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牛庄乡韩庄小学2015年秋季学期听课记录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06:56
文档

牛庄乡韩庄小学2015年秋季学期听课记录1

听课记录序号时间教材篇目执教人备注12015.11.0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1买文具》听课记录王世千22015.11.0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4蜜蜂》听课记录郭啸天32015.11.10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猫》听课记录李俊42015.11.1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听课记录李俊52015.11.19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记录王迎春62015.11.20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听课记录王迎春72015.11.20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9秦兵马俑》听课记录李俊8
推荐度:
导读听课记录序号时间教材篇目执教人备注12015.11.0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1买文具》听课记录王世千22015.11.0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4蜜蜂》听课记录郭啸天32015.11.10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猫》听课记录李俊42015.11.1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听课记录李俊52015.11.19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记录王迎春62015.11.20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听课记录王迎春72015.11.20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9秦兵马俑》听课记录李俊8
听课记录

序号时间教材篇目执教人备注
12015.11.0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1         买文具》听课记录

王世千
22015.11.09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4           蜜蜂》听课记录

郭啸天
32015.11.1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             猫》听课记录

李 俊

42015.11.1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听课记录

李 俊

52015.11.1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 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记录

王迎春
62015.11.2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8       慈母情深》听课记录

王迎春
72015.11.2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9       秦兵马俑》听课记录

李 俊

82015.12.0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1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记录

王迎春
92015.12.0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2   狼牙山五壮士》听课记录

王迎春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买文具》听课记录

2015.11.4    星期一     下午    第一节   王世千

一、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我想到一个游戏,我们两个人轮流报数,连续报,谁先报到20获胜。

找一个学生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

调动学生兴致。

二、新课讲授

1、师:第一个条件告诉什么?第二个条件告诉什么?第三个条件告诉什么?

师:老师有80元钱,根据这个条件能有什么数学问题?

生1:每一件物品买一个,还剩多少元?

生2:能买几个计算器?

师:求的是什么?

生:计算器的数量。

师:还有吗?

生:能买几个文具盒?

师:知道总价和单价,怎么求数量?

生:80除以10。

师:还有吗?

生:能买几个书包?

师:总价除以单价。

板书:每个书包20元

每个文具盒10元

每个计算器30元

板书:80元

板书:能买几个计算器?

80÷30

板书:能买几个文具盒?

80÷10

三、巩固练习

1、找三个学生上黑板做题。

2、老师巡视。

3、师小结,拓展

纠正学生在黑板上的书写,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把概念加进来。
四、小结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板  书  设  计

除法

每个书包20元能买几个书包? 

80元  每个文具盒10元能买几个文具盒? 

每个计算器30元能买几个计算器?

总        评

1、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80÷20与140÷20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除法竖式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从口算到竖式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等  级

ABCD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4  蜜蜂》听课记录

2015.11.9    星期1    上午    第一节   郭啸天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经过观察以及课外阅读,你们对有关蜜蜂的知识了解多少?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蜜蜂具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课题:蜜蜂,提醒二字的写法。

激发兴趣,

注重字词书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几人分别朗读课文。(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  实验的过程   实验的结果(4)理解: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板书:实验试验目的 过程 结果 结论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段。(1)、找出实验的目的。板书:辨认方向(2)、文章怎样具体写实验目的的?板书:无论……总……(3)、用“无论……总……”说话。

2、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细读课文,看作者做了那些工作?在书中找找画画,同位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捉蜜蜂做记号装纸袋找人等带离窝走两里打开袋走回来检查窝)老师相机板书:捉做装等带带打走查。

4、请同学们看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实验步骤。

5、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本能是我们人类所没有的)

6、理解:记忆力。(1)学生举例。(2)老师举例。狗记千,猫记万,老鼠还记二里半。

7、理解:本能。(1)学生举例。(2)老师举例。做打学生状,学生情不自禁的躲闪。

相机板书;确确实实回来了。
四、回读课文,悟理学法。

1、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得做到那些?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2)要有吃苦的精神。(3)要有探索的精神。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根据理解。

五、出示资料,拓展延伸

1、请有兴趣的同学们找法布而的《昆虫记》读一读。

2、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14.蜜 蜂

目  的       做事严谨

试验     过  程       实事求是

                        结  果

总        评

等  级

ABCD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  猫》听课记录

2015.11.10    星期二    下午    第一节   李俊

一、导入

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2.指名读,交流。

 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2.这一段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古怪呢?自由读第一段。

交流后出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胆小、勇猛

3.运用中心句归纳段意。

(1)温习学过的中心句归纳段意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4.朗读第一段。

"

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善于从整体驾驭课文

 

 

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三、落实训练目标

1.读文章第二段,思考句子间是什么关系?

