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时间:二零一七年七月项目名称:***生态园建设项目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地点:******镇***
项目性质:新建
目录
第一章项目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建设规模与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效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区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交通与自然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区发展的制约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地下水资源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状需水量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灌溉水质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总体规划及目标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花卉苗木引进错误!未定义书签。
***种植25
新建机井 26
购置安装变压器26
铺设供水管网26
田间道路26
第七章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分区与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概算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分区与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概算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金筹措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错误!未定义书签。组织机构设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施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施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营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管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效益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效益51
社会效益51
生态效益51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评价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用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影响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项目摘要
项目背景
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苗木的巨大市场需求将推动绿化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
苗木花卉产业作为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苗木花卉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国出现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行业投资苗木花卉生态产业的新格局。***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宜名贵优良苗木花卉的栽培,如依托优势资源,应用先进技术繁育生产名优苗木花卉,不仅可为当地苗木花卉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当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指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尊重农愿、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融合发展四个原则,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着力推进全省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强化创新引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使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有效。
《***省关于印发***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政办〔2017〕23号)提出“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其中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中指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业、创意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为主体,依托精细果树、经济林果和特色种养殖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休闲观光型、特色精品型等都市生态农业,加快建设规模化、品牌化都市生态农业园区。以***、***等中心城市和******为重点,围绕城市发展需求,依托果树、花卉、苗木、水产、畜牧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集生产、休闲观光、生态为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充分发挥重点城市都市生态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其他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具备适应发展条件的县级市作为有益补充,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农业,从而形成全省“点线面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的都市生态农业局面。
公司依据《***市关于印发***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7号)和《***关于印发***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5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及要求,编制了《******苗木生态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规模与范围
******苗木生态园建设项目位于******镇***等,建设规模***亩,其中:******亩、***412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园1500亩,******亩。
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根据园区现有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查漏补缺,项目建设主要包括:花卉苗木引进、***种植、电力设施建设、新打机井、园区道路建设和供水管网设施等。具体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如下:
