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日本动漫发展史
日本的动漫产业始源于其漫画产业,而后逐渐发展成漫画、动画和电子游戏相互衍生,共同发展的经济整体。所以日本形成了其独特的动画产业链。日本的动漫产业化基本过程包括:第一,漫画原作在杂志上连载;第二,漫画连载大约两个月后,将内容整合成单行本出版;第三,刊载一年以后,将作品动画化;第四,如果作品受欢迎,在动画化的同时,商家会马上生产玩具模型等周边产品,这些动漫周边产品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具、各类生活用品、布偶或模型等等)。这样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得动漫生产得以程序化,迅速满足了市场需求,并达到了盈利的最大化。
图2:日本主体动漫产业流程
在日本,没有一个动漫企业能在整条产业链上“通吃”,在以产品形象为基础、版权管理为核心、各得利益为动力的前提下,产业链各环节间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模式。漫画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版权代理事务所、印刷出版企业、图书发行企业、电视台、杂志社、动漫衍生品生产、销售渠道等机构界限清楚,有各自范围内的工作目标,也有完善的合作机制。
日本的动漫产业链在各个环节相对,公司小、散、多且专业性较强,这与美国的集团垄断模式不同。动画制作方面最大的公司是东映动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非常高的信誉,并且每年为日本动漫界输送大量人才。“动漫诗人”宫崎骏、“动漫之神”手冢治虫、“蒙面超人之父”石森章太郎都曾就职于该公司,它的经典作品畅销全球,如《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数码宝贝》等。在衍生品方面最大的公司是万代,主要制作动漫玩具,同时涉及娱乐、网络媒体、动漫产品,其生产的科幻、动漫模型的数量、种类都是世界第一的,2005年万代与日本大型游戏制作公司南梦宫合并,成为日本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性动漫公司。
而日本衍生品种类也愈来愈多,从常见的玩具、食品、服装等产品,到金融、汽车、航空等领域都开始与动漫发生联系。例如银行卡上可以使用动漫形象,汽车和飞机身上也可使用动漫形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动漫的影子。依靠动漫明星的品牌效应,动漫产业开始逐步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总的来说,日本动漫产业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动漫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形成了从漫画销售、动画播映、授权衍生品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2)产业规模效应形成,日本本身具有庞大的动漫消费人群,通过动漫出版物和衍生品对成功品牌的复制和扩张,动漫品牌的价值得以重发挖掘。3)各环节商业模式明确,都具有良好的现金流支撑业务,产业链条上不存在薄弱环节。4)依靠持续经营,在动漫作品具有较稳定的成功率的基础上,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和运营,保证企业具有获得稳定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