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章末检测试卷(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08:47
文档

2020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章末检测试卷(二)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1.(2019·大名一中月考)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
推荐度:
导读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1.(2019·大名一中月考)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
章末检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2019·大名一中月考)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定义加速度a=用到比值法,加速度与Δv和Δt无关

答案 C

2.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 m/s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  )

A.位移为8 m,符合规定

B.位移为8 m,不符合规定

C.位移为4 m,符合规定

D.位移为4 m,不符合规定

答案 C

解析 由x=t=t得x=×1 m=4 m<5.9 m,故C正确.

3.(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滑雪者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  )

A.v      B.(+1)v

C.v      D.v

答案 C

解析 设斜面的长度为x,滑雪者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2a·,v′2=2ax,联立两式解得v′=v,C正确.

4.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以初速度v0=20 m/s从斜面底部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x0=30 m时,速度减为10 m/s,物体恰滑到斜面顶部速度为零,则斜面长度为(  )

A.40 m  B.50 m  C.32 m  D.60 m

答案 A

解析 根据v2-v02=2ax,得加速度为a== m/s2=-5 m/s2,物体到达斜面顶部时速度为0,则斜面长度L==40 m,选项A正确,B、C、D错误.

5.(2018·新乡市模拟)某同学在竖直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1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导致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10-2 s,g取10 m/s2,则(  )

图1

A.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

B.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

C.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

D.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重物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即12 cm(0.12 m),曝光时间为2.0×10-2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6 m/s.由于曝光时间极短,故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 m/s,由v=gt可得重物下降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t== s=0.6 s,故C正确,A、B、D错误.

6.(2019·岳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2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若y轴表示位移,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B.若y轴表示速度,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C.若y轴表示位移,则t=t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若y轴表示速度,则t=t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 C

7.(2019·南京市模拟)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2 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碰

答案 B

解析 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t时间与第一个小球相遇,根据位移相等有v0(t+2)-g(t+2)2=v0t-gt2

解得t=1 s

代入位移公式h=v0t-gt2,解得h=15 m.

8.(2018·襄阳市高一检测)甲、乙两汽车均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方向正常行驶,乙车因遇到突发事件需紧急停车,其刹车时的加速度为10 m/s2,停下1分钟后,又以5 m/s2的加速度启动到正常行驶速度,则乙车因停车而延误的时间和因停车而落后甲车的距离是(  )

A.60 s 1 200 m      B.63 s 1 260 m

C.66 s 1 320 m      D.66 s 1 200 m

答案 B

解析 刹车时间t1==2 s,位移x1=·t1=20 m,重新启动时间t2==4 s,位移x2=·t2=40 m,乙车因停车而延误的时间Δt=t1+t2+t-=63 s,因停车而落后甲车的距离Δx=v(t1+t2+t)-x1-x2=1 260 m,选项B正确.

9.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在第2 s末回到出发点的是(  )

答案 AD

解析 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总位移为两位移的矢量和,可知A、D正确,B、C错误.

10.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答案 BC

解析 A、B选项中左图表示0~3 s内物体匀速运动,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为零,3~5 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 m/s2,A错,B对;C、D选项中左图0~3 s位移不变,表示物体静止(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3~5 s内位移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匀速运动,v==2 m/s,a=0,C对,D错. 

11.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2∶1

B.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1

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2∶1

D.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1∶2

答案 BC

解析 汽车由静止运动8 s,又经4 s停止,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相等,由v=at,知a1t1=a2t2,==,选项A、D错误;又由v2=2ax知a1x1=a2x2,==,选项C正确;由=知,∶=1∶1,选项B正确.

12.物体沿一直线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它在第2 s内的位移为4.0 m,第3 s内的位移为6.0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在第2 s初到第3 s末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5.0 m/s

B.它在第1 s内的位移是2.0 m

C.它的初速度为零

D.它的加速度大小是2.0 m/s2

答案 ABD

解析 第2 s初到第3 s末的总位移为10.0 m,时间为2 s,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知:v= m/s=5.0 m/s,故A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Δx=aT2可知,x2-x1=x3-x2,可得第1 s内的位移为2.0 m,故B正确;根据Δx=aT2可得加速度a= m/s2=2.0 m/s2,故D正确;由B知第1 s内的位移为2.0 m,根据x=v0t+at2,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0=1.0 m/s,不为零,故C错误.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3.(6分)(2019·南郑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图3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 s.经测量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第二个计数点时物体的速度等于______ m/s,物体的加速度等于______ m/s2.

