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22:57
文档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阅读短文。桥河这边住着我,河那边住着他。河面上架着一座桥。我和他在这桥上相识,在这桥上嬉戏,成了一对好朋友。在晨光中,在小鸟的歌声中,他哼着小调,背着书包走过这桥,跟我一起手拉手去上学,天天如此,月月这样。后来,他父亲调动工作,他走了,不知去了哪里。两年后的一天,上课时,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并作了介绍:他是县里X的儿子,希望大家多多帮助他。啊,这不是几年前桥那边的“他”吗?他回来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老师安排我和他同桌,我当然高兴!没想到,
推荐度:
导读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阅读短文。桥河这边住着我,河那边住着他。河面上架着一座桥。我和他在这桥上相识,在这桥上嬉戏,成了一对好朋友。在晨光中,在小鸟的歌声中,他哼着小调,背着书包走过这桥,跟我一起手拉手去上学,天天如此,月月这样。后来,他父亲调动工作,他走了,不知去了哪里。两年后的一天,上课时,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并作了介绍:他是县里X的儿子,希望大家多多帮助他。啊,这不是几年前桥那边的“他”吗?他回来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老师安排我和他同桌,我当然高兴!没想到,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 阅读短文。

河这边住着我,河那边住着他。河面上架着一座桥。我和他在这桥上相识,在这桥上嬉戏,成了一对好朋友。

在晨光中,在小鸟的歌声中,他哼着小调,背着书包走过这桥,跟我一起手拉手去上学,天天如此,月月这样。

后来,他父亲调动工作,他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两年后的一天,上课时,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并作了介绍:他是县里X的儿子,希望大家多多帮助他。

啊,这不是几年前桥那边的“他”吗?他回来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老师安排我和他同桌,我当然高兴!

没想到,几天下来,我发觉坐在身边的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他终日偏着头、斜着眼、噘着嘴,显示着儿子的派头。他常常迟到早退,集体活动想参加了看一阵子,不想参加就一走了之。老师找他谈话,好不了两三天,故态依旧。

他还住在桥那边,但那桥,已塌了一半,是横冲直撞的拖拉机的“杰作”。我站在桥头发呆,他在阳台上毫不理会。我们心与心之间的桥,也断了。

终于,我看不下去了。第二天,他的课桌里多了一张纸条:“凭一个当的父亲就值得目中无人吗?独来独往,只会给你带来寂寞冷清!真诚希望你跳出自设的牢笼,回到集体中来!”

大家发现,他若有所思地愣了几天。

一天,我在做值 日生,发现他竟也拿起了扫帚。我说:“今天是我值日。”他答:“我也是。”

几天以后,那被拖拉机撞坏的桥修好了,我们又在桥上见面,一同上学,一同游戏了。

我说:“桥终于修好了!”他说:“比以前更牢固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朋友—________    参加—________

冷清—________    坚固—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毫不理会:________

若有所思:________

3.“是横冲直撞的拖拉机的‘杰作’” 中 “杰作”的引号的作用是(   )

A.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强调

D.表示特殊含义

4.桥在文中有几层意思?分别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恰到好处的掌声

一位父亲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为了能够留在北京,父亲费尽周折,勉强将儿子送进了一所小学。

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父亲联系了一位有名的钢琴老师给儿子上课。第一天,钢琴老师只教了儿子一段简单的乐谱,就摇起了脑袋:“这孩子的反应慢,肯定上不了音乐学院,趁早改行吧!”结果,性格倔强的儿子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父亲怎么也劝不住,师生俩闹得不欢而散。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

在父子俩准备动身的当天,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儿子所在的学校办晚会,老师们指定要儿子弹奏钢琴。儿子显然还在气头上:“我不弹了,不弹了,连钢琴老师都说我反应慢,我再也不摸琴了!”(  )老师怎么做工作,儿子(  )表示再也不摸琴了。

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奇的观众,那就是儿子班上的同学。接下来,令儿子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帮着劝开了:“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在我们心中,你弹钢琴是最棒的!”