引进***苗木种植面积***亩(***)、***种植面积412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园(北岸)1500亩,******亩,新打机井60眼(含井房、水泵),购置安装变压器15台(含线路),建设田间道路14500平方米,购置铺设供水管网27860米。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引进***苗木种植面积***亩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种植面积412亩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园(北岸)1500亩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种植***亩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新建机井60眼(含井房、水泵)投资108万元,占总投资的%;购置安装变压器15台(含线路)投资227万元,占总投资的%;建设田间道路14500平方米投资261万元,占总投资的%;购置铺设供水管网27860米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根据《***市关于印发***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7号)和《***关于印发***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55号)等文件要求,公司种植***、***8281亩,申请生态补偿资金万元;种植标准化蔬菜生产园(油菜)1500亩,申请生态补偿225万元;种植******亩,申请生态补偿资金万元;园区改造提升水、电、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万元,申请一次性财政补助资金万元;以上四项合计申请***市和***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第一年补助资金***万元;其余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组织领导
为了实施好《***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市农业发展工作小组指导全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项目的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统筹辖区内环城都市生态农业的项目申报、评审、批复、监督、验收和绩效考评。
项目所在地乡及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合理推进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项目建设。
实施管理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具体分工如下:
1、***农委、、财政局组织专家或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评审,***根据审查意见及评审结果等进行项目批复;评审批复结果一周内报***市、财政局、农委备案。***市、财政局依据下达投资计划的请示进行批复。
2、***负责项目工程施工,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相
关施工及竣工验收资料。
3、项目施工完成后,***负责项目验收,***市、农委、财政局依据***验收报告进行核验,聘请第三方对项目投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投资总额,按照文件规定拨付资金。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项目区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花卉、苗木、苜蓿种植及休闲服务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均新增销售收入达121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
***生态园项目的建成,充分利用了公司在苗木种植方面的资源、市场、技术等优势,扩大花卉苗木苜蓿基地种植规模,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公司适应市场需求,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生态效益
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为南水北调干渠和***两岸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吸收和降低噪音,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该项目所在区域是市规划的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带范围,成片种植花卉苗木和苜蓿生态园,对提升***环城生态旅游价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是明显的,为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选择
根据《***市关于印发***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7号)和《***关于印发***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55号)等文件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强化带动的原则建设现代都市生态示范园。项目区选择原则:
1、实施主体土地流转到位、土地流转规模不低于50亩;
2、农业标准化生产达到100%,每亩定植密度原则上不低于110株,当年成活率不低于90%,花卉苗木覆盖率不低于65%,第二年不低于80%,第三年达到90%以上;
3、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项目区选择原则,通过实地勘测、规划、论证、工程定位,确定******镇***为项目实施地。
地理交通与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地处***省中北部,北纬34°36'05"~34°58'01" ,东经113°09'36"~113°28'48"。***省会***市辖县级市,距离省会***15公里,西***,南***,北***,东***,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区位交通
***********************立体交通网络。
自然状况
水文情况
***地下水源也很丰富。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亿立米(未计算***过境水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4887万立方米。按流域分区计算,其中***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788万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2%,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68%。2004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4立方米,约占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2,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从降水分布和人均水资源,***属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建国以来,***共建成中型水库四座,总库容亿立方米,小型水库20座,总库容亿立方米。有主要河流5条。涌水量大于50t/h的富水区,分布在广武镇东南部及***的汜河湾内;涌水量为10~50t/h的中等富水区,分布在***等镇的大部和城关、乔楼镇北部平坦地带,涌水量小于10t/h的贫水区,主要分布在全市的丘陵和山区。
土壤情况
***土壤类型包括褐土和潮土两个土类,四个亚类: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黄潮土。按照耕地划分有21个土种,归纳为上、
中、下三组,即上等土:包括立黄土、潮黄土、洪淤土等7个,面积148438亩,占全县耕地的%;中等土:包括自立土、潮白土、黄土等8种土种,面积479356亩,占全县耕地的%;下等土:包括白土、小两合土等6个土种,面积124527亩,占总耕地的%。
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
遵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市关于建设***旅游观光产业带的相关规划,截止目前,******生态园农业生产设施大部分还未建设完成。
1、生产道路
项目区道路、道路绿化均未完成,不能满足园区生产需求。
2、电力设施
园区电力设施不完善。
3、供水管网
园区内用于农业生产,灌溉用水设施缺乏,不能满足灌溉及日常运行用水需求。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项目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项目区总体农田水利设施少,严重地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急需兴建水利设施。且生产道路不完善,不能满足***花卉苗木生态园的生产和休闲农业的需要。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围绕把***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环城都市型生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良性的循环产业系统。
