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Fe—56 Cu—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
A.玻璃钢 B.黄铜
C.生铁 D.硬铝
2.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B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3.以下饮品不属于溶液的是( B )
A.啤酒 B.酸奶
C.矿泉水 D.可乐
4.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包括下列的( D )
A.合理开采矿物 B.寻找金属替代品
C.回收利用金属 D.禁止使用铁制品
5.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B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铵固体溶于水
C.把水加入生石灰中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6.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图是有关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7.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A )
A.偏向有锌的一边 B.偏向有铁的一边
C.不偏转 D.无法判断
8.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图象反映对应变化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C )
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10 ℃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0.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B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点拨:①由于题中没有提及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铝、铁是否剩余,而银不能和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出一定产生气泡,故①错误;②由题中信息不能判断铝、铁是否将AgNO3全部置换出来,所以不能判断出一定产生沉淀,故②错误;③由于铁和铝的活动性都比银强,所以在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单质,故③正确;④滤液是浅绿色溶液,可以判断铝已完全反应,铁和AgNO3发生了反应,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Fe(NO3)2,可能含有AgNO3,故④错误。综上分析,题中所给的说法只有一个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5分)
11.(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将面粉、食盐、食用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食盐__,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__食用油__。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温度__有关。
(3)金属钛(Ti)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TiO2__。
(4)防止铁制品锈蚀需要了解铁锈蚀的条件,铁锈蚀的条件是__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__。
12.(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甲>丙>乙__。
(2)a1℃时,__甲__和__乙__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在20 ℃时,将25 g甲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9.2 g甲固体未溶解,则20 ℃时甲的溶解度为__31.6_g__;若将20 ℃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__(任写一种即可)。
13.(3分)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Al__(填元素符号)。
(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甲>乙>丙__。
(3)铜丝浸入银溶液中,可发生反应:Cu+2AgNO3===Cu(NO3)2+2Ag,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置换__反应。
14.(12分)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角钢而不用纯铁作塔架的主要原因是__角钢的硬度比纯铁大__。
(2)角钢中含有锰(Mn)和硅,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锰的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请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Mn+2HCl===MnCl2+H2↑__。
(3)请你写出一条防止铁制材料生锈的具体措施:__刷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4)向银和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Ag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Al(NO3)3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AgNO3、Cu(NO3)2__。(均填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6分)
15.(10分)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如图装置制得铁。
(1)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__气密性检查__。
(2)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CO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__。
(3)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__变浑浊__。
(4)实验结束后,继续__通入CO__,其原因是防止铁再次被氧化。A处玻璃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Fe3O4+4CO3Fe+4CO2__。
16.(14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__④⑤①⑥②③__。(填序号,下同)
(2)图中的操作错误的是__⑤__;若按上述图示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12__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⑥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 g/cm3)__18%__,而实际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12.8%__(保留一位小数)。
(4)在上述实际配得的溶液中加6.0 g水,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12%__。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__A__(填字母序号)。
A.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B.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17.(12分)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有:Cu(NO3)2溶液、AgNO3溶液、Fe(NO3)2溶液、稀硫酸、铜丝、铁丝、银丝、铝丝。
(1)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①把铁丝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②把铜丝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③把银丝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④把铜丝插入装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
你认为小华所做的实验__③__(填序号)是多余的。①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Fe+H2SO4===FeSO4+H2↑__。
(2)小贝只选用了上述药品中的三种,通过两步实验也达到了实验目的。他选用的三种药品是铜丝、AgNO3溶液、Fe(NO3)2溶液[或铁丝、银丝、Cu(NO3)2溶液] (写出一种药品组合即可)。
(3)实验后,大家又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溶质与固体成分产生了好奇。他们分别取一定量的铝丝放入到盛有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作出多种猜想:
猜想一:只有Al(NO3)3;
猜想二:Cu(NO3)2、Al(NO3)3;
猜想三:AgNO3、Al(NO3)3;
猜想四:Cu(NO3)2、AgNO3、Al(NO3)3。
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其中猜想__三__不正确。
【设计实验】同学们分别对所得滤液或滤渣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验证。小贝组: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猜想__一__成立。小华组:将铜丝插入所得滤液,若观察到__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__,即可证明猜想四成立。
四、计算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共9分)
18.一些骗子常用黄铜冒充黄金骗取钱财,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他取一定量的某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分4次加入等质量的同一稀硫酸,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记录如下表: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 稀硫酸的用量/g | 20 | 20 | 20 | 20 |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0 | 8.7 | 7.4 | 7.2 |
(1)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__11.3__g。
(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7(填“>”“=”或“<”)。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有解答过程)
9.8%
点拨:(1)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减少固体1.3 g,而第4次只减少0.2 g,说明第一次也减少了1.3 g,所以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10 g+1.3 g=11.3 g。(2)第4次时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所以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7。(3)前3次都是20 g稀硫酸对应1.3 g的锌。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1.3 g 20 g×x
=,解得x=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