那天晚上,儿子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支曲子。演出结束后,台下掌声四起,久久没有停下。儿子站起身来,一遍又一遍向着鼓励他的人们鞠躬,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儿子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

凭着过人的自信加努力,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学校。后来,他成了这所学校最年轻的客座教授,并且凭着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惊中外。

成名之后,很多人问起儿子成功的秘诀,他无一例外都会提及小学时那场特殊的晚会,提及激励自己的掌声。后来,一位记者在专访稿中动情地写道:感谢这些掌声,尽管它们不是出自名人,但却在关键时刻,以恰到好处的声音,拯救了一位音乐天才。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费尽周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欢而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为什么说同学们的掌声是“恰到好处”的掌声?(  )

A.因为掌声是连绵不绝的。

B.因为这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

C.因为儿子想放弃学钢琴的时候,同学们的掌声让他重拾信心。

4.读完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当别人遇到挫折时,我们要__________他;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我们不应该__________,而是要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

《父亲、树林和鸟》节选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最快活的时刻,是____________,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因为:__________。

4.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待在那里。

这时,恰巧一只口渴极了的公山羊来到井边,公山羊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公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口渴难耐的公山羊信以为真,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商量出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办法。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腿,跳到他的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离开。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跳下去了。”

1.“狐狸觉得机会来了”一句中的“机会”是指_____________。

2.狐狸为什么极力赞美井水好喝?由此可知狐狸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画出狐狸想出的离开井底的方法。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狐狸因为想要喝井下的水,所以才跳到了井里。(_______)

(2)在狐狸看来,公山羊的头脑就像他的胡须一样完美。(_______)

5.本文选自名著《伊索寓言》,下面的故事不属于《伊索寓言》的是(   )

A.《狼来了》                  B.《农夫和蛇》

C.《狐狸建筑师》              D.《狐狸和葡萄》

6.如果后来公山羊得以脱险,回到家后的公山羊,面对自己的一群羊娃娃,他想以自身经历告诚羊娃娃,他会怎么说呢?根据提示写一写。

大难不死的公山羊,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文片段阅读。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伶俐(lín líng)                似的(sì shì)

2.根据选文内容连线。

光彩夺目的                       春天

如毛的                           小燕子

千条万条的                       图画

烂漫无比的                       柔柳

伶俐可爱的                       细雨

3.发挥想象,补充下面的句子,写一写各色的花。

春天里,           花红得像              。

春天里,           花白得像              。

春天里,           花黄得像              。

4.选文共有两句话,请概括这两句话的主要意思。

第1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理解。

鸡学游泳

①有一天,鸡看见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非常羡慕,便请教鸭子,问它怎样才能学会游泳,鸭子说:“不用学。鸭妈妈带我们下水,也并不教,只喊一声‘跳’,我们扑通扑通往下跳,就会了。”

②“啊,太好了!只要有勇气就够了,这么容易!”鸡认为自己领悟了游泳的奥(ào)秘。

③第二天一早,鸡来到了小河边,鼓起勇气,“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天哪,它一不会换气,二不会动作,三不能保持平衡(héng),没有多大工夫就灌(guàn)了一肚子水!幸亏鸭子及时将这“落汤鸡”救上了岸。

④鸡半死不活地躺在沙滩(tān)上,总结道:“                       。”

1.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将获救后鸡说的话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2.第②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应该用(  )语气读。

A.疑问    B.渴望    C.激动    D.感叹

3.鸡学游泳却变成“落汤鸡”的原因是它一不会______,二不会_______。三不能保持平衡。

4.“只要有勇气就够了”,你同意鸡的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西湖

①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②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③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④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1.选出“华”字在下列各句中的正确意义。

(华)①光彩,光辉;②繁盛;   ③精华;④时光。 

(1)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______) 

(2)似水年华,一去不复返。(______)

(3)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才华。(______)

(4)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华。(______)

2.找出下面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打上“√”。

A.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

B.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   

C.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读了这个句子,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选文的中心句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③自然段写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景色。这些景点是:湖边的树木、孤山、(_______)和(_______)、湖心的(___________),仿佛仙境一般。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蜗牛的森林

