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30:17
文档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在不少人眼中,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也就是传授知识。这样的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准确。一个人仅靠教师的“教”而自己没有真正“学”,那就既掌握不了什么知识,也提高不了什么能力。教师的教只能是一种引领、指导,学会学不会,学好学不好,关键看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习,有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的不仅是
推荐度:
导读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在不少人眼中,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也就是传授知识。这样的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准确。一个人仅靠教师的“教”而自己没有真正“学”,那就既掌握不了什么知识,也提高不了什么能力。教师的教只能是一种引领、指导,学会学不会,学好学不好,关键看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习,有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的不仅是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

在不少人眼中,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也就是传授知识。这样的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准确。一个人仅靠教师的“教”而自己没有真正“学”,那就既掌握不了什么知识,也提高不了什么能力。教师的教只能是一种引领、指导,学会学不会,学好学不好,关键看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习,有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应该是学习的方法,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自己弄不懂,学不会,或者担心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走弯路,影响教学进度,不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解。教师独霸课堂,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压制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灵感,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只会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课了。

学习这件事,主要是看学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而不是看老师讲得多么精彩。我们欣赏老师的课讲得精彩,但我们更看重学生学的得法,学的高效。“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就强调了教和学的关系及产生的不同效果。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智慧和能力不断生成的过程,每一堂课都要在恰当的教育教学策略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受智慧的洗礼。现在基础教育界不是都在大谈“有效教学”吗?有效教学强调“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学或经过小组讨论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三讲三不讲”的教学策略,是对落后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的否定与终结,是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教育家罗伯特·弗罗斯特说:“教师有两种:一种是在你的脑袋里灌满沉重的东西,使你无法走动;另一种只是在你的背后轻轻点拨一下,就能使你直上云霄。”当然,要具备轻轻点拨的功夫,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超的教学艺术的支撑,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备课的基础上。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放手,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况是不敢放手,原因是驾驭课堂的能力达不到,怕放手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自己应付不了;另一种情况是不愿放手,因为“满堂灌”备课最简单,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把教学内容陈述一遍既可,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是不受老师的思路控制的,课堂上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方法,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有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而且要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充分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好预案,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有的教师不愿意下这样的功夫,所以就不愿意放弃“满堂灌”的方式。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请老师们抛弃“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方式,积极尝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入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坐在教室里,一天天熬日子,那对学生是一种精神的摧残。要让学生感兴趣,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设计,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情境,真正把学科魅力展示给学生。

成功的教育,素来讲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自2004年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必须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从台前退到幕后,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坚决杜绝一言堂,满堂灌,越俎代庖。仔细想来,这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自主归纳、反思总结,形成结论,再升华提炼规律和方法才是学习之本,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由于老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所以,部分学生存在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会引发家长和学生的某些误解,认为教师对工作不负责任。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形势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谁转变的快,谁将是课堂教学的受益者,否则,抱着老一套不放、不改,将会后患无穷。  

老师机械重复的灌输,不会教给孩子安身立命的技能,只能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只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才能真正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才会让学生终生受益。表面看来,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要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重新规划,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备课下的功夫少,不敬业。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改革,绝不是“放羊式”教学,对学生放任自流。相反,老师要比以前做的工作更多:学案的编制,探究问题的设置,课堂的组织和驾驭,以及课堂上各种难以预测的问题的处置等等,都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任何一名教师都不能在课堂上掉以轻心,拿教学和学生的前途当儿戏,开玩笑。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印度哲学家菩德曼曾说过:“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换言之,一切皆由习惯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养,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良性发展,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都不能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进入社会后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创造社会价值吗?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恰恰是培养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那些习惯呢?

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很多知识之所以存在断层,主要是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内容缺乏相当的知识储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将预习和复习结合在一起,对课上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全面联系,及时回顾,否则就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久而久之,学生因为知识的负积累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就越来越差。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时常地提醒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根据课堂学习需要构建知识体系,做大知识底盘,对相关知识信息做到有备无患。在这个过程中,预习和复习不再是孤立的学习环节,也不再是教师单纯的教学行为,而是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需要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课堂上只能打无准备之仗,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遗憾的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预习和复习的主动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得不占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新课内容,回顾相关知识,这就是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教学进度缓慢的原因。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作了积极的尝试,教学导学案的设定,把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不用讲的内容,学生自身已经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合作就能解决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掌握。

借助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结合,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学生的学绝不仅是向老师学,更多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实现。由于现代家庭结构的特点,学生唯我独尊的意识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发生了倾斜,合作意识趋弱。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比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对问题的见解;认真倾听老师解答问题的思路。现在学生中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别人怎么说自己从来不关注,我行我素,小组合作习惯的培养就是为了唤起学生去关注他人,促进同学之间有效信息的沟通,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听懂教学内容。小组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现在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和虚幻的世界,对现实关注少了,不能不说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降低。

培养主动质疑的探究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传统教学法的“满堂灌”就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和质疑能力的培养。问题设置出自老师,答案出自老师,学生自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人说这个老师教得好,不仅指课上的精彩,更多的是老师的启发诱导好,学生质疑主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获得肯定,学生思维得到锻炼。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首先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探究意识,让学生有学的欲望,会思考会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探究思考的习惯和具有精神的人。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培养主动积极的参与习惯。有的同学在课上有积极发言的好习惯,当面对老师和同学时,谈吐不俗,表现出相当的睿智,但也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总是那么安静,缺乏勇于进取的心态和表现自我的欲望,高中三年多数时候是默默无闻,表现一般,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讲就是很不成功的。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参与意识,才能融入社会发展自我。我们的老师要拿起鼓励和表扬的武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要让学生把回答问题看成是压力。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更主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取,实验让学生去操作,过程让学生去交流。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的双向交流而是充满乐趣的多向交流,这不仅是对学习习惯的改变,更是对思维品质和人格的培养,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那些敢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多数都能创造出不凡的成绩。

培养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的习惯。一个人除了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屋建瓴通观全局的能力,审时度势,把握方向。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学习就是不断追求进步的必须手段。学习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学会信息的筛选、整理,提高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控制理论和系统理论要求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强。以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知识的运用。高屋建瓴统筹能力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组织和协调才能,是学会有计划的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甚至规划人生的不可缺少的习惯,可以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行为。

老师们,教学是门艺术,它体现的是教师“教”的智慧;学习也是一门艺术,体现的是学生“学”的技巧,是规划学习规划人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必须是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知识上的帮助,更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示范和榜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艺术必须服务于学生,老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运用智慧,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让我们全体教师,深入领会现代教育理论的精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先进教学模式,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求教学改革的新境界,实现教育发展的新突破。

文档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在不少人眼中,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也就是传授知识。这样的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准确。一个人仅靠教师的“教”而自己没有真正“学”,那就既掌握不了什么知识,也提高不了什么能力。教师的教只能是一种引领、指导,学会学不会,学好学不好,关键看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习,有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的不仅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