本项目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为指导,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生态保障能力为重点,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要模式,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牧草等产业,建设***环城都市生态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有利于调整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地处***古道,气候适宜,有栽种苗木的传统,苗木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其市场效益较大,适合***情况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苗木产业面临发展的契机。在省、市、县的支持下,***在现有资源优势下,新建年产***亩名优******苜蓿花卉苗木生态园,引导农民投入到高效的苗木产业发展中来促进农民增收,调整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有利于促进项目区苗木产业化经营
本项目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增强了其产品市场份额和产品定价权,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可壮大当地的花卉苗木产业化经济。该项目充分利用项目区现有的区域资源优势,可辐射带动当地与花卉苗木业相关的农资、运输、仓储、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项目区苗木产业化发展。
有利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单位是***,公司自创建以来,深知苗木繁育、种植等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坚持自主科技创新为主,与科研单位积极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示范带动能力。
加快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该项目建成后,大大改善南水北调和***两岸滩地的生态环境,为保障水质、美化环境、改善当地气候等起到巨大作用。一是可以提高***市苗木生产水平和生产质量,生产出高质量的苗木花卉,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二是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为助推***市加快环城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十二五”期间,***市建立了一批规模不等的苗木花卉基地,并培育了一大批苗木良种,苗木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规模小,生产、管理粗放,花木种类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不配套,繁育苗木良种供给能力不足。因此,进行该项目的建设,将对加快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和***森林城市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可行性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积极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总体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持续“三化协调、四化同步、集聚集约内涵式”发展路子,持续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生态立市四大战略,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建设郑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载体,以构建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突出引资引智引平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集聚整合发展要素,统筹推进富强、美丽、平安、文明的宜业宜居宜游新***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争先晋位、科学跨越,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围绕“打造*西新城、建设和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总体目标,着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着力建设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两大板块。
***市高度重视全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指出在提高农业发展效益方面,要把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重要抓手,规划和建设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生态绿化、休闲观光等功能的都市农业项目区,并积极推动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链的形成,以强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技术可行性
企业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省内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遇到技术难题,随时都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市场可行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的郊游心愿。多数市民希望到郊外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他们自驾车到郊外游山玩水、休闲度假、回归自然。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
上位规划
根据***市《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区划报告》,***滩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埋深浅,易开采,回补快。浅层地下水主要埋藏于全新统内的浅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埋深10~30m,含水层厚度20~45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细砂、中细砂、中细砂、中粗砂、粉砂层,水质为重碳酸型水,矿化度小于1g/L,PH值为~,水质良好,适合农田灌溉。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渠侧渗及灌溉回归等,可以满足水产供水的需要。
***在平水年(P=75%),地表水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年需水总量为亿m³,地下水水质属重碳酸盐型,矿化度—L,适宜于人畜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项目区占地面积***亩,种植类别为苗木花卉苜蓿。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地下水资源量
项目区位于***滩区,地下水补给充分、储量丰富,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及休闲旅游日常用水的开采需求。
1、浅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W1)、沟河渗漏(W2)。即:W地下= W1+ W2;以下数据查《***省水资源》得出:
(1)降水入渗补给量
⨯
=1.0
⨯
P
F
a
W⨯
1(4-1)
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
a—入渗系数,取;
P—年降雨量,mm,多年平均降雨量P=;
F —控制面积,km 2,F 区=。
由式4-1计算可得 :降水入渗补给量为w=万m 3
(2)沟河渗漏补给量
