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七章第三节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08:42
文档

第七章第三节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第三节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教材分析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增强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日益凸显。本节课是“信息安全”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内容十分有限,关键在于如何重新编排和演绎这些内容。由于本课教学内容偏理论,很多教师通常采用单纯的讲授开展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建立在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大多计算机操作技能娴熟,具有较丰富的上网经验,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并不陌生,有的甚至能举出不少病毒例子。
推荐度:
导读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第三节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教材分析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增强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日益凸显。本节课是“信息安全”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内容十分有限,关键在于如何重新编排和演绎这些内容。由于本课教学内容偏理论,很多教师通常采用单纯的讲授开展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建立在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大多计算机操作技能娴熟,具有较丰富的上网经验,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并不陌生,有的甚至能举出不少病毒例子。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第三节  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教材分析

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增强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日益凸显。本节课是“信息安全”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内容十分有限,关键在于如何重新编排和演绎这些内容。由于本课教学内容偏理论,很多教师通常采用单纯的讲授开展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建立在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大多计算机操作技能娴熟,具有较丰富的上网经验,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并不陌生,有的甚至能举出不少病毒例子。但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只是一个模糊概念,有待进一步的系统学习。此外,由于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缺乏感性认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对病毒的防治措施更是知之甚少。

执教分析

遵循新课标对信息科技课程定位中指出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一起学为基本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计以生物上的感冒病毒引入,并贯穿教学始终,通过设置“发现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接近教学目标。教师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托学习任务单,借助因特网、学习网站和书本等教学支持,在教师创设的教学平台中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对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学习从感悟到理解,再到归纳。既提高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也锻炼了在小组合作中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协作的能力。

同时,本节课节还立足“两纲”教育的视角,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首先鼓励学生不要惧怕计算机病毒,要正视计算机病毒,用自己所学的本领为计算机构筑一道安全的屏障。面对计算机中毒,要冷静处理,对症下药。其次,告诉学生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自觉抵制任何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和主要传播途径

(2)知道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和学习网站,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和主要传播途径

(2)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归纳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勤于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善于在小组合作中与人沟通和协作

(2)正确认识计算机病毒,树立防重于治的病毒防治意识,自觉抵制造毒和传毒的行为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防治措施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课前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自主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引入:人会生病,计算机会不会“生病”?引出课题

二、新授

新课引入:

通过对SARS的回忆,说明病毒对人类的严重危害。同时引入,说明计算机病毒同样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谁是计算机病毒之“父”?

活动:通过因特网了解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的有关情况,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

交流:快速核对一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

2、设问:生物学上的病毒有哪些特征?

活动:分小组讨论,共同回忆SARS的有关知识,填写学习任务单上的表格,对病毒的特征有更直观的认识。

3、设问:“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

活动:根据有关资料,填写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表。

讨论:比照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特征,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理解。

4、设问:为什么说计算机病毒防治是一件十分迫切的经常性的工作?

活动:分组学习,各个小组了解一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传染对象、传染方法等,并填写学习任务单。

交流:各组同学交流不同类型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说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共同完成教材中“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工作原理”的讨论交流活动。

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

(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

5、设问:我的电脑中“毒”了吗?

活动:由曾经有过中“毒”经历的同学现身说法,说明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症状,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交流:大家共同补充完整计算机病毒的症状及严重后果。

6、设问:面对计算机病毒我们有哪些防治方法?

活动:根据有关资料,说明不同类型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交流:汇总各个小组的方法,共同归纳出基本防治方法。

7、设问:谁是网络信息的SPY?

活动:对各种网络信息保护措施进行逆向思考,每个小组重点讨论三个措施,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的内容。

交流:通过交流加深对每一种保护措施的认识。

小结。

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

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利用英特网、学习网站和书本,概括5条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并将结果提交到网络上。

三、课堂练习:学生登陆信息科技学科在线练习平台进行自测

四、课堂小结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信息的安全和保护》学习任务单

 

1、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广泛流行的病毒是             何时?               。

(2)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病毒是                          何时?                          。

(3)世界上第一次计算机网络病毒爆发于何时何人何地?                                  。

2、比较感冒病毒和计算机病毒的表现,概括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完成下表。

计算机病毒特点

感冒病毒的表现

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在未知情况下,侵入人体。

如:病从口入

在未知情况下,侵入电脑。

如:依附在邮件、网页中

通过空气和人体接触传播通过文件或网络传播
不一定立刻发作,在一定条件下才发作。如:身体抵抗力弱的时候

不一定立刻发作,在一定条件下才发作。

如:CIH病毒在计算内部时钟26日发作。

轻则咳嗽头疼,重则发烧和引起并发症

轻则占用系统资源,重则破坏数据和硬件

3、浏览学习网站“flash病毒档案”中的各种病毒演示,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并选择1到2种计算机病毒,完成下表。

病毒名称

传播途径
4、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利用英特网、学习网站和书本,概括5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并将结果提交到网上。(操作方法:进入学习网站中的“我的PK病毒措施”——选择组别,填写措施内容——点击“提交”确认)

文档

第七章第三节信息的安全和保护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第三节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教材分析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增强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日益凸显。本节课是“信息安全”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内容十分有限,关键在于如何重新编排和演绎这些内容。由于本课教学内容偏理论,很多教师通常采用单纯的讲授开展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建立在被动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大多计算机操作技能娴熟,具有较丰富的上网经验,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并不陌生,有的甚至能举出不少病毒例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