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29:46
文档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站在孩子的角度做一位好教师——美术课《前前后后》教学反思今天,我和3.2班的同学在龙岗一小多功能教室上了一节名为《前前后后》的美术见面课。一堂课下来,许多不足,自己对整个教学过程认真反思,再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评价,我受益匪浅。经过一番仔细思考,我总结出了自己最大的症结: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一、语言太成人化,理论化,平淡化孩子都是很感性的个体,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总是习惯用简单有趣的词汇表达,例如“饱满”这个词,孩子们总是喜欢用“满满的”来形容,“醒目的红色”喜欢表达成“红红的,
推荐度:
导读站在孩子的角度做一位好教师——美术课《前前后后》教学反思今天,我和3.2班的同学在龙岗一小多功能教室上了一节名为《前前后后》的美术见面课。一堂课下来,许多不足,自己对整个教学过程认真反思,再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评价,我受益匪浅。经过一番仔细思考,我总结出了自己最大的症结: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一、语言太成人化,理论化,平淡化孩子都是很感性的个体,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总是习惯用简单有趣的词汇表达,例如“饱满”这个词,孩子们总是喜欢用“满满的”来形容,“醒目的红色”喜欢表达成“红红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做一位好教师

——美术课《前前后后》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3.2班的同学在龙岗一小多功能教室上了一节名为《前前后后》的美术见面课。一堂课下来,许多不足,自己对整个教学过程认真反思,再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评价,我受益匪浅。经过一番仔细思考,我总结出了自己最大的症结: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

一、语言太成人化,理论化,平淡化

孩子都是很感性的个体,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总是习惯用简单有趣的词汇表达,例如“饱满”这个词,孩子们总是喜欢用“满满的”来形容,“醒目的红色”喜欢表达成“红红的,亮亮的”来形容。而我在这堂课中,为了很准确的表达“近大远小”的含义,刻意加入较多的关于这种现象的“透视”“视觉”“现象”“模式”等等美术术语,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习惯采用的、容易明白的词语。这样一节课下来,似乎是表现出美术课的特色性,但是实际上3年级的孩子们并不明白,更难以理解。我见他们不明白就反复的强调,反复的演示,结果使本来简单的理论变得复杂,感觉讲得含混不清,再加上课件展示的学习要求语言不精练,给孩子无形中造成了课业繁重的错觉,作品质量偏低,一堂课的气氛也限于沉闷。

二、孩子们强烈的参与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

孩子永远是最爱思考的,最爱动手的。面对一项新鲜的事物,总是希望能够跃跃欲试。但是我在这堂课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我虽然会随着展示的图片进行提问,也为教学目标设计了启发性的问题,以便于孩子进行思考。但是我没有让孩子们进入讨论的环节,自始自终都是孩子们在单独的进行思考,对于有困难的同学没有起到协助启发的作用。

该课学习的近大远小现象和遮挡关系是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的,难的是运用由大到小的逐渐变化和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前后关系、层次感。正因为前一环节过于单一,导致在绘画的过程中仍然又一部分同学没有大胆的表现出这种现象。以后的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孩子来表演,亲身体会这种遮挡关系,加深印象,并表现的画面之中。在评价时,也可以让孩子们讨论互评,总结优点,在指名学生评价时,他们才能做到有话可说,并能说到重点上。

三、优秀的孩子是被激励出来的

我整堂课最为失败的地方就是孩子们在原本激情四溢的美术课中沉闷的度过了。我在课后问了自己三个为什么?为什么不在课前进行热身活动,让孩子自信的面对课堂?为什么不在肯定孩子的说法或者做法的时候进行语言或物质上的激励?为什么不肯定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更加自信的面对今后的课堂?孩子总是希望每一次积极的思考和表现都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总是能让他们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而我忽视了这一点,表扬流于形式,激励不够深入,我平时制作的小玩具或者小手工、简单的话,激励的卡片,都可以赠送给孩子们,肯定孩子们的思维,加强师生关系的沟通。这些礼品还可以起到教具师范的作用,为孩子的创意设计提供素材,让孩子自始自终都在自信与愉快的学习中快乐的成长。

四、有趣有效的组织教学自然转移学生注意力

美术课本身的兴趣性非常强的课程,孩子们对这一节课有没有兴趣决定这节课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序的组织教学也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这个时候,怎么样把有序的组织教学和保持学生高度的热情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我这一节课凸显出来的问题。

孩子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高度热情的时候又难以转移,而我的组织教学单一,平淡,根本不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尤其在进行关键的教学评价的时候,孩子们上一分钟看老师,下一分钟就又开始做自己专注的事情没有引起重视,原本关键的组织教学却没有起到作用。其实我完全可以遵循孩子爱游戏的特点,可以让他们玩玩拍手游戏再认真听课,或者采用比赛谁最快的的方法自然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解决时间紧迫和课堂有序的难题。

五、做一个让孩子崇拜的教师

孩子看到老师那出神入化的绘画技能,精美的教具范作,漂亮的美术字,总会惊讶崇拜的正大了明亮的双眼,一双小手蠢蠢欲动,也想要表现这样的作品。这样对教师的基本功和课前准备的要求就很高。我本次教学教具制作不够精美,美术字功底较差,板书也不太考究,公开课上心理素质偏差,有些慌张,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今后,我将每天抽取一定时间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充分准备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当成见面课来上,争取一次又一次提升质量。

另外,本课也有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环节,例如让孩子选用一个物体上台画出近大远小的现象,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救,可以让学生学会表现的方法,注意的要点和补救的措施。这一点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中常用。

周学庆老师说过,细节决定教学质量。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定要做到多听,多学,多反思,多练的“四多”方法,把自己变成孩子,以孩子的角度设计美术教学过程,质化每一个细节,做一位与孩子共成长的美术教师!

周海燕      

2010年10月14日

文档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站在孩子的角度做一位好教师——美术课《前前后后》教学反思今天,我和3.2班的同学在龙岗一小多功能教室上了一节名为《前前后后》的美术见面课。一堂课下来,许多不足,自己对整个教学过程认真反思,再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评价,我受益匪浅。经过一番仔细思考,我总结出了自己最大的症结: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一、语言太成人化,理论化,平淡化孩子都是很感性的个体,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总是习惯用简单有趣的词汇表达,例如“饱满”这个词,孩子们总是喜欢用“满满的”来形容,“醒目的红色”喜欢表达成“红红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