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师到企业实习报告材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26:13
文档

教师到企业实习报告材料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到企业及其他院校培训总结报告学校名称: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名称:电厂热能动力装置负责人:王匡一、项目概况(一)建设目标为了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院依托神华集团神东电力公司、亚华热电公司、神东电力电塔发电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京府煤化、泰达煤化等企业作为教师的培训基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享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实施合作教育,培养符合热电专业亟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陕北地区发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明
推荐度:
导读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到企业及其他院校培训总结报告学校名称: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名称:电厂热能动力装置负责人:王匡一、项目概况(一)建设目标为了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院依托神华集团神东电力公司、亚华热电公司、神东电力电塔发电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京府煤化、泰达煤化等企业作为教师的培训基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享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实施合作教育,培养符合热电专业亟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陕北地区发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明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到企业及其他院校培训

总 结 报 告

学校名称: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        

负 责 人:            王匡             

一、项目概况

(一)建设目标

为了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院依托神华集团神东电力公司、亚华热电公司、神东电力电塔发电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京府煤化、泰达煤化等企业作为教师的培训基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享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实施合作教育,培养符合热电专业亟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陕北地区发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教师热电厂工作技术能力;学院依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增强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素质理论的能力。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要全面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三年一轮到企业、到到兄弟院校实践和学习的要求,把电厂热能动力专业建成陕北地区热电厂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升电厂热能动力专业的实力和水平,同时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为陕北地区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辐射晋、陕、蒙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共同发展。

(二)建设内容

1.提高教师专业实力

遣教师到企业调研和培训,在调研与培训的同时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和工艺改革,以及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升了教师教学方案、教学方法。

2.促进热电专业的特色发展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中以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情境教学为学习单元,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借鉴企业的生产、值班运行情况,建立企业化实训模式,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实训课程上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结合发电行业的特点,将新技术发展融入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性。

3.促进校企、校校合作

使专业和岗位对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调研,了解和掌握企业对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及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到其他兄弟院校学习,了解他们的办学特色、办学机制、专业特色。另一方面,通过双方互访,调整了部分专业。同时学校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开展专业调研,实现专业动态调整。切实做到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需求转。面向企业设专业,凸显特色办专业。

4.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教师走出学校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和各种培训使得企业和其他同类院校更好的了解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师资水平,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对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完成情况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加快我院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我院制定修改了热电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定,按学院热电专业的发展规划,严格把握标准、条件、培养了一支特色突出、素质优良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目前现任专业教师有30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50%,师生比控制在1:5以内。

(一)教师到企业培训

为了落实《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工作任务,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我院数十位热电专业教师到神华神东电力公司店塔发电厂、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东方机械和北京进行企业培训。有计划地支持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管理和服务,这样切实提高我院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到企业培训,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调研

我校派遣热电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调研。通过大量企业实习调研,以热电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结合神木的电厂行业的实际,与神东电电力公司、电塔发电厂、国华电厂、府谷县泰达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分析,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参照热电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由企业实践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讨论热电专业。

(三)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现有专任教师是在学科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较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实施好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工程的教学工作。通过推荐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全方面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的理念,使之迅速成为合格的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目前,我校已有数十位热电相关专业教师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德国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详见表2-1。

表2-1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基恩能够培训情况统计表

序号姓名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层次/形式取得证书
1杨永林2012.4陕西师范大学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师职业素质及教学能力培训省级/讲座结业证
2009.7山西大学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理论+实践结业证
2尚秀全2012.10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国家级结业证
2012.2陕西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培训省级/实操结业证
3贾晓霞2012.4陕西师范大学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师职业素质及教学能力培训省级/讲座结业证
2009.10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综合布线工程师培训省级/实操工程师证
2007.7西安交通大学职教师资省级/理论+实践结业证

4

高彩琴

2013.5重庆全国第76期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与考评员认证培训国家级结业证
2012.4西安2012年陕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第四期省级结业证
5赵小平2008.7西安交通大学核工程学院核电相关知识校区联合培养取得证书
6任宝利2012.7西北大学数学建模培训省级/理论结业证
2013.7西安野马计算机培训中心

