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林业大学 |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
| 科目代码: 807 科目名称: 林学概论 满分:150 分 |
一、填空题(8题,每空2分,共30分)
1. 根据形成土壤质地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沙土、 (1) 、 (2) 三类。
2. 依据采用的手段不同,林木病害防治措施可分为病害检疫、 (3) 、 (4) 、及生物防治等。
3. 根据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不同,可将植物归纳为中间型植物、长日照植物、 (5) 和 (6) 四类。
4. 根据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可将植物分为阳生植物、 (7) 和 (8) 3类。
5. 常见的人工防护林类型主要有农田防护林、 (9) 、 (10) 等。
6.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有冷害、 (11) 、 (12) 等。
7.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有均匀分布、 (13) 和 (14) 3类。
8. 在我国江苏、安徽和山东3个省份分布最为广泛的人工林为 (15) 。
二、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某一山体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类型自然更替最可能的顺序是( )。
A 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
B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矮曲林—山地针叶林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
D 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季雨林—高山草甸
2.“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树最适合于( )。
A 埋条育苗 B 扦插育苗 C 压条育苗 D 播种育苗
3.下列不属于无性繁殖( )。
A 苹果嫁接 B 杨树扦插 C 飞播造林 D杨树埋条
4.适地适树品种培育最适合的种源是( )。
A 国外引种资源 B 野生种质资源 C 人工种质资源 D 本地种质资源
5.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 )。
A 苔原 B 季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6.上层疏伐法的采伐对象是( )。
A 上层优势树种 B 上层非目的树种 C上层被压树种 D 上层主要树种
7.阴生植物的特点是( )。
A 光补偿点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 光补偿点高,生长在荫湿条件下
C 光补偿点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 光补偿点低,生长在荫湿条件下
8.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A 原生演替 B 次生演替 C 水生演替 D 旱生演替
9.下列不同森林类型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 )。
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森林 C 温带森林 D 寒温带森林
10.下列嫁接方法中属于芽接法的是( )。
A 切接法 B 腹接法 C “T”接法 D 劈接法
11.在荒山植树造林过程中,最不适宜提倡的实践活动为( )。
A 炼山 B 施肥 C 整地 D 化学除草
12.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是指群落的( )。
A 垂直结构 B 水平结构 C 垂直地带性 D 镶嵌结构
13.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隐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
14.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
A 趋同适应 B 蝴蝶效应 C 互利共生 D 趋异适应
15.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
A 数量多少 B 生物量大小 C 体积大小 D在群落中的作用
三、名词解释(5题,每题5分,共25分)
1.最终产量衡值法则
2.长日照植物
3.森林抚育
4.矮 林
5.边缘效应
四、问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提高森林光能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2.林木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自疏现象?
3.简述农田防护林的生态作用及主要结构类型。
4.简述营造水源涵养林的树种选择要求和主要造林措施。
| 5.林业如何发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