图3

答案 交流(1分) 0.1(1分) 0.2(2分)  0.50(2分)

14.(8分)(2019·唐山一中月考)某同学选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图4

(1)他做完实验后,写出了如下的操作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接在低压直流电源上

B.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

D.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小车,启动计时器,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G.根据公式a1=,a2=,a3=及=求出

其中,把你认为有错的步骤序号选出________,可改正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根据打出的纸带认为不用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有两个,请帮他选出(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3)该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根据纸带上的点,标出了如图5所示的计数点,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得点之间的距离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m/s2.

图5

答案 (1)AE(2分) 把A中的“直流电源”改为“交流电源”(1分);把E中的“放开小车,启动计时器”改为“启动计时器,放开小车”(1分)  (2)AB(2分) (3)0.(2分)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38分)

15.(8分)一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为50 m/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物体是从多高的地方开始下落的?

(2)物体下落过程所用的时间.

(3)物体落地前最后1 s的初速度大小.

答案 (1)125 m (2)5 s (3)40 m/s

解析 (1)由v2=2gh得:h== m=125 m(3分)

(2)由v=gt得:t== s=5 s(2分)

(3)最后1 s的初速度即开始下落第4 s的末速度

v′=gt′=10×4 m/s=40 m/s.(3分)

16.(10分)(2019·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近两年,温州交警将“礼让行人”作为管理重点,“斑马线前车让人”现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图6所示.司机小明驾车以43 km/h(约为12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看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10 s后(人已走过),又用了8 s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开始刹车时设为计时起点(即t=0),则:

图6

(1)求车第3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2)求车前10 s内的位移大小;

(3)求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6 m/s (2)36 m (3)3.5 m/s

解析 (1)v=v0+at=12 m/s+(-2)×3 m/s=6 m/s(2分)

(2)刹车时间:t1==6 s<10 s(2分)

所以由0-v02=2ax1得前10 s内的位移x1==36 m(2分)

(3)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2=t3=48 m(2分)

平均速度:==3.5 m/s(2分)

17.(10分)(2018·北京四中期中)A、B两车在平直马路上同向行驶,从它们相遇时开始计时,此后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为xA=(4t+t2) m和xB=(10t-2t2) m.

(1)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

(2)求A、B再次相遇的时间和位移大小;

(3)分别写出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v-t图象,并标出相关数据.

答案 (1)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2 s 12 m (3)见解析

解析 (1)依据公式x=v0t+at2,对A有,vA0=4 m/s,aA=2 m/s2;对B有,vB0=10 m/s,aB=-4 m/s2,所以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分)

(2)若A、B再次相遇,则有xA=xB,(1分)

可得相遇时间t=2 s,(1分)

相遇时位移大小x=(4×2+4) m=12 m.(2分)

(3)由(1)中数据及公式v=v0+at

可得vA=(4+2t) m/s(1分)

vB=(10-4t) m/s(1分)

则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2分)

18.(10分)(2019·山西大学附中月考)在海洋公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40 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到离地面4.0 m高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下落全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 s.g=10 m/s2,求:

(1)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

(2)在匀减速运动阶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1)7.2 m (2)2.5 m/s2

解析 (1)全过程下落高度为h=36 m,历时为t=6 s;设自由落体阶段下落高度为h1,历时t1,末速度为v

对自由落体阶段,有:h1=t1(2分)

对匀减速运动阶段,有:h-h1=(t-t1)(2分)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m/s=12 m/s(1分)

所以h1== m=7.2 m(1分)

(2)对匀减速运动阶段,有h-h1=(2分)

得a== m/s2=-2.5 m/s2,(2分)

所以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

文档

2020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章末检测试卷(二)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1.(2019·大名一中月考)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