t L A J K W ⨯⨯⨯⨯=-04210 (4-2)
式中:W 2—单侧河沟渗漏补给量,万m 3;
K —渗透系数20m/d ;
j —垂直于河沟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
A 0—单位长度河沟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 2/m ,A 0=60m 2/m ;
L —沟河长度,m ;L=500m ;
t —渗漏时间,d ,t=365d 。
由式4-2计算可得:W 2 =万m 3。
(3)地下水可开采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受补给条件、机井布局、工程配套、工程管理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由于该项目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为粗砂,单位降深出水量大于20m³/时•m ,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计算。 根据开采系数ρ的确定原则:对于单位降深出水量大于20 m³/时•m ,参考取值范围为~。本项目开采系数ρ取。
地下水可开采量等于开采系数与多年平均现状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量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W 可开=W 地下×ρ (4-4)
式中:W 地下—计算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
ρ—开采系数。
由前面计算结果可知,项目区地下水补给量W 地下= W 1+ W 2 =+=万m 3,W 可开=×=万m 3。 由上可知,项目年可开采地下水量为万m ³。
现状需水量分析
项目主要为农业灌溉用水及园区日常运营用水。
农业需水量分析
项目实施前,现有可利用机井无节水灌溉措施,大部分地区以大水漫灌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仅;项目实施后采用滴灌灌溉方式,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灌溉保证率取95%。
项目区种植作物主要为林果。林果净灌溉定额参照《***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41/T385-2009),详见下表:
表4-1 滴灌下作物用水灌溉定额一览表
综上可知,项目区农业现状年需水量为万m³,设计年需水量为万m³。
游客需水量
游客用水定额参考《***省用水定额》中城镇居民用水定额,取130L/(人·d),日均游客量按200人计算,游客年耗水量为万m³。
由上可知,园区现状年总耗水量为万m³,规划年总耗水量为万m³
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由章节地表水资源量可知,项目区年可开采水资源量为万m³;由章节现状需水量分析可知,项目区现状年需水量为万m³,项目区设计年需水量为万m³;项目区年可开采量均大于现状年、设计年需水量,但经节水灌溉措施实施后,年可节约水量万m³。
项目区水利灌溉设施缺乏,造成了工程性缺水,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灌溉水质分析
根据***水务局及环境监测局提供的监测报告,项目区水源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满足农业生产水质要求。
第五章总体规划及目标任务
上位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编制其他规划、安排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指出: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坚持农业稳市战略,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商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发展旅游的理念建设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优化农业发展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持续深化都市型现代农业“一带五区”和畜牧业“四区”产业布局,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两带”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北部以广武镇、高村镇、***镇为核心,以优质粮(种子)、特色林果、花卉苗木、蔬菜、休闲渔业、生态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种业创新型、生物科技型和信息智能型高科技农业,构筑高效现代农业集群。南部以贾峪镇、崔庙镇、刘河镇、环翠峪为核心,积极发展杂粮杂果种植和特色沟域经济,重点打造观光休闲型、养生度假型、科普教育型、文化旅游型体验农业,构筑绿色家园生态农业集群。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围绕发展***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的功能定位,要明确指导思想,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利用资源禀赋特点,树立生态循环型农业发展理念,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为支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走“企业带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带产业”的农业发展道路。
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区规划主要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关系、空间功能作用,以及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经济情况、产业基础等,在农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改善水系、田园的生态环境、完善区域导览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培育生态资源、繁荣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支撑体系,发展休闲农业,把“生态文明”融入园区的规划建设之中。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为指导,实现园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多功能与差异化发展原则
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挖掘园区的产业价值、资源价值和传统文化价值,融入到农业发展中,提升休闲农业品味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强化休闲农业软件管理。同时,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已有功能,做到“有特色,有景致、有内涵”。要通过挖掘园区自身资源、市场、文化、区位优势,体现园区特色,在功能及特色上实现错位发展、互补衔接和互促发展。3、三效合一与生态优先原则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其功能定位,在增加农业总产值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扩大就业,同时充分考虑滩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构建良好的宜游环境和生态环境。
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的实施,把园区建成为***省休闲农业示范园、***市休闲农业园区、国家AAAA级庄园、把庄园建成为***旅游带上的一个休闲明珠,***市周末休闲好的去处。把******建设成为集***、***、***观赏、影视婚庆拍摄、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蔬菜花卉苗木生态园。
功能定位
生产功能:以休闲旅游服务的农业产业提升为主导,增强农业先进技术、先进设施设备、新优品种、先进理念、先进模式的引进与应用,实现增产、增效、增收。
生态功能:道路、园区等改造绿化,生态再平衡;结合***南水北调和***两岸滩区的生态优势与开发要求,建设慢行***走廊、***花海、低碳交通走廊等休闲农业养生旅疗行程,开展节能减碳、绿色旅游。生活功能:观光、休闲、娱乐与运动,应有***、农耕、养生等文化底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休闲旅游环境打造。在现有项目基础上,
