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煤层综采工作面巷道加强支护的安全方案
编制单位:乌东矿综采二队
时 间:2014年1月9日
工作面轨道巷加强支护的安全方案
+600水平45#煤层工作面轨道巷多处巷道上部顶板较破碎、离层,顶板下沉较严重,为防止因施工超前预爆破时发生冒顶事故和因顶板事故衍生瓦斯等其它事故,工作面轨道巷支护除正常超前支架配合单体超前支护外,对局部破碎地点重新加打锚杆、锚网、锚索进行支护;并且在轨道巷超前液压支架以外提前架设60米U型钢支护,待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推进至该U型钢支护区域时,到位一副拆除一副刚好与超前液压支架搭接上,确保了巷道顶板支护的连续性。这样就确保了在距工作面10~30米进行超前预爆破顶板的安全性,解决了巷道破碎、离层、变形的问题,该项措施既解决了严重的顶板安全问题,又大大提升了工作面整体的标准化工作,为确保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能安全有效的作业,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根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以及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进行风险评估。
任务描述:
| 1 | 准备工作 | 2 | 支护作业 | 3 | 检查支护情况 |
| 工序 | 危险源 | 风险类型 |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 事故类型 | 风险评估 | |||
| 可能性 | 损失 | 风险值 | 风险等级 | |||||
| 1.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 未编制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 管 | 因未编制劈帮移架的安全技术措施,造成防范措施不全面、责任不明确、作业人员不掌握事故防范措施,造成盲目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 | 其它事故 | K2 | A5 | 10 | 中等 |
| 2.危险源辨识 | 现场危险源辨识工作未辨识全面 | 人 | 导致作业人员盲目作业,发现危险源不及时,造成人员伤害 | 其它事故 | K2 | A6 | 12 | 中等 |
| 3.支护材料准备 | 1.支护材料不够 | 人 | 造成支护质量达不到 | 顶板事故 | I4 | E2 | 8 | 一般 |
| 2.支护材料放置不合理 | 人 | 影响安全出口的畅通 | 其他事故 | H5 | D3 | 15 | 中等 | |
| 3.锚网质量不符合要求 | 环 | 支护质量下降或产生局部冒顶 | 顶板事故 | K2 | B5 | 10 | 中等 | |
| 4.敲帮问顶 | 1.顶板和巷帮不完好 | 环 | 人员进入危险区发生片帮、冒顶伤人 | 顶板事故 | I4 | C4 | 16 | 中等 |
| 2.敲帮问顶工具不合适 | 机 | 人员操作不便,易发生顶板事故 | 顶板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 3.敲帮问顶人员站位不合理、监护不到位 | 人 | 处理过程中被块煤砸伤 | 顶板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 4.敲帮问顶不彻底 | 人 | 煤矸掉落伤人 | 顶板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 4.支护 | 1.未按要求进行锚索支护 | 人 | 支护质量下降或产生局部冒顶 | 顶板事故 | I4 | C4 | 16 | 中等 |
| 2.锚索支护长度不符合要求 | 人 | 支护质量下降或产生局部冒顶 | 顶板事故 | I4 | C4 | 16 | 中等 | |
| 3.铺设锚网支护不合理 | 人 | 支护质量下降或产生局部冒顶 | 顶板事故 | I4 | C4 | 16 | 中等 | |
| 4.液压单体支柱未按照规定的间排距支设 | 人 | 支护距离、安全距离不符合标准;支护强度不足。 | 其他事故 | K2 | E2 | 4 | 一般 | |
| 5.单体保险绳未系牢固 | 人 | 发生液压单体支柱倾倒伤人事故 | 其他事故 | J3 | F1 | 3 | 一般 | |
| 6.使用不完好的液压单体支柱 | 人 | 液压单体支柱伤人 | 其他事故 | J3 | F1 | 3 | 一般 | |
| 7.支设液压单体支柱方式不正确、监护不到位 | 人 | 支护材料掉落、倾倒,发生伤人事故 | 其他事故 | H5 | D3 | 15 | 中等 | |
| 8.监护人员监护不到位 | 人 | 支护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撤离作业人员 | 其他事故 | J3 | F1 | 3 | 一般 | |
