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城区(海淀、东城、朝阳、西城)
海淀
40.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小铁块、大烧杯、足量的水和杠杆测量一石块的密度。石块所受重力较大,无法直接用测力计测量;杠杆AB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杠杆A端和B端均有绳套。以下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小铁块所受的重力G,将G记录在表格中;
(2)将石块用细绳系好悬挂在杠杆B端,小铁块用细绳系好悬挂在杠杆A端,测力计通过绳套在A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26所示;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将F1记录在表格中;
(3)在大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水,石块和小铁块悬挂的位置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测力计通过绳套在A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将F2记录在表格中;
(4)已知水的密度为水,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水计算石块的密度 = ,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1.小夏同学向上提静止在桌面上的金属板,并用传感器测量拉力和桌面受到的压强,收集到以下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压强p和拉力F的关系:p= 。
| F/N | 2 | 4 | 6 | 8 | 10 | 12 |
| p/×103Pa | 12 | 10 | 8 | 6 | 4 | 2 |
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F板以ON为轴立在平面镜上。
(2)将F板与E板旋转到同一平面,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板AO方向射向平面镜O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OB,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3)将F板向后旋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在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4)将F板与E板再次旋转到同一平面,改变激光笔的位置,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板A′O方向射向平面镜O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OB′,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5)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在右侧F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OB′,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表
|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 | 当E、F板在同一平面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 当E、F板不在同一平面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
| 入射光线AO和法线ON在E板上 | 反射光线OB不在F板上 | 反射光线OB不在F板上 |
| 入射光线A′O和法线ON在E板上 | 反射光线OB′不在F板上 | 反射光线OB′不在F板上 |
。
(2)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东城
41.(2分)小明利用钩码、弹簧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为: 。
| 钩码重G/N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 弹簧伸长量x/cm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 弹力F/N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1)请你添加一条导线,将图17所示的实物图补充完整;
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扳向 (选填“1”或“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1;
将开关S2扳向另一端,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 的阻值为R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
请用I1和R1表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1,P1= 。
43.(4分)请利用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两个口径比铝质易拉罐略小、分别装有50mL水和50g面粉的烧杯,一把坩埚钳,酒精灯,火柴,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请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朝阳
40.小阳找来一根均匀的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A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17所示。已知金属块的密度为ρB,下面是小阳测出液体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小阳的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0。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液体的密度的表达式是:ρ液= 。
41.实验桌上有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电阻丝若干段,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调节好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块,刻度尺一把。请你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它的电阻越大。(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1)在这个实验中,自变量是 ;
(2)在这个实验中,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是 ;
(3)在左侧方框内画出电路图;(电阻丝的电路图符号 )
(4)在右侧方框内画出数据表格。
西城
40.小华把一圆柱形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圆柱形物体逐渐浸入某种液体中,观察并记录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F与V的关系,F=。
| V/m3 | 1×10- 4 | 2×10- 4 | 3×10- 4 | 4×10- 4 | 5×10- 4 | 6×10- 4 |
| F/N | 7.0 | 5.9 | 4.8 | 3.7 | 2.6 | 1.5 |
41.在课外物理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利用如图25所示的“密度瓶”和天平来测量某种金属颗粒的密度。“密度瓶”是一个玻璃瓶,配有瓶塞,瓶塞有一根细管,在密度瓶中注满水后用瓶塞塞住瓶子时,多余的水经过细管从上部溢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称出待测金属颗粒的质量m1,并记录;
②在“密度瓶”中注满水,塞好瓶塞,擦干瓶壁,用天平称出“密度瓶”的总质量m2,并记录;
③将,塞好瓶塞,擦干瓶壁,用天平称出“密度瓶”的总质量m3,并记录;
④根据已知量和测量量,推导出计算金属颗粒密度的公式ρ=。
(2)实验结束后,小丽想知道“密度瓶”的容积。她向老师借来量筒,先将密度瓶注满水,再将瓶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250ml,小丽由此得知此“密度瓶”容积为250cm3。小丽在测量容积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42.小强观察到:两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A和B,在水中均漂浮,物块A露出水面的体积较大。于是他认为:物块A所受浮力较大。请你借助弹簧测力计及细线,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小强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求: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并简要说明。