植入文化内涵、提升附加值,与周边区域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示范与教育功能:农业文化与科普教育,高新技术推广;建设深度的导览服务系统,通过人员解说、图文解说、多媒体演示,促进花卉苗木休闲旅游的品牌形象建设。
第六章建设内容
根据园区现有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查漏补缺,项目建设主要包括:花卉苗木引进、***种植、电力设施建设、新打机井、园区道路建设和供水管网等。具体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如下:该项目总占地面积引进***苗木种植面积***亩(***)、***种植面积412亩、***种植***亩,新打机井60眼(含井房、水泵),购置安装变压器15台(含线路),建设田间道路14500平方米,购置铺设供水管网27860米。
花卉苗木引进
苗木
根据园区种植要求,引进*****各类品种的***苗木***亩,胸径3公分以上,每亩110株,共计865590株。
花卉
引进红、白、绿、粉等各类颜色的***花卉412亩,株高10公分以上,每亩110株,共计45320株。
标准化蔬菜种植
连片种植标准化蔬菜生产园,种植油菜1500亩。
***种植
连片种植美国******亩。
新打机井
新打机井60眼,井深80米,购置安装泵及配套设施60套,包含200QJ32-156/3潜水泵(含钢制泵管、防水电缆等);配备60套SK-H/45变频器。
购置安装变压器
新建S13-100KVA变压器15台套,采用双杆方式安装。
架设高压线5100米,规格为YJLGYJ-70mm2。
埋设低压线5200米,低压线规格为YJLV22 3*35+1*16。
铺设供水管网
新购置铺设供水管网27860米,本项目节水灌溉主要为苗木花卉苜蓿种植区,灌溉采用滴灌,其配套设施包含干管、支管、毛管、滴灌管以及连接件等材料设施,滴灌种植面积***亩。
田间道路
建设道路14500平方米,全长3625米,硬化面积14500平方米,路面宽为4m混凝土路,两侧路肩宽;道路自下而上做法为:素土夯实、150毫米厚10%灰土垫层、180毫米厚C25混凝土面层。
第七章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规范》(SJ73-2013);
9、《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评价规范》(SDJ302-88);
10、《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11、《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 4-2013);
12、《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
13、《机井井管标准》(SL154-2013);
1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
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规范》(GB50052-2009);
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功能分区与布局
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综合特征,突出园区的相对完整性、连续性、可操作性、差异性等,根据项目区地势走向、道路系统、灌溉条件、地块特点、生产目标等,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分区与空间布局。如下图:
工程设计
路网体系设计
园区内道路以总体设计为依据,确定路宽及路面结构。生产道路设计需满足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园区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园区内部生产道路以多种形式组成网络,并与外部道路合。理衔接,沟通内外部联系,并根据园区内的活动内容、环境容量、运营量、服务性质和管理需要,综合确定道路建设标准和建设密度。
园内道路
一、道路设计原则
(1)对资源影响最小的原则
在进行道路选线时,要考虑道路建设、游人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并遵循将影响降到最小的原则。特别是避免游人直接接触环境敏感地带,如人工湿地、化粪池、饮用水源地、树林保护地。(2)安全性的原则
在进行道路选线时,要保证道路施工过程以及游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必要时应添加防护设施如护栏、护坡等。
(3)视觉走廊景观最好的原则
道路系统除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外,核心的功能始终离不开观景。因此,道路在选线时,应坚持视觉走廊景观最好的原则。要求经过特征不同的景观地带,创造最大的生态景观变化,增加游人的乐趣。
(4)建设与维护成本最低的原则
考虑经济性,将建设与维护成本降到最低。要求优先选择原有步道的线路,并考虑与新步道最经济的整合与联系。
生产道路
生态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种植区的道路。以满足分区的进出交通为主,需要满足园区内部的可达性要求和慢行交通的要求,协调地块出入口、临时机动车停放等之间的关系。道路基宽度一般按4米设计,纵坡小于12%,路肩宽。
机井设计 水源工程设计
(一)农用井工程设计 项目区现状机井参数如下:
2、灌溉方式的选定
项目区全部为微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5%,滴灌灌溉方式的水利用系数为。
3、单井控制面积
单井控制灌溉面积F0,按《机井技术规范》(GB/T 50625-2010)有关规定计算。
2
1320m )
1(t T Q F ηη-=
式中:F 0——单井控制面积(亩); Q ——单井出水量(m 3/h ); T 2——每次轮灌期的天数(d ); t 3——灌溉期间每天开机时间(h ); η——设计灌溉水利用系数; η1——干扰抽水的水量削减系数;
m 2——每亩每次综合平均灌水定额(m 3/亩); 单井控制面积计算成果如下表:
表7-6 单井控制面积设计成果表
由表7-6计算结果,选择出水量32m3/h的机井单井控制面积为亩。
灌溉配套工程
(一)滴灌工程设计
1、设计指导思想
坚持“节水型建设和增水型建设相结合,以节水型建设为主”的水利建设方针,建立节水型自动化管理模式,走节水灌溉的道路,实现灌溉的用水从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传统灌溉向现代化灌溉的转变。
2、技术标准
(1)《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范》(SL236-1999);
(2)《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5-2007);
(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5)其它相关规范、文件及技术参考书等。
3、系统结构
本设计系统选用滴灌系统灌溉的方式采用如下结构;
水源(加压)→量测装置(水表、压力表)→两级过滤器(进排气装置)→压差式施肥罐→干管(地埋PE管)→(分干管)→支管(地埋PE管)→毛管(滴灌管)。
4、滴灌技术参数确定
(1)灌溉设计保证率确定
根据SL103—9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微灌工程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不应低于85%。
(2)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
规范GB/T50485—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对于滴灌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微喷灌、涌泉灌不应低于。
从而可知: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取。
(3)设计土壤润湿比P的确定
根据表7-8可知:果树设计土壤润湿比不小于25%。
(4)设计作物耗水强度Ea的确定
规范GB/T50485—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规定:设计作物耗水强度应由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通过计算或按表7-9选取。
注:①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
②对于灌溉季节敞开棚膜保护,应按露地选取设计耗水强度值
据表7-9可得知:设计作物耗水强度Ea= mm/d。
(5)设计湿润层深度的确定
根据规范可知:设计湿润层深为(苗木)。
5、选择灌水器,确定毛管布置方式
(1)选择灌水器
滴灌灌水器的流量一般为2~12L/h
下表列出了各类灌水器的结构与水力性能指标,可供参考。其中c v
值参照我国行业标准SL/~
3-94《微灌灌水器》中规定。
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应不大于20%,灌水小区流量和工作水头偏差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00min
max
⨯-=
q q
q
q