蜗牛生活在一片草地上,对于蜗牛来说,这里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可是有一天,草地上来了一只穿红靴子的兔子,蜗牛很热情地招呼说:“欢迎你来到蜗牛的森林。”兔子听了哈哈笑着说:“这样的草地也算森林?最高的草才过我的靴筒。”于是,兔子就给蜗牛描述了真正的森林,那是有着高大树木的地方。蜗牛很吃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他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蜗牛上路了,什么也不用带,他的背壳房子就是他的一切。当他身体缩进去的时候,他就在休息,当他把身体伸出来的时候,他就在赶路。这样过了许多天。

一天,蜗牛看见四个巨大的树根,啊,这样的大树,只有森林里才有啊。蜗牛很高兴,他觉得自己到了森林了。可是,森林这么大,蜗牛站在地上是看不清楚的,他决定沿着树干一直往上爬。

这是一棵多么老的树呀,蜗牛一边爬一边想着。蜗牛爬到顶上的时候,感觉到刺眼的阳光,哦,原来他爬到了大象的背上,那粗粗的树根当然是大象的腿了。

大象一点也不知道背上有一只蜗牛,踱着步子慢悠悠地走进森林。啊,小蜗牛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森林。

太阳光斜斜地透过茂密的树叶像星星一样洒在地上,也洒在蜗牛的背壳上。这时候,森林里来了一个巨人,大象很热情地招呼他:“请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是大象的森林。”巨人哈哈笑着说:“森林?这里的树就和小草一样,才到我的膝盖。”是啊,大象在巨人面前显得很小很小,森林就在巨人的脚下。

巨人说:“再见,小小的大象,我要到我自己的森林里去了。”对呀,巨人一定有着巨大的森林。

当大象又经过草地的时候,蜗牛顺着他长长的鼻子下来了。兔子看见这一切的时候,简直惊呆了。

蜗牛安安心心地住在自己的森林里了。虽然这里最高的草也就过了兔子的靴筒。

1.文中依次出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发现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童话想象十分有趣,让我们细细品味。

对蜗牛来说,________就是自己的森林。

3.蜗牛为什么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

A.听了兔子的描述

B.听了巨人的描述

4.读第四、五自然段,我发现,在蜗牛的眼里,看见四个巨大的树根,就以为自己到了森林。其实这四个树根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想象有趣又合理。

5.蜗牛跟着大象来到了真正的森林。可在________的眼里,真正的森林也很小很小。最后蜗牛还是回到了__________。作者神奇的想象,让我明白了(  )

A.真正的森林在每个人的心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森林。

B.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巨人的森林才是真正的森林。

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爱他,八岁上学后,还常常给他一点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zǎn  zhǎn)起来,去(买  卖)锤子和锯子。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dīng  dìng)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放于想象,善于思考的精神。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还成功地取得了许许多多别的研究成果。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常常(     )     保持(     )     自豪(     )

反义词:喜欢(     )     成功(     )     积攒(     )

4.将“牛顿把太阳钟做好了。”这句话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牛顿的零用钱一不________,二不____,只用来_______。

6.牛顿做的太阳钟是什么样子?在文中找出,并用“      ”画出来。

7.从哪句话看出牛顿自豪,用波浪线画出来。      

8.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你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

9.我们要学习牛顿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

10.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请你简单介绍其中的一位。

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_______又不敢讲。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_______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⑤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④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_______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A.因为     B.但     C.果然

2.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填序号)  

第①句:男孩在想____。  第②句:列宁在想____。

第③句:男孩在想____。  第④句:列宁在想____。

A.我明天就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我把灰雀捉走了

C.男孩已经把灰雀送回来了,我不能问男孩,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D.灰雀是男孩捉走的,我要用我的担心与惋惜感染男孩,让他主动送回灰雀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⑤,想一想,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那一定会很好》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cāi chāi)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bēi bèi)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pū pù)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在第2自然段填上合适的标点。

3.照样子,写词语。

暖洋洋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木板先由(_____)变成(_____),再由(_____)变成(_____)。

