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对具有考试焦虑情绪的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主要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由于来访者在高中入学后第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致使此后的历次数学考试都紧张焦虑,并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躯体病症。咨询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放松治疗,帮助他矫正了不合理的认知信念,减轻了来访者紧张焦虑的程度。
《病症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 躯体化因子2.4分,焦虑因子2.6分,其余因子分与常模比拟属正常。
EPQ测验:E=40,N=65,P=55,L=35。性内向人格,偏抑郁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每到数学考试前一天就神情紧张,坐立不安,害怕考不好。在考场上紧张,心跳加快,无法集中精力答题,从而影响正常水平发挥。
个人陈述:我从小到大学习一直不错,在班上总是前五名。尤其语数外三个主科非常好,初中老师经常夸我天生就是考大学的好苗子。在家里父母挺喜欢我,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把希**寄托在我身上,爸爸对我的学习抓得很紧,总要求我向比我学习更好的同学看齐,我也一直努力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失望。还好最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我考上了**某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我学习非常努力,发誓要好好表现,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没想到第一次考试数学就不及格,这让我很难接受。在高中时我的数学挺好的,也不知道怎么的,到高中后突然就不行了。虽然那次补考通过了,但此后每当数学考试前,我就紧张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难以入睡,食欲差;在考场上“总怕再次不及格”的念头在脑子里不断闪现,心跳得厉害,精力根本无法集中,明明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对。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每次的数学考试都不好。其他的科目成绩还行,没有怎么受数学的影响。明年就要面**考了,可是我这么个状态到考场上肯定不行,一直挺苦恼,心情也不好。
三、咨询师观察黄某精神面貌较好,衣着整齐。咨询开始时神情较为紧张,言行略显拘谨,随着咨询逐渐深入,神情变得放松自然。感知正常,记忆力、思维状态正常。谈到数学考试和考研时有焦虑情绪。自控能力根本完好,言行保持一致。性格内向,易敏感。自知力完整,能够主动求医。
对照病症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紧张、焦虑、失眠等病症。从严重程度标准来看,反响只局限在数学考试前后,虽然病程较长,但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那么,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病症,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病症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响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以紧张、焦虑为主要病症、持续时间较长,但病症并非非常严重,而且只在特定情境下才会发生,并未严重到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也没有泛化和回避,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求助者考试时过度焦虑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系统脱敏法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模式。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他抗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1)合理情绪治疗是本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的,根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BC来自3个英文字的字首,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响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响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一次数学考试失利(A),引起了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响(C),产生这种负性情绪的真正原因是李某的“我应该一直非常优秀”、“我的数学不可能不及格”和“数学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错误认知信念,而不是数学不及格这件事情本身。
(3)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开展,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响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屡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到达了。
2、咨询过程中,双方权利和义务:来访者的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来访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规那么;(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决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防止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3)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那么。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60分钟咨询收费:免费 七、咨询过程 第一次时间:2022年2月7日目的:了解根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行心理测验。
过程:填写根本情况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那么;引导来访者表达自己的烦恼,重点诉说关于数学不及格导致的负性情绪以及关于这方面的经历;做心理测验《病症自评量表》(SCL-90)和EPQ人格问卷。
第二次 时间:2022年2月14日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制定咨询方案。介绍ABC理论模式;用产婆术辩论法矫正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产婆术过程:介绍ABC理论的根本原理,采用RET表格的形式〔如下表〕让来访者明白自己的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以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讲清楚紧张焦虑不是由数学成绩不及格引起,而是由不合理信念所致。采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辩论法进一步矫正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
诱发事件A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 不合理性信念B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应该永远优秀;失败非常糟糕。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1.我不会数学不及格;2.我数学不及格,我真没用;3.我数学不及格,真丢人。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 情绪表现:紧张,焦虑。
行为表现:难以入睡,食欲差。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去后深入挖掘其他不良认知习惯,认真填写RET自助表,然后采用产婆术与这些不良认知辩论。
第三次 时间:2022年2月21日目的:反响作业;稳固咨询效果;减轻求助焦虑病症。
方法:会谈法、系统脱敏法过程:与来访者共同分析家庭作业,进一步稳固对事件正确的认知信念。并能在产生错误认知的情况下,用产婆术自我矫正。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减轻来访者焦虑病症。先按求助者对数学考试的焦虑程度建立焦虑事件等级表(如下);然后训练来访者体会放松的感觉;最后让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依焦虑事件等级表从低到高的次序进行第一、二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
序列事件焦虑程度(0-100)1考前一周想到数学考试时102考试前三天想到数学考试时253考前一天想到数学考试时454数学考试当天早晨555数学考试即将开始656坐在数学考场开始答题80家庭作业:稳固正确认知思维;继续对焦虑事件等级表进行系统脱敏训练。 第四次 时间:2022年2月28日目的:反响作业情况;稳固咨询效果;根本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系统脱敏法过程:回忆上次建立的焦虑事件等级表,复习一、二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进行三、四级焦虑事件的想象与放松,反复数次,直到焦虑水平大幅下降。 进行SCL-90心理测验,测验结果显示躯体化因子1.8分,焦虑因子2.1分。两项阳性因子均回归正常。但考虑来访者焦虑情绪和躯体病症具有特定情境特点,所以只能对咨询结果保守乐观,实际效果还有待真实情境检验。
咨询师与来访者总结全部咨询过程,评价咨询效果。要求助者回去后继续坚持系统脱敏放松训练和稳固已经形成的合理的认知信念,养成健康的思维习惯。
咨询根本结束。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1、求助者自我评价:通过这段时间的咨询,我觉得情绪平静了很多,想事情也不那么极端了,睡眠有很大改善。想起即将到来的数学期中考试,心里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
2、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对该来访者的咨询已根本到达预期目标;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根本改变,对挫折和失败有了较为理性的认知。最近的一次期中考试中,来访者虽然考前仍有失眠,但紧张焦虑程度大大缓解,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自信心大大增强。
3、对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了,并且能顺利的参加考试。
4、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咨询后心理测验得分正常。
5、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咨询后该求助者的家人朋友普遍反映,该求助者能正常与他们交往,比咨询前有较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5年8月**第一次印刷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005年8月**第一次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