(总分总)

2.用“中心句归纳法”概括段意: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板书)

3.齐读第二段

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什么样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怎样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先找到中心句,然后进行整理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②默写词语

板  书  设  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时——古怪

猫                    胆小   勇猛

      

小时——淘气    玩耍   跌倒

总        评

1、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

3、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猫和人”的和谐情趣。

等  级

ABCD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  长城》听课记录

2015.11.18    星期三    下午    第一节   李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2.揭示题目:长城(读题)

激发了学生对长城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把书翻到82页,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长城的?

  2、谁能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长城的?板书:(全貌、构造 、联想)

  3、文中有一句作者高度评价、赞美长城的句子,你能找到吗?(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4、是啊,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下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

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善于从整体驾驭课文

 

 吸引学生兴趣

三、细读课文,感悟长城的特点。

  1、了解长城的全貌。

  2、感受长城的作用。

  评析:从探究长城在战争中的作用入手,让学生边读文边感悟,并结合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把书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了语言的内化。

3、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

  师:读出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和赞叹——再次齐读。

  师:读出我们的民族豪情——再次齐读。  

通过品味重点词语、观看视频,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远看长城的特点。并适当总结写作方法,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总结升华促表达。

  1、这篇课文不足四百字,但作者为什么能把长城具体生动地描写出来呢?

  2、了解了长城的过去,目睹了长城的雄姿,此时此刻,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不畏艰险,英勇不屈的长城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师希望你们在长城精神的鼓舞下,刻苦学习,勇攀科学的高峰,将来用你们的双手把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最后让我们在《长城长》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

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巧用联想、比喻、列数字 

渲染了气氛,升华了情感  

五、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②默写词语

板  书  设  计

17、长城

                   远     全貌   长                雄伟  壮丽       

                   近     结构   巧妙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艰难                   

总        评

1、通过看视频、品味重点词句的意蕴,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远看长城的特点。

2、反复朗读,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赞美之情得到抒发,教学达到了高潮。

3、《长城长》的歌声渲染了气氛,升华了情感。

等  级

ABCD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记录

2015.11.19    星期四    下午    第一节   王迎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2.揭示题目:地震中的父与子(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

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2、细读课文,思考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组织学生自学,教师计时巡视,指导帮助。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点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感受了不起。

2、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相同的承诺,不同的情感
五、练习达标,语言训练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1)其他孩子的父母       地说:“                  !”

(2)消防队长       地说:“                  !”

(3)       地说:“                  !”

(4)劝他放弃努力的那位父亲       地说:“                  !”

六、拓展提高

1、有感情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地震中父子间的似海深情。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诵读积累。

3、以父母之爱为主题,搜集并阅读描写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或诗词。

让学生联系生活拓展,能促使学生自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板  书  设  计

                    

总           评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品字里行间蕴涵着的父子情。

2、引导学生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让学生联系生活拓展,能促使学生自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等    级

ABCD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8  慈母情深》听课记录

2015.11.20    星期五    上午    第一节  王迎春

一、课前预学:

预学检查,小组长汇报预学情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二、合作探究: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交流: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回答。板书预设:勤劳、节俭、开明等。

(二)再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研读并探究:

 课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慈母情深”的?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提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体会:

(1)慈母瘦小苍老的形象:(2)慈母肩负的生活压力:

(3)慈母坚辛忙碌的工作:(4)慈母伟大无私的付出: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最能表现母亲品质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3文中多次出现“第一次”或“从来没有”,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其特殊意味。

学生交流:

"

学生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进行体会,培养学生品词赏句的能力,初步认识人物描写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就自己的母亲写(说)一句(几句)话,表现母亲某一方面的品质。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从肖像、语言、细节等方面具体描绘母亲的形象。
四、总结交流:

学生交流,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具体地说出一方面即可。

五、作业:再次修改写(说)话训练(拓展延伸部分),工整地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板  书  设  计

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

                  “我”对母亲深深的

找母亲要钱买书 

慈母情深                             敬意和无比的热爱

给母亲买罐头

 

母亲再次给钱让我买书

总        评

1、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

3、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猫和人”的和谐情趣。

等    级

ABCD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9  秦兵马俑》听课记录

2015.11.20    星期五    上午    第二节  李俊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奇迹,是哪奇迹?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去了解一下秦兵马俑吧! 