周边区县(房山、燕山、门头沟、通州、密云)
房山
42.某同学用滑轮组探究匀速提升物体时,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被提升物体所受重力G的关系。请你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归纳出拉力F与物体所受重力G的关系式: F = 。
| G / N | 1 | 2 | 3 | 4 | 5 | 6 |
| F / N | 0.9 | 1.4 | 1.9 | 2.4 | 2.9 | 3.4 |
燕山
41.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一个量筒和图24所示装置,测一块鹅卵石的密度,请你把他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石块尺寸大于量筒直径,不计瓶重、绳重和摩擦):
(1)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用量筒向空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瓶子和石块在如图24所示的位置静止时,记录下所加水的体积V1;
(2) ;
(3)鹅卵石的密度ρ石 =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42.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源两端电压值符合实验要求且保持不变),多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一块已经调零的电流表,开关三个,导线若干。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门头沟
36.某同学做实验探究“长方体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与金属块下表面在水中深度的关系”时,将高为10cm的长方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其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之前受到浮力F浮与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式为 。
| h/cm | 0 | 1 | 2 | 3 | 4 | 5 | 6 |
| F浮/N | 0 | 0.75 | 1.50 | 2.25 | 3.00 | 3.75 | 4.50 |
小敏的主要实验步骤以及记录表格如下:
①用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1个长方体(记为长方体A)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
②将长方体A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A和另一个长方体受到的总重力G,并记录;
| 重力G/N | ||||||
| 压力F/N | ||||||
| 摩擦力f/N |
请你根据小敏的实验步骤以及记录表格回答问题:
(1)小敏计划探究的问题是 ;
(2)小敏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控制变量是 ,自变量是 。
38.为了测量电阻Rx的电阻值,小龙选择了一块已经调好的电流表,一个电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一个符合要求的电源,以及两个开关S1和S2,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23所示,请帮助小龙完成这个实验。
(1)请你添加两根导线完成图23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_______ ____,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2;
(3)写出电阻RX的表达式为:RX= ________。
39.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阻箱一个、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两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请你选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画出实验电路图,设计出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设计表格。
通州
图19
39.在学习摩擦力时,小丽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面积。为了验证“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这一猜想,她找来一个大木板,把其中一个面涂成红色,又请爸爸把木板做成两个带挂钩的边长不同的正方体,还准备了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小丽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按图19组装实验器材,将小正方体木块红色面朝下放在木板上,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待测力计示数稳定时读出拉力F的数值并记录。
用大正方体木块换下小正方体木块,并使木块红色面朝下放在木板上,仿照步骤再做一次。
滑动摩擦力f=F,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验证自己猜想的对错。分析小丽的实验操作请回答:
(1)两个正方体木块红色面朝下放置的目的是: 。
(2)实验时“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原因是: 。
(3)小丽的实验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40. 下表所示是在某区域利用气压计测量得到的不同高度的大气压数值(将海平面的高度记为零)。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在海拔高度500m以下,大气压强p随高度h变化的关系式是:p= 。
| h/m | 5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 p/pa | 0.995×105 | 0.99×105 | 0.98×105 | 0.97×105 | 0.96×105 | 0.95×105 |
(1)在虚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在电路图中,整个保温容器
只需画出其中的加热电阻丝R0,用电阻符号代替)。
(2)写出实验步骤。
(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密云
42.小青同学认为“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的总电压U与R1两端的电压和R2两端的电压之和相等。” “即:U =U1+U2 ”。于是她利用图27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探究,其中 R1、R2为电阻箱,电源电压不变。小青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下面的表格中。(2分)
| U1/V | 1.6 | 1.2 | 1.4 | 2.2 | 2.0 | 1.1 |
| U2/V | 1.4 | 1.8 | 1.6 | 0.8 | 1.0 | 1.9 |
| U/V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②分别调节两个电阻箱到某一阻值,试触后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V1、V2和V的示数U1、U2和U并记录到表格。
③改变两个电阻箱的阻值,仿照步骤2,再做5次实验。
(1)小青所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 。
(2)根据小青同学的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43.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一个铁架台、一个已经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一个装有足量水的塑料水桶、一个溢水杯、一个大烧杯、一个带有提梁的小桶、足够多的细线、6个体积不同的金属铝块。请你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相等。即G排水=F浮”。请你思考这个实验,完成下列问题:(5分)
(1)小芳所探究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中改变自变量的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第一次实验的完整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实验数据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