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30:00
文档

新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
推荐度:
导读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
一、高考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2.《三国志》中的三国,指的是(    )            

A. 秦赵燕                                B. 齐楚魏                                C. 魏蜀吴                                D. 吴越楚

3.下列对必修一课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长沙》下阕体现了诗人高超的用典艺术,多处化用典故却能不着痕迹。比如“同学少年”典出杜甫诗歌《秋兴八首》中的“同学少年都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对比反衬自己的落魄,诗人化用典故并表达出淡淡的失落感,但还是希冀将来大家都能实现理想抱负。

B. 《想北平》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把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主要是巴黎)做了多次比较,以突出北平具有的作者喜爱的特征。这种比较并不是要强调北平的先进、富有、美丽,而在于作者是以“家”的标准来加以看待,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北平的情感。

C. 《江南的冬景》描写的江南郊野景致,色彩鲜明,蕴含生机,例如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树、雪白的乌桕籽、赭色的野草、青天碧落等,充分展现了江南冬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D. 《师说》第二段多次运用对比手法,比如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分析论证,就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对自己与对孩子和“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三方面作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的错误想法,指出了“师道之不复”的真正原因。

4.下列诗句中的典故和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睢园绿竹——梁孝王                                          B. 气凌彭泽之樽——陶渊明

C. 邺水朱华——曹丕                                              D. 光照临川之笔——谢灵运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间派”是产生于晚唐五代的一种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等。

B. 古诗有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C. 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D. 《黍离》出自于《诗经·王风》,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作。《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

6.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

C.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 《雅》分《大雅》和《小雅》,《雅》大多是当时贵族上层社会典礼宴会时演奏的乐歌,诗歌均为祝颂赞美之辞。

7.下列有关余秋雨的《百年巴金》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巴金的目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留下的最温和的目光。

B. 巴金在本质上是个者,从长远看,他像李大钊、陈独秀一样在队列中冲锋陷阵。

C. 那个倾听巴金诵读《神曲》的记忆,长久地贮存在我心底。

D. 巴金善良,呼吁反省,开始写作《随想录》。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是指依照事物的形状构成汉字的字形,比如“刀”“木”;“指事”指的是在象形符号上加上指事性的形体或符号,比如“刃”“本”。

B.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五代孟昶题在寝门桃符板上的对联,相传这是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王安石诗中的“总把新桃换旧符”指的就是贴春联。

C. 《论语》中“仁”字共出现过104次,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的阐述。

D. 《兰亭集序》开篇说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即公元353年,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可以推算出公元357年是丁辰年。

9.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语录体“四书”之一

“礼”的思想统率了全书

巧言令色,鲜矣仁
B《三国演义》章回体第一才子书彰显了“拥刘反曹”倾向

张飞过五关斩六将
C《雷雨》话剧侍萍曹禺发泄被抑压的愤懑人物语言多有潜台词
D《老人与海》自传体海明威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人的进取精神
A. A                                           B. B                                           C. C                                           D. D

10.下列对有关名著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中,最令哈姆莱特难受的倒还不是没能继承照理来说应由他继承的王位,而是母亲乔特鲁德很快就忘记了和老国王的恩爱。

B. 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都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

C. 在官渡之战中,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D. 《老人与海》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老虎,这是因为老虎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但从不灰心,总力图在老虎身上汲取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

1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屈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奠基者,《离骚》选自他的作品集《楚辞》,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指“论纂”,“语”指言论,“论语”即经过整理编辑的言论。全书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没有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

C. 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其中《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D. 美国作家欧·亨利与作家契诃夫和法国作家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小说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1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舒婷,中国现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她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

B. 《阿房宫赋》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

C. 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D.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B.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法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C. 《指南录》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诗集。诗集的名字取自《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D. 张浦是明代文学家,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有《七录斋集》。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B.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其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其风格被称为“白洋淀”派,《荷花淀》为其短篇小说代表作。

C.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以《永别了,武器》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以“文坛硬汉”著称。

D. 莫里哀,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代表作《伪君子》中塑造的骗子答尔丢夫已成为“伪君子”形象的代名词。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与刘禹锡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刘白”。

B. 贾谊,西汉文学家政论家,代表作有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曾称赞这些作品为“西汉鸿文”。

C.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居“唐宋家”之首。

D. 海明威,美国作家。他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

16.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司,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根据词牌的名称,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C. 孟子,战国时期需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宣扬“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D.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即取“租界”二字各一半而成,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下一半,这一析字式的集名隐含作者辛酸的愤愤懑。