高级商务网站建设

企业/实操结业证
7王笑2012.10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中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培训国家级
2012.3陕西师范大学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省级
2011.9陕西师范大学全国高校“名师成长之道”高级研讨会

省级

(四)将企业实训化

1.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

建立并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辅导教师管理制度、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建设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通过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实习基地管理规范,运行流畅。

2.建设“校中厂”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将设备选型、技术参数等与企业设备相一致,构建真实现场工作环境,符合电力生产流程和作业操作标准,达到标准化的“校中厂”。在现有基础上,根据专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训练项目要求,重点建设热力设备运行方向仿真实训中心,完善热力设备检修方向实训中心,建设与现场相近的运行、检修环境,采取与现场相同的运行规程、检修流程和管理规范。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真实运行操作流程及检修工艺,提高学生真实能力,以满足技能鉴定、培训和教学需要。

3.实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探索实施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和互动性。重点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中以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情境教学为学习单元,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块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基本到核心,而后拓展,从单一操作到综合训练,建立循序渐进、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结合发电行业的特点,将新技术发展融入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使“教、学、做”为一体。

4.实现实验实训企业化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将实训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将企业管理应用到实训课程管理过程中。目前我校已经建设了三个校外实训基地,详见表2-2。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职业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建设校外基地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内容。

表2-2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情况

序号实训基地名称企业名称实训主要内容
1店塔发电公司实训基地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店塔发电公司1、认知熟悉火电厂生产流程。

2、熟悉火电厂锅炉、汽机、给水泵、凝汽器等主要设备。

3、熟悉火电厂汽水流程。

4、火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仿真模拟培训。

2国华电厂店塔实训基地中电国华神木发电有限公司1、认知熟悉火电厂生产流程。

2、熟悉火电厂锅炉、汽机、给水泵、凝汽器等主要设备。

3、熟悉火电厂汽水流程。

4、参与火力发电厂巡检、检修等工作。

3泰达煤化实训基地府谷县泰达煤化有限责任公司1、认知熟悉火电厂生产流程。

2、熟悉火电厂锅炉、汽机、给水泵、凝汽器等主要设备。

3、参与火力发电厂巡检、检修等工作。

(五)“双师素质”教师获取职业等级证书

在3年的建设期间,全体教师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入学习,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变了以往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科形的教学体系培养人才、以校内质量评价为主的教育思想,转变为以校企合作为中心、以基于工作过程为特征的课程体业教研室为载体,校企共培为组织模式。

 目前,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期间,培养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5%以上。详见表2-3。

表2-3 “双师素质”教师获取职业等级证书情况统计表

序号姓名出生年月学历职称职业技术等级
1贾晓霞1980.6本科中教一级高级技工
2任宝利1981.9本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3李红梅19.2本科集控运行中级工
4刘文伟1985.6本科工程师二维CAD工程(AutoCAD)、三维CAD工程师(CATIA)、数控编程工程师(MasterCAM)
5王笑1987.6本科技师维修电工四级
6白伟1983.12本科助工集控运行高级工
(六)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和工艺改革

榆林(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发展的实践中,利用自身具有的职业院校和行业背景院校兼顾的特点,以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为基点,通过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和工艺改革,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体系。

三、建设成效

(一)教师专业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本项目包括派遣教师到企业调研和培训,在调研与培训的同时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和工艺改革,以及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升了教师对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的认识。并且有多位教师取得了相关职业的资格证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准和专业思维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目前,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达到50%以上。

表2-4师资队伍培训统计

序号培训项目地点人数参培人员培训时间(天)
1电站仿真机培训神东电力公司4白健美、李红梅、白伟、王匡60
2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陕西阎良1王笑30
3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师资培训班浙江温州1吴晓娥3
4全国第76期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与考评员认证培训重庆3高彩琴、李福林、屈艳3
5陕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专题培训西安8高彩琴、杨永林、冯艳、余智勇、贾晓霞、王笑、刘文伟、尚秀全3
6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榆林1陈志文10
7全国高校“名师成长之道”高级研讨会黄山4张瑜、李福林、王笑、代创伟5
8陕西省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陕西师范大学5张瑜、王笑、王匡、代创伟、李永军6
9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机电一体化)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訾少华30
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培训(机械制造)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尚秀全30
11机械二维CAD专业教师培训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1刘文伟10
12机械三维CAD/CAE/CAM专业教师培训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1温晓荣10
(二)以调研和教师专业培训促进专业的特色发展