d v
式中:q v
——灌水器流量偏差率 %
q
max
——灌水器最大流量 L/h
q
m in ——
灌水器最小流量 L/h
%100min
max
⨯-=
q
q
q
q
d
v
=11%<20%
所以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率不大于20%
(2)毛管、滴头与作物的布置
毛管的布置采用单行布置的方式,即一行植物布置一条毛管。果树采用内镶式滴灌管灌溉,布置简图如下:
图7-1 滴灌带铺设方式示意图
(3)计算土壤湿润比
r
t W
e S S S NS P
式中:N----每颗作物下布置的滴头数,个; Se----灌水器或出水口间距,m ; Sw---滴灌管宽度,m ; St----毛管有效间距,m ; Sr----作物株距,m 。 经计算 P= 2××(×)=6%(果树)
由此可见,土壤设计湿润比满足要求,经校核,选择果树的土壤湿润比为。 6、工程布局
(1)管理设施、井、路、管道统一规划,合理布置,全面配套,统一管理,尽快发挥工程效益。
(2)依据地形地块道路等情况布置管道系统要求线路最短,控制面积近最大,便于机耕,管理方便。
(3)支管布置垂直于作物种植方向,毛管沿作物行向布置,一条毛管控制一行作物,毛管与灌水器的布置:种植方向平行等高线,毛管布置采用单行布置,即一垄布置一条毛管。 (4)控制、调节和保护设备的布置:在系统的首部安装闸阀、水表、压力表、排气阀、过滤
7、水泵扬程确定
水泵扬程计算公式为:
H泵=Zp-Zb+h动水位+ h高+h首部+Σhf+Σhj+h滴头
式中:H泵—水泵扬程,m;
Zp—典型灌水小区管网进口的高程,m;
Zb—水源的设计水位,m;
h动水位—机井动水位,m;
h高—机井出水口与无塔供水罐进口之间的高差,m;5m
h首部—进首部水头损失,m;10m
经计算水泵选型参数见下表:
机井深度
(m)
动水位
(m)
水泵型号
扬程参考使
用范围(m)
电机额定
功率(kw)
机井
数量8060200QJ32-150-45 2560
8、首部工程设计
滴灌系统的首部枢纽包括水泵、施肥(药)装置、过滤设施和安全保护及量测控制设施。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加压(自压水源除外)并注入肥料(农药),经净化处理后按时按量输送进管网、灌水器,担负着整个滴灌系统的加压、供水(肥、药)、过滤、量测和任务,是全系统的控制调配中心。
电力工程设计
1、项目区机井实现井井通电。架设和埋设的输电线路保证安全使用,符合国标及电力部门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当地电力部门检验。
2、输电线设计
(1)确定导线截面面积
380V低压输电线导线截面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S—导线截面积(mm2);
m—负荷矩(为输送有功功率P(kW)和输送距离L(m)的乘积,即m=PL);
Δμ%—电压损失的百分值(即允许电压降,380v取7);
C—电压损失系数(铝线取50)。
本项目选用水泵最大功率为25kw,取最大长度1500m,计算得最大S为,低压线选用YJLV22 3*35+1*16线型。
(2)导线选择
为保证生产用电安全,低压线采用YJLV223*35+1*16铠装铝芯交联型聚乙烯绝缘电缆。根据配电变压器所带水泵功率大小和浇地变压器用电季节性特点,按照容载比,经计算现有变压器满足需要。
(3)充分考虑浇地用电人身安全和浇地用电设施的寿命,低压线路采用直埋方式,埋深100cm。(4)井台内设置地埋线路出线口,配套接线装置。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概算依据
1、国家、水利部、***省颁发的有关法令、法规、制度、规程;
2、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依据***省水利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建﹝2017﹞1号文件,关于印发《***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
3、《***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之《第二册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上册)》、《第三册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下册)》、《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等定额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定额;
4、建筑物、构筑物类的计价按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以平方米为单位,进行计价;
5、主要原材料价格采用***省工程造价信息***市建设工程材料基准价格信息2017年4月信息价;未列入材料基准价格的相关材料及设备通过市场询价综合对比确定;
6、实施方案文件及图纸。
编制方法
概算价格说明
1、人工单价
工长:元/工时高级工:元/工时
中级工:元/工时初级工:元/工时
2、材料价格
主要材料在当地及其附近市场采购,并能满足工程需要。主要材料价格见下表:
3、风、水、电价格
电价根据当地电力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案,确定为元/kw·h;风、水价格分别为:元/m3、元/m3。
4、其他材料价格
其他次要材料概算价格参考当地有关价格信息及其他工程的情况确定。
主要费用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单价=直接费+间接费+利润+材料补差+未计价材料费+税金。(注:建筑工程单价含有未计价材料时,其格式参照安装工程单价。)
1、工程单价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法套用***水建﹝2017﹞1号文《***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其他直接费:其他直接费费率标准见后附表。
3、企业利润:利润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
4、税金: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材料补差)×税率。(注:若建筑、安装工程中含未计价装置性材料费,则计算税金时应计入未计价装置性材料费)。税率为11%。
投资概算
根据以上依据和概算编制方法计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其项目投资概算汇总表详见表8-3。单项工程预算详见附表。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根据《***市关于印发***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17号)和《***关于印发***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7〕55号)等文件要求,公司种植***、***8281亩,申请生态补偿资金万元;种植标准化蔬菜生产园(油菜)1500亩,申请生态补偿225万元;种植******亩,申请生态补偿资金万元;园区改造提升水、电、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万元,申请一次性财政补助资金万元;以上四项合计申请***市和***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第一年补助资金***万元;其余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
在资金管理上,加强财务管理力度,设立项目专项,严格财务手续,按规定及时办理项目投资的预决算事宜,强化资金监督,实行定期审计制度,各级部门密切配合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定期审计,确保此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整体效益,保证工程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正常运行。
第九章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
组织机构设置
为了实施好《***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市农业发展工作小组指导全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工作,***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统筹辖区内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的项目申报、评审、批复、监督、验收和绩效考评。
项目所在地乡及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合理推进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项目建设。
实施管理
1、***农委、、财政局组织专家或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评审,***根据审查意见及评审结果等进行项目批复;评审批复结果一周内报***市、财政局、农委备案。***市、财政局依据批复下达投资计划的请示。
