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10分)
1、货币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失业率:
μ=
式中 μ —— 失业率;
U —— 失业人数;
L —— 劳动力总数。
3、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如果以Pt表示t期的价格水平,Pt1表示t1期的价格水平,πt表示t期的通货膨胀率,则有
4、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将劳动和资本等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得到的产量,是所有厂商供给产量的总和。
5、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40分)
1、(4)2、(4)3、(2)4、(5)5、(3)6、(3)7、(2)8、(1)9、(4)10、(4)11、(5)12、(1)13、(4)14、(1)15、(4)16、(2)17、(3)18、(2)19、(1)20、 (1)
三、多项选择题 (18分)
1、(1)(2)(3)(4)2、(1)(2)(3)(4)3、(1)(2)(3)4、(1)(2)(3)(4)5、(1)(2)(3)(4)6、(1)(2)(3)(4)
四、简答题: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
(10分)设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向某甲购进公债10000美元,甲将其存入A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为20%,则存款创造过程见表。
A银行收到甲存入的10000美元现金后,按20%的比例留存2000美元作为法定准备金,其余8000美元贷给某乙。而乙将他从A银行贷得的8000美元存入B银行,这8000美元就是派生存款。接下去,B银行将乙存入的8000美元的20%即1600美元留存作为法定准备金,其余的00美元贷给某丙。丙将他从B银行借入的00美元存入C银行,C银行留存准备金1280美元后,余下的5120美元贷给某丁。丁将借入款5120美元存入D银行,D银行留存准备金1024美元后,贷给戊4096美元……,如此反复,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每一轮贷款金额及其派生存款总是比上一轮递减20%,最后趋于零,存款创造过程终止。具体过程见表4-1。
表 存款创造过程表
| 银 行 | 原 始 存 款 | 派 生 存 款 | 新增法定存款准备金 | 新增银行贷款 |
| A银行 B银行 C银行 D银行 E银行 F银行 G银行 … | 10000 (甲) | 8000 00 5120 4096 3276.80 … | 2000 1600 1280 1024 819.20 655.36 … | 8000(乙) 00(丙) 5120(丁) 4096(戊) 3276.80(己) 2621.44(庚) … |
| 合计 | 10000 | 40000 | 10000 | 40000 |
10000美元+10000(1-20%)美元+10000(1-20%)2美元+
10000(1-20%)3美元+…+10000(1-20%)n美元
=10000(1+0.8+0.82+0.83+…)美元
=10000(1/1-0.8)美元
=10000(1/0.2)美元
=50000
m=D/R=1/ rd
当rd=20%时,m=5
五、计算题(10分)
解答:(1)按收入法计算GNP得:
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00+10+30+30=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NP得:
GNP=消费+投资+支出+(出口-进口)
=90+60+30+(60-70)=170(亿元)
六、论述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你如何理解货币和财政?(12分)
答: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为减轻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增长,财政与货币需要互相配合、协调运用。一般地,财政与货币配合使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双松,即松的财政与松的货币同时使用:松的财政指通过增加支出及减少税收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利率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显然“双松”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即这种组合适合于对付严重的经济衰退或萧条,但却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如图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时使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可以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高于单独使用任一类的效果,且利率的变化幅度也较小,即y'>y1,y'>y2,i1<i',i'<i2。
图 扩张性财政与扩张性货币配合使用的效应
(2)双紧,即紧的财政与紧的货币同时使用:紧的财政指通过减少支出及增加税收来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及提高利率来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组合适合于对付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3)松财政,紧货币:松财政的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但随着总需求的增加,通货膨胀往往会发生,并有可能不断加剧,因此松财政的同时要紧货币,其目的就是为抑制伴随总需求增长而出现的通货膨胀。很明显,这种组合是以财政作为刺激总需求的主要手段,尽管可使公共支出增加,但私人支出会减少,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
(4)松货币,紧财政:为了减少或避免上一个组合出现的问题,当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济衰退时,为刺激总需求,主要采用货币手段,即应用“松货币,紧财政”的组合。紧财政、松货币的目的有两个:① 减少公共开支规模,从而减少财政赤字。② 调动私人支出,因为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尽可能地调动私人支出,则其规模远大于支出,就可以避免“挤出效应”,这实际上是一举两得,也是当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这种组合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