1.完成对热点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和专业生产实习的调研

在对热点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和专业生产实习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对学生专业实习实习过程、实习岗位和实习考核的系统步骤方法,并制定了相关专业岗位职业标准。

2.促进企业化实训模式的建立

借鉴企业的生产、值班运行情况,建立企业化实训模式。具体表现在采用“生产任务驱动,企业化情境教学法”等模拟企业生产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实训课程上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他们将来顺利的走上专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建立电厂“双证、双核”评价模式奠定一定基础

通过教师进企业调研和培训,学习车间个工种运行操作模式,结合相关和我院集体情况开展电厂行业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受训人员的就业能力,自2010年起,我院本专业毕业生一律参加岗位培训,取得“双证”后才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双核”考核方能毕业,拥有过硬技术水平,具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更好地满足了毕业生和企业岗位对接的要求。同时促进“能力构建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立。

(三)其他成果

1.加强学校与企业及外界的交流

通过选派教师进企业参加各种培训,使教师更多的接触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派遣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跟其他学校和机构进行学术及管理的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我。

2.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教师走出学校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和各种培训使得企业和其他同类院校更好的了解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师资水平,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对树立良好的外界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问题

1.导向缺乏激励效应。

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缺乏相应的待遇激励和导向,如职称评定、评优推优、双师认定、绩效考核、访学进修、岗位聘任、教学工作量折算、企业技术项目合作开发、指导企业员工知识培训等,无法激发青年教师到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校企合作较为薄弱。

校企合作的平台较少,教师不知道如何联系企业,学不到专业技能。另外,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禁止教师参加与核心利益相关的工作,很难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导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

3.考核管理不科学。

虽然院领导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工作,但是相关管理和考核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骨干教师课程负担重,无法抽出一段实践到企业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教师外出培训安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4.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教师迫切希望到企业实践锻炼与相对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之间存在矛盾。由于专业教师相对缺乏,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青年教师根本没有时间脱产到企业一线进行工作锻炼,一些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时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等,影响了备课,作业修改和学业辅导等工作,也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效果,另外,青年教师脱产下企业一线工作锻炼的时间较短,多是走马观花,专业实践技能水平提高不大。

5.教师培训观念上存在误区。

参加培训的教师存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个别教师认为参加培训只是为评职称,只要参加培训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付出过多的努力,一些教师认为参加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来学习,

6.培训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组织不合理。

外出培训主要以面授为主,方法上主要是讲座式的培训模式,这种形式没有考虑到教师作为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致使教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训效果不佳

7.培训内容和教学实践想脱离。

培训往往过于强调纯教育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技术性知识的传授,或是只是讲授了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差甚远的知识,导致教师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8.培训效果和评估体系不健全。

对教师培训的评估工作表面化,简单化,仅仅满足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是走走过场。

五、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建议

1.立足学院发展,培养适合榆林电厂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做电厂产业发展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继续加强双师结构的人才体系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途径加大对教师的培养。

2.继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尤其是专任教师对企业现今技术的掌握与转化能力,引领电厂专业及相近专业共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加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除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外,继续加强专业教师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3.加强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使合作的内容从教师培训和学生的实习实训外延到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科研开发等诸多方面。

4.在专业建设中,在学院内部推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经验,带动其他专业共同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示。

5.建议学院出台教师培训相关,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制定培训相关安全,分清企业、学校责任和要求,保障双方利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电力事业发展根本动力。职业学校如何把教师培养成集理论技能为一体的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取到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认可,这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力气,更新观念,更有力的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有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学院在制度上有力、措施上配套,就可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我们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建设就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必将培养优质的技术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文档

教师到企业实习报告材料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到企业及其他院校培训总结报告学校名称: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名称:电厂热能动力装置负责人:王匡一、项目概况(一)建设目标为了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院依托神华集团神东电力公司、亚华热电公司、神东电力电塔发电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京府煤化、泰达煤化等企业作为教师的培训基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享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实施合作教育,培养符合热电专业亟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陕北地区发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