17.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家”。柳宗元和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 秦汉设立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汉乐府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D.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山水和田园诗派,诗歌出语平淡,不事雕琢,风格清新,意境醇美,是情、景、理的统一。后代诗人像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韦应物、苏轼、陆游等人,都受到他精神品格的影响,从他的诗中得到了艺术的养料。

19.下面对相关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的文章不相连属,但言简意赅,含蓄凝练。《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丰沛,善于雄辩。

B. 杜甫的《登高》,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无边”“不尽”使诗的意境广阔深远,气象万千,也是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感慨的形象表达。

C. 白居易在《琵琶行》的结尾自伤身世,自觉和琵琶女颇多相似,而且二人一个善写诗,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一个能欣赏,所以有相见恨晚之感。

D. 《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让读者认识了贾家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在写法上有详有略,有群像描写也有重点刻画,其中对贾宝玉的出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20.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有《李太白集传世》。          B.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轻肥》就出自于其讽谕诗《新乐府》五十首之中。

C.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诗史”之誉。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D.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最著名的诗人,其诗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他和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考文学常识

1.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本项所陈述的内容都书有关书序的,但举的例子却不都是书序,其中《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 C   

【解析】【分析】C项,三国中的三国分别指蜀国、魏国和吴国。故本题选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3. A   

【解析】【分析】A项,题干中“淡淡的失落感”错误,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所以诗人并没有表达出淡淡的失落。故选项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4. C   

【解析】【分析】C项,“曹丕”错误,应该是“曹植”。“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5. B   

【解析】【分析】B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错,应为:《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登岳阳楼》是近体诗。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6. D   

【解析】【分析】D项,“《雅》大多是当时贵族上层社会典礼宴会时演奏的乐歌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是错误的,《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7. B   

【解析】【分析】B项,“巴金在本质上是个者,从长远看,他像李大钊、陈独秀一样在队列中冲锋陷阵”错误,原文“巴金在本质上不是者,尽管他年轻时曾着迷过无主义的社会改革。从长远看,他不可能像李大钊、陈独秀、郭沫若、茅盾、丁玲他们那样以文化人的身份在队列中冲锋陷阵。他也会充满热情地关注他们,并在一定程度上追随他们,但他的思想本质,却是人道主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常识的基本能力。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8. D   

【解析】【分析】D项“公元357年是丁辰年”错误,按照“干支纪年法”“十大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十二地支: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结合“岁在癸丑,即公元353年”推算公元357年应为“丁巳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9. C   

【解析】【分析】A项,“‘礼’的思想统率了全书”错误。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

 B项,“张飞过五关斩六将”错误。“过五关,斩六将”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杜撰情节。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D项,“自传体”错误。《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0.A  

【解析】【分析】B.探春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C.彝陵之战。D.应该是狮子而不是老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1. A   

【解析】【分析】A选项,“《离骚》选自他的作品集《楚辞》”错误,《离骚》是屈原写作,《楚辞》是西汉刘向整理的。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2. C   

【解析】【分析】C项,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文学常识。一般涉及的都是比较常见的内容,关于作家作品以及常见的术语等。

13. B   

【解析】【分析】B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法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错误,海因里希·伯尔是德国作家。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4. C   

【解析】【分析】C项中“以《永别了,武器》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5. B   

【解析】【分析】B项,“《过秦论》《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曾称赞这些作品为‘西汉鸿文’”,表述错误,《过秦论》曾被称赞为“西汉鸿文”,《论积贮疏》不在“西汉鸿文”之列。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6. A   

【解析】【分析】A项,“根据词牌的名称,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错误。应为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以上)。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7.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本项所陈述的内容都书有关书序的,但举的例子却不都是书序,其中《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8. D   

【解析】【分析】D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山水和田园诗派”错误,“山水诗派”和“田园诗派”是两个流派,其中,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9. C   

【解析】【分析】C项,“而且二人一个善写诗,一个能读懂”错误。结合《琵琶行》全文内容分析,“一个善写诗一个能读懂”在诗歌中没有表现。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0.B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情况。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进行分类记忆,如官职类、习俗类、文人字号类等。B项,“《轻肥》就出自于其讽谕诗《新乐府》五十首之中”错误,《轻肥》应出自于《秦中吟》十首。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文档

新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C. 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 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