2、***负责项目工程施工,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相关施工及竣工验收资料。
3、项目施工完成后,***负责项目验收,***市、农委、财政局依据***验收报告进行核验,聘请第三方对项目投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投资总额,按照文件规定拨付资金。
一、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项目实施将涉及到***众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区所在镇的组织和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由***牵头,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以***为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策划、建设、实施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负责人牵头组建施工技术指导小组、工作小组、处理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工程的实施;负责项目工程阶段验收和参与最终验收。
二、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为项目建设主体,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利。合同由专人管理,专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
三、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以环城都市生态农业项目建设为契机,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强化带动的原则,以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以产业融合、城乡结合、生态融合为方向,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园区“产业化、生态化、景观化”。
四、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核算,一支笔审批拨款。
具体就是:***开设项目资金专门账户,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审批拨付工程款,拨款申请表必须经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小组组长、项目法人签字;设置专门财会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工程款由施工单位申请,技术管理机构负责人、项目管理工作小组长按责职审核签署意见并经项目法人签字后方能支付;严格财务会计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实施进度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计划在一年内完成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应统筹考虑,以休闲农业体系等关键性工程为施工先导,协调安排各单项工程的施工进度,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工作。施工中,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设备,最大限度地组织均衡施工,力争全面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争创优良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工程验收是对工程设计施工的全面审查,不论工程大小都应进行。***组织农委、发改、财政等部门,根据投资项目验收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对已完工的项目逐项进行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市农委、、财政部门,市聘请第三方对项目投资进行评估。
***农委、、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验收评估,完成工程量占批复的实施方案总工程量的比例超过80%且建设标准符合行业标准则项目合格;完成工程量占批复的实施方案总工程量的比例不足80%或建设标准为达到行业标准则项目不合格。
市、农委、财政部门依据惠济区验收报告进行核验,聘请第三方对项目投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拨付相应的资金量
工程验收分为施工期验收和竣工验收两步。
一、施工期间验收
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对水源工程、泵站的基础尺寸和高程、预埋件和的脚螺丝的位置和深度,孔、洞、沟,沉陷缝、伸缩缝的位置和尺寸,地埋管道深度、底宽、破向以及管床处理、施工安装质量等进行重点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施工期间验收合格的项目应有检查、监测报告和验收报告。
二、竣工验收
1、工程竣工验收前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2、施工期间的验收报告、试验报告和试运行报告。
3、工程预算和工程决算。
4、有关操作、管理规定和运行管理办法。
5、竣工图纸和竣工报告。
6、对于较小工程,验收前只需提交设计文件、竣工图纸和竣工报告以及管理要求。
三、工程竣工验收
1、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技术数据是否正确、可靠。
2、检查设备选择是否合理,安装质量是否达到技术规范的规定。
3、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试运行对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指标进行实测。
4、工程验收后,应编写竣工验收报告,对工程验收内容验收结论工程运用意见及建议等如实予以证明,形成文件后,由验收小组共同签字。
技术服务
1、为保证工程的高标准、高质量,必须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培训。
2、施工中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工程质量检查评比。
3、严格按项目设计施工。如在施工中发现有确实需要更改设计的,必须报惠济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由设计单位负责变更设计,其它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随意变更和修改设计。
运营模式
项目实施及经营主体为***。
为了管护好项目区配套工程,保证项目发挥预期效益,采用以工程养工程的方式,并结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做到工程的运行管理组织、人员、经费、制度四落实。
运行管护
为保证项目工程长期发挥作用,项目认真坚持“建管并重,以用促管”的方针,把工程管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切实做到工程竣工、管护到位。
***成立相应组织,并制定管护制度,与管护人员签订责任状,严格奖惩,把工程管护成果与管护责任挂起钩来,同时还根据工程分类制定不同的管护办法,采取不同的管护措施。明晰工程管护权,管护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实行专业管护。使工程使用步入良性循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形成“工程有人建,建后有人用,用了有人管,坏了有人修”的良好局面。
项目竣工验收后,明确管理主体及相应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管护对象
该项目的各项设施均属管护对象。
产权及管护主体
1、产权归属:项目竣工后,对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产权进行界定,对产权进行登记移交。通过明晰产权,有利于所有权同使用权、管理权的分离。明晰产权后,产权所有者在确保资产性质的前提下,拥有资产的处分权,可以将资产交付使用者无偿使用,在交付使用权的同时,将管护责任、保值增值责任也同时交付了使用者,使用者必须按所有者的处置要求对资产进行管理。
2、管护主体:由使用者作为管护主体。本项目管护主体为邙山金顶,通过对项目区内工程统一管理、使用,明确责任,有利于提高项目工程的使用效益。
3、管护经费:在经费筹集上,管护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和“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进行筹集。