| 5.回撤液压单体支柱支护 | 1.回撤液压单体支柱工具不合适 | 机 | 不便于人员操作,造成人员伤害 | 其他事故 | K2 | D3 | 6 | 一般 |
| 2.回撤方式不正确、监护不到位 | 人 | 回撤液压单体支柱方式不正确,造成人员伤害 | 其他事故 | J3 | D3 | 9 | 中等 | |
| 6.检查支护情况 | 1.未定期检查支护质量 | 人 | 支护质量下降或产生局部冒顶 | 顶板事故 | K2 | B5 | 10 | 中等 |
| 2.未对单体支柱进行检查补液 | 人 | 支护质量下降或产生局部冒顶 | 顶板事故 | K2 | B5 | 10 | 中等 | |
| 3.检查情况不彻底 | 人 | 支护质量下降或产生局部冒顶 | 顶板事故 | K2 | B5 | 10 | 中等 |
根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以及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特编制如下措施:
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学习此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
2.作业前,所有参与人员必须认真开展好岗前危险源辨识工作,作业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章作业。
3.整个作业全过程由跟班区长统一协调、指挥。
4.工作面必须准备足够的支护材料如半圆木、方木、木背板、单体、一字梁、钢梁等,并且放置在指定地点挂牌管理,方便使用。
5.班组长在后必须检查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将影响行人通道的物料必须立即移放在不影响行人通道和作业的地点,并且码放整齐。
6.监护人员必须履行监护职责,有异常状况时必须及时协助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
7.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要将顶板和巷帮的浮矸进行处理,支护到位后方可继续作业。
8.“敲帮问顶”时,作业人员要站位合理,窜杆长度合适,确保自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9.支护时,要先将巷道顶板及巷帮的网兜处理后,方可进行支护作业;处理网兜时,人员站位要合理;要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处理。
10.支护时,必须使用完好的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
11.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时,单体的间排距要符合要求,要保证单体横竖一条线;单体硬链接要按要求连接好,防倒绳要挂好。
12.加打的锚索、锚杆的间距、长度等要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施工人员偷工减料,达不到支护条件,造成局部冒顶,现场必须要有带班干部或技术人员监督。
13.加打锚索、锚杆时,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作业,避免麻痹大意作业而造成事故。
14.铺设的锚网要合理搭接,确保衔接处都绑扎结实,达到支护要求。
15.架设钢梁时,要多人配合一起作业,相互照应,防止钢梁倾倒伤人,改作业必须要有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
16.钢梁架设要按照要求架设,每隔米架设一副钢梁,要确保钢梁接顶严密能起到好的支护效果。
17.在回撤单体液压支柱时,作业人员严禁站在泄压口的正对面,防止泄液伤人。
18.回撤局部单体支柱后,要对该地点的上部顶板和支护状况进行检查,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19.泵工要检查单体支柱的初撑力,保证单体支柱的支护效果。
20.每班的班组长要对该地段的支护质量进行检查,有问题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三. 避灾路线:
发生火灾时,以最近的路线到进风巷(即轨道巷)然后撤到安全地点,在运输巷作业的人员通过最近的联络巷(工作面)进入进风巷(即轨道巷),然后撤到安全地点;发生水灾时,以最近的路线撤到安全地点。(附:+600水平45#煤层综采工作面避灾路线图)
1、采煤工作面瓦斯、煤尘及火灾
工作面→ +600水平45#煤层轨道巷→+575水平至+600水平轨道上山→+575水平轨道石门 →+575水平→副井筒 → 地面
运输巷→最近煤门→+600水平45#煤层轨道巷→+575水平至+600水平轨道上山→+575水平轨道石门→+575水平→副井筒→地面
2、采煤工作面水灾避灾路线路:
灾区→1#、2#煤门→+600水平45#煤层轨道巷、运输巷→+600水平至+575水平轨道上山→+575水平轨道石门→+575水平→副井筒→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