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
夯
施
工
方
案
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一、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市政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控制与质量监督管理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范国家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是周边企业的服务性主干道,路线全长约1.104Km,为城市主干道I级,双向6车道布设,设计车速50km/h,总占地面积约85.6亩。其中,K0+360~K0+460段属于高填方路段,另有局部路基原状地面为一年期抛填土,按设计要求,为减少工后沉降,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2、设计要求及参数
(1)强夯区域有效加固深度均确定为7米,每一次单击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夯点布置为7.5m*7.5m梅花型。强夯后须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之差小于5cm,土体隆起高度不大于10cm,且不因夯坑过深二提锤困难。
(2)质量检测以压实度控制,压实度不小于94%。
(3)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周。
(4)夯锤采用圆形带气孔的锤,建议不小于15T。
三、施工组织和施工安排
1、试夯范围选择
在K0+360~K0+385段选择约50米宽段作为试夯区。按设计要求布置为:纵向7.5m*3,横向7.5m*6。
2、试夯参数及设备选定
(1)单点夯击试验
在施工区域内选取位置按设计的夯击能进行单点夯击试验。
夯机就位,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每击夯沉量及周围土体隆起情况观测:
a,夯前测夯锤顶平面标高。
b,随后每夯一锤均测出夯锤顶平面标高。
c,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一击的夯沉量。
d,根据观测数据分析确定合适的夯击能及击数。
e,根据观测数据及设计相关要求确定停锤标准。
根据单点夯击试验结果,有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商讨确定 具体夯点布置、夯击能、单点夯击输、最后夯击沉降量控制等施工参数。
(2)初定试夯参数
夯点布置:7.5m*7.5m梅花型
采用夯击能:第一遍(夯点编号:1~16),采用单击夯能2000KN.m;
第二遍(夯点编号:16~1)采用单击夯能2000KN.m;
两遍满夯采用夯击能500KN.M。
(3).使用的机械设备
主机:宇通350履带式起重机一台;
夯锤:锤重22吨,圆台形,直径2.2m。
220履带推土机一台,360履带挖机一台,准载20吨自卸车6台。
辅助机械:普通水准仪一台、BTS-812CA全站仪一台;工具、配件若干。
3.人员组织
根据强夯工程的特点,采用以施工质量动态控制为主体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人员配置如下:
项目经理1人,负责现场工作组织、安排、协调;
技术负责人1人,施工方案制定、实施,施工质量抽查,技术指标下达;
现场施工负责人1人,技术指标落实、施工质量监控、施工信息反馈、原始资料整理;
机长1人,施工机械操作、维护、保养,按技术要求施工;
起重工1人,机械作业指挥、施工安全监控;
测量记录员1人,施工测量、记录;
熟练普工2人,配合施工作业。
4.试夯施工工艺
根据同类地质条件强夯施工经验,经过现场试夯确定的施工工艺如下:
(1)夯点布置:7.5m×7.5m正方形布置,第一遍满夯锤印搭接1/3,第二 遍满夯锤印搭接1/2。
(2)施夯方式:第一次从K0+360~K0+385点夯一遍。第二次从K0+385~K0+360点夯一遍。最后满夯。
(3)单点击夯能:点夯2000KN·m(锤重22吨、落距9.5m);满夯500KN.m(锤重22吨、落距2.5m)。
(4)试夯工艺流程:整平、建立排水系统→→现场布设夯点→→夯机就位→→第一遍点夯→→夯坑回填→→第二遍点夯→→夯坑回填→→满夯两遍→→夯坑回填推平并碾压→→结束→→检测→→提交检测报告→→确定强夯施工参数。
5.强夯施工技术措施
(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点夯和满夯。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和监理、业主、设计单位联系,调整施工参数,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2)停夯标准为:
A、最后两击夯沉量小于5cm;
B、夯坑周围隆起不大于10cm,且不因坑深而提锤困难。
强夯施工过程中,对达不到停锤标准的,采取在 夯坑内回填强度为MU30片石继续强夯,或是在保证总夯击能不变的前提下先进行一遍小能量夯实,待表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第二遍较大能量的夯击。
6、试夯的目的
1)校核设计施工参数得可行性与适宜性。通过试夯的完成,可得到夯点间距、夯击能量、强夯遍数等各项最佳技术参数。
2)通过实验获得强夯加固效果,作为对强夯施工技术参数作进一步调整的参考依据。
3)通过实验检测机械设备配置的可行性,对该能量强夯的适宜性,调整设备达到最高效率及最低损耗。
7、试夯的检测设备和方法
试夯时,需在试夯区布设空隙水压力计进行空压测量,确定孔压消散时间,从而确定两遍夯击的间隔时间。
试夯结束后3~5天,由经监理及业主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相关检测,提供书面检测报告。
8、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控制。
8.2具体保证措施
1)熟悉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编制技术交底书,在施工前对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
2)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由现场人员会同监理业主协商解决,施工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3)强化工序管理,实施事前控制、跟踪监督、检查验证的方法。对有损质量和重复发生的不符合项,必须及时分析,鉴别并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严格执行三检制作业法。工序结束后,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自检、互检并做好记录交与专职人员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施工工序。
5)所有计量器必须经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7)强夯施工中,发现弹簧土现象,立刻停止施工,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强夯施工时,对点误差小于15cm。
9)测工要认真记录,质检员要严格抽查。
10)每遍夯击完成,由质检员认真检查坑内是否有积水,排除积水方可回填。
11)在强夯区外挖设主排水沟与场区排水沟相连,保证场区排水顺畅。
12)根据天气预报和气象观测,下雨前,必须集中机械设备力量将夯坑及时回填。
13)雨天禁止强夯施工。
14)强夯施工时,当坑底倾斜大于45度,须回填沙土,再进行施工。
9、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性和适宜性。
2)严格执行班前、班后、定期检查等检查制度。
3)施工场地耐力要满足强夯机自身行走要求。
4)强夯机50米范围内严禁行人靠近。
5)施工中,规范安全装备,统一信号、统一指挥,指挥人员信号不明或错误,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6)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和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
7)施工前,认真检查设备及配件情况,严防机械伤害事故。
8)夜间施工要保证充足照明。
9)禁止吊车提锤长距离行走。
10)起吊夯锤时,司机应注意观察,避免锤角和扒杆相撞。
11)每班前仔细检查吊车扒杆撑杆、自动脱钩、脱钩用滑轮、钢丝绳接头等是否完好。
12)检查卷扬机上钢丝绳是否整齐排列,严禁挤压紊乱状况下施工。
13)检查扒杆、主钩钢丝绳断丝是否超过规定。
14)检查起锤高度、回转半径是否超过最大。
15)在相应位置设立明显警示、提示标牌,在施工区域拉设警戒线。
11、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项目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噪声排放:大型机械噪音。
--光污染:夜间照明。
--粉尘排放:强夯施工扬尘,施工场地平整作业扬尘。
--气体污染:机械尾气排放。
2)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作业前教育员工树立环保意识。
--油料存放在专用容器内,集中堆放,设立警示牌。
--工业废料、废机油及时回收,严禁随地乱倒;对地面造成污染时,及时清理。
--废水排放到指定位置,所排放污水不对当地水体造成污染。
--降低施工噪音,将其影响控制在限度标准内。
--做到工完场清,随时保持场地整洁。
--现场设置有盖废料桶或有防护、分类堆放的装置,用于建筑废料及垃圾的储存。
--施工人员遵纪守法、听从指挥、文明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