第十章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项目区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花卉、苗木、苜蓿种植及休闲服务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均新增销售收入达121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
***生态园项目的建成,充分利用了公司在苗木种植方面的资源、市场、技术等优势,扩大花卉苗木苜蓿基地种植规模,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公司适应市场需求,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生态效益
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为南水北调干渠和***两岸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吸收和降低噪音,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该项目所在区域是市规划的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带范围,成片种植花卉苗木和苜蓿生态园,对提升***环城生态旅游价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是明显的,为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
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2、第253号令《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
3、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采用标准
1、按照GB30950—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划分,本项目执行一类区二级标准。
2、地表水执行国家用GH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域标准。
3、地下水执行GB/T1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水质标准。
4、废水排放执行国家GB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
5、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6、固体废弃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物为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施工机械噪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后,可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对沿线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预制厂及拌合站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等。
1、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是难免的。而这些尘埃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尤其是靠路较近的水体,将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一些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也将产生水环境污染。
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管理措施,尽量减小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2、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稳定,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减少生活污水对沿线河流水质的影响,应对河流附近的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由于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仅限于施工期,时间上相对而言是短暂的,且水量不大,为避免对水体的污染,设置化粪池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沉淀后的污泥可定期清理用作农家肥。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所在地无工矿企业、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基本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项目施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扬尘、粉尘。扬尘和粉尘主要来源于运输材料的车辆、混凝土和灰土的拌和,以及材料运输撒落和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为了避免施工扬尘对空气的破坏,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并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地昼间施工对其附近居民点影响较小,但夜间各场地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点均有一定的影响。本工程施工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及时关闭;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混凝土搅拌站等强噪声源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并采取适当降噪措施。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夜间尽可能不用高噪声设备;物料进场要安排在白天进行。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避免噪声扰民事件发生。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废弃的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生活垃圾等,其主要成分为沙石、混凝土块、水泥块、砖头瓦块、土石方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营地、混凝土搅拌站等附近。施工营地、施工场地附近设置临时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施工期施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场地回填,不能利用部分与土石方置于弃渣场处理。
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人畜粪便、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等。粪便和生活废水可经过沼气池和化粪池发酵处理后综合利用,沼渣可用于基肥,沼液用于追肥,不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能变废为宝。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到垃圾中转站,最终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
项目自身节能减排和环保措施
就项目本身而言,另外,在这些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会带动周边的农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达到群体效益。
环境影响评价
1、项目区使用节能设备,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工程变电、机电设备均采用节能型产品,同时,在这些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能够带动周边的农民积极参与,达到节能减排的群体效益;
2、本项目对“三废”实行严格,防止其进入农田,也杜绝了项
目区产生超标排放废水等,对农业生态环境不带来任何污染;
3、通过在基地道路两旁,空地进行多种形式的绿化,能够提高绿化覆盖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