再……”,双重否定等于肯定,等于把意思说反了。
(二)当出现两面词时,要辨析前后是不是照应,两面是不是失衡。
病例: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技术人才。
分析:“能否”是两面词,后边的内容只能与“能”照应,不能照应“否”。
(三)当出现介词时,注意辨析主语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病例: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分析:滥用介词造成缺主语。
(四)当出现数量词时,
1、要注意辨析语序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矛盾,有无赘余。
病例: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年近四十岁上下的女教师。
分析:“年近四十岁”和“四十上下”自相矛盾,赘余重复。
2、数量短语在计量表述上容易出现问题,如;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前者接净数,后者要包括底数,另外,表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约数不能有重复表述的文字,或前后矛盾的情况。
病例:①这具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分析:数量减少、缩短不能用倍数
病例:②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高达近40%以上。
分析:约数不能有重复表述的文字
病例:③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分析: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前者接净数,后者要包括底数。
(五)出现关联词时,要注意辨析它们的搭配是不是得当,位置是不是正确。
病例: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分析:“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病例:②前些年,西部地区的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高。
分析:关联词“不是……就是……”,应该把“不是”调到主语“质量”前。
(六)当出现并列词组时,要注意把它们拆下来一一辨析,看搭配是不是得当。
病例: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内容”“时间”“出席人员”都可安排,但“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安排”搭配。
(七)感情色彩不当。
病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八)缺宾语。
病例: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分析: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九)语序不当。
病例: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分析:“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十)范围不清。
病例: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分析:“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它图片”。
(十一)重复罗嗦
病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分析:“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二、修改原则: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它字词)。不能另造新句。
三、专题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5月21日清晨,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日环食奇观。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进一步强化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
D.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丁“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安顺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安顺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C.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 D.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少两倍。
B.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触很多。
C.当我们登上苏仙岭的顶峰时,我们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D.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报道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的身体恢复情况。
6、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7、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用规定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处)
2012年3月,关于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把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诗圣”杜甫的画像被如此涂鸦,有人把这种现象视为对名人的亵渎,也有人认为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
8、下面语段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①荣昌县委、县高度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②着力实施了荣昌县“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着力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③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④影响民生的突出逐步问题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 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 后加上 。
(3)第③处搭配不当,可将 改为 。
(4)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 调整到 后面。
9、请用修改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我深深体会到: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②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10、按要求修改。
湖光山色,乌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 , 。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 ”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根据文章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
11、找出下列“请假条”中需要修改的4处错误,并在原文上做修改。
请假条
张老师:
今日我因贵体欠安,故请假一天,望老师批准。
此致敬礼
2012年12月12日
学生:张明
12、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表达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改正(符号不必全部用到)。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但由于部分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使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受到制约。②我们要坚决落实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切实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③要坚决杜绝不能随意增减课时现象;要鼓励和表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优秀教师。
13、按要求修改。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④而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错别字,应该把_____改为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互换。
(4)句④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_。
14、 阅读短文,划线句子都有问题,请用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米歇尔•奈特曾披露:“①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②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 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钱茂生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③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胁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增加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