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25:58
文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蒙城二中考评课教学设计姓名齐连花学科语文年级初三课题:《杨修之死》教材分析:《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又有虚构,不受史实。要注意研究虚构情节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推荐度:
导读蒙城二中考评课教学设计姓名齐连花学科语文年级初三课题:《杨修之死》教材分析:《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又有虚构,不受史实。要注意研究虚构情节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蒙城二中考评课教学设计

姓名  齐连花     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三      

课题:《杨修之死》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又有虚构,不受史实。要注意研究虚构情节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他们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要适当做点背景介绍,在杨修死因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上应进行一定的点拨、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问题导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渲染氛围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刚才我们在画面中看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英姿飒爽的周瑜……今天,让我们走进《杨修之死》再来重新认识一下曹操以及结识一位《三国演义》中的风流人物——杨修。

2.简介《杨修之死》的写作背景及其曹操、杨修。

1.学生展示课文重点字的读音,随后多媒体显示:

庖官(páo)恃才放旷(shì)

食讫(qì)麾军(huī)

夏侯惇(dūn)谮害(zèn )

2.师生一起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愈恶之:越来越讨厌他。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佯惊问:假装吃惊地问到。

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

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3.请学生叙述故事情节。

人物:曹操、杨修

事件: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

4.曹操为什么杀杨修,同学们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吗?

(回答: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聆听歌曲

  说画面中的人物

    

展示预习成果

回答问题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把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四、拓展延伸,总结归纳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用简介的语言概括)

明确:园门阔事件

一合酥事件

梦中杀人事件

告发曹丕事

教曹植斩吏事件

作答教事件

2.在曹操和杨修之间发生了这么多事,你是否能从这些事上总结出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呢?

(结合课文说出依据)

曹操:阴险、残忍、狡猾奸诈、虚伪多疑、嫉贤妒能、深谋远虑。

杨修: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狂妄轻率、耍小聪明。

3.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杨修的死仅仅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吗,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明确:

其一,过在自己:恃才放旷、目中无人。

其二,过在曹操:虚伪多疑,嫉贤妒能。

其三,政治斗争,参与了曹丕曹植的嗣位之争,必成为其牺牲品。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什么言?

通过对曹操、杨修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 

①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过于自恋、自夸 。

②懂得知人,不要在什么人面前都锋芒毕露。

任选其一

1、以《从杨修之死想到》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2、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杨修之死

       曹操  —杀—   杨修

      (忌才)        (恃才)

 

分组讨论

总结归纳

代表发言

各抒己见

着重让学生通过文中的事件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有利于加深对学生对他们的了解,以便于探究杨修的死因。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文档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蒙城二中考评课教学设计姓名齐连花学科语文年级初三课题:《杨修之死》教材分析:《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又有虚构,不受史实。要注意研究虚构情节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