A.椅子    B.手推车    C.木地板

5.用“  ”画出描写椅子心理的句子。

6.椅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段中哪句话最能体会到椅子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那一定会很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种子、树、手推车、木地板不想做事,只想快活。

B.表现了种子、树、手推车、木地板的努力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十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_)的细雨  (______)的露珠

(_______)的绿叶  (______)的海洋

(______)的外衣  (______)的银梨

2.照样写词语。

(1)大大小小(AABB):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扁圆扁圆(ABAB):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又大又甜(ABAC):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把写银梨特点的词语和句子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1)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

4.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5.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_________”上。

7.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写在下面,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敌人  退出

热闹  松软

2.    丝毫都不给予理睬,形容一点也不在乎。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3.C

4.桥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指现实中真正的桥梁,一方面指心中用于沟通的链接。

二、 

1.父亲为了让儿子留在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付出了很多努力。    儿子和老师吵架后,二人不愉快地分开了。    

2.无论 都

3.C

4.鼓励    放弃    定信心、勇往直前

三、 

1.    快活    高兴    时刻    瞬间    

2.这难道不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吗?

3.    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4.很庆幸,因为父亲爱鸟而不会伤害鸟,也表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

四、 

1.离开井里的机会

2.想引诱山羊下来喝水,从而达到自己离开井底的目的。由此可知狐狸十分狡猾。

3.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4.    ×    ×    

5.C

6.孩子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你们一定要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要先动脑筋,想清楚事情的结果再去做。千万别像我一样上当受骗啊!

五、 

1.líng√ shì√

2.

3.桃 灿烂的霞

梨 晶莹的雪 

油菜 满地的金子

4.    二三月的春天烂漫无比。    小燕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六、 

1.不光得有勇气,还得看实际啊

2.C

3.    换气    动作    

4.不同意。因为不仅要有勇气,还得看实际情况。

七、 

1.    ①    ④    ③    ②    

2.C√

3.潭面无风镜未磨

4.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5.    白堤    苏堤    三个小岛

八、 

1.蜗牛 兔子 大象 巨人 个子越来越大

2.草地

3.A

4.大象的腿

5.A

九、 

1.爱动脑筋的牛顿

2.zhǎn  卖  dìng

3.时时  维持  骄傲  

讨厌  失败  消耗

4.太阳钟被牛顿做好了。

5.    买糖果    买玩具    买锤子和锯子    

6.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

7.“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8.牛顿小时候常常积攒零花钱,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9.勤于动手动脑,敢于想象,善于思考。

10.孔子。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 

1.B   C   A

2.B    D    A    C    

3.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4.男孩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它“一定会飞回来”,最终放鸟归还,所以说男孩是诚实的。

十一、 

1.chāi bèi pū

2.“ 。 ” 。 , “ , 。 ”

3.    明晃晃    金灿灿    亮晶晶    

4.    B    A    A    C    

5.我真是老了,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6.能躺下。

7.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

8.B

十二、 

1.    蒙蒙    甜润    婆娑    银色    破旧    又大又甜    

2.    高高兴兴    叮叮咚咚    匆匆忙忙    碧绿碧绿    安慰安慰    商量商量    百战百胜    不知不觉    多才多艺    

3.    扁圆扁圆,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淡绿色    变黄了    

4.婆娑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5.    五月    中秋时节    

6.家乡的银梨

7.下了好久的雨,今天阳光明媚,大家贪婪地享受难得的阳光。

文档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阅读短文。桥河这边住着我,河那边住着他。河面上架着一座桥。我和他在这桥上相识,在这桥上嬉戏,成了一对好朋友。在晨光中,在小鸟的歌声中,他哼着小调,背着书包走过这桥,跟我一起手拉手去上学,天天如此,月月这样。后来,他父亲调动工作,他走了,不知去了哪里。两年后的一天,上课时,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并作了介绍:他是县里X的儿子,希望大家多多帮助他。啊,这不是几年前桥那边的“他”吗?他回来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老师安排我和他同桌,我当然高兴!没想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