3、观看秦兵马俑录像。

二、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1、根据学习要求,初步感知,了解梗概。 

2、交流。 

3、通过自主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再读课文,大胆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和有关秦兵马俑进行质疑。 

2、学生在初学文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并针对课文内容和有关秦兵马俑进行质疑。         

四、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引导: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请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生读后交流。 

2、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 

2、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 

3、生齐读这一段。 

五、 激发鼓励,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总        评

1、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扩大信息量,让学生在大量的图、文资料中全面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营造了宽松民主的气氛。 

3、激发学习欲望,训练学生思维。

等    级

ABCD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1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记录

2015.12.4    星期五     上午    第一节   王迎春

一、导入

1.导语:导入新课

师: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两件事让咱们中国人特别伤痛,一件是敦煌蒙难,其次是圆明园的毁灭。

2.揭示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师:出示词语,自己读读再个别读。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清情画意、一片灰烬

生:汇报各自然段写了什么?(梳理基本结构)

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布局     建筑     文物     昔日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和毁灭

师:默读2—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机出示文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山乡村野

师: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引导个读、齐读。

形成联想朗读,学生感情个读。

“漫步园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你还可以怎样描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试着写一写。

师视频展示当时场景,再让学生感情圆明园的毁灭,将学生带入沉痛的情绪之中。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沉痛心情,自读第5自然段。

对比写法,感受风格迥异之美。

课件演示,园林瑰宝,重点感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四、拓展延伸

师?:课文是题目明明是写圆明园的毁灭,可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笔量写其昔日的辉煌呢?

揭示辉煌与毁灭的关系,解决课后问题
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对比课文和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写下你对圆明园的补充描述。

板  书  设  计

总        评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2、追忆昔日辉煌景观,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3、引发强烈的内心震撼,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对“强盗们”抢东西的几个动词的理解,再结合圆明园前后的变化,巧妙地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等  级

ABCD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2 狼牙山五壮士》听课记录

2015.12.8    星期二     上午    第一节   王迎春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

2、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

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学习任务。

二、明确目标,自由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  2、自由学习全文: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四、全班交流

1学生读文认真

2 小组学习主动积极、讨论热烈

3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做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

  2、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3、第五段

  (1)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5读的环节设计很好。如果在美读上再下一番功夫会更好。

用男女生齐读的方式感悟课文内容值得探讨。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6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业: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板  书  设  计

总        评

1对基础教育要重视,提示学生,要想把课文读通,应当先解决字词

2多夸奖学生,鼓动学生发言

3词语意思不仅仅要介绍平常的意思,还要学会结合课文,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的意思

4注重学生个人思维的培养,从细微处思考,从而引发更多的相关的资料。

等  级

ABCD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计算。

  3/8+1/2        5/6+3/41         1/12+1/6

  (2)口答。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1)出示书P68的主题图。

  (2)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探索算法。

  (1)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②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4、归纳小结。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练一练。

四、布置作业。

1、复习导入合理,能够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习能力。

2、创设情景让学生从获得的信息中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洞察力和数学语言的发展。

3、探索算法中让学生自主探讨运算过程,并获得了多种计算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促进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加了其对数学的兴趣。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1-3/8-1/6               1-3/8-1/6                    1-(3/8+1/6)

  =5/8-1/6                =24/24-9/24-4/24             =1-(9/24+4/24)

  =15/24-4/24             =24-9-4/24                   =1-13/24

  =11/24                  =11/24                       =11/24

 听课人评价意见优点    缺点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对新知的感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记忆、会更深刻。学生对于单位“1”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应多加举例讲解。

文档

牛庄乡韩庄小学2015年秋季学期听课记录1

听课记录序号时间教材篇目执教人备注12015.11.0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1买文具》听课记录王世千22015.11.09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4蜜蜂》听课记录郭啸天32015.11.10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猫》听课记录李俊42015.11.1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听课记录李俊52015.11.19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记录王迎春62015.11.20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听课记录王迎春72015.11.20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9秦兵马俑》听课记录李俊8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