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 03706)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B 3.C 4.B 5. D
6. D 7. D 8.A 9.D 10.B
11.B 12.C 13.A 14.A 15.C
16.C 17.A 18.A 19.C 20.D
21.C 22.B 23.A 24.C 25.A
26.B 27.C 28.D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D 32.AD 33.BD 34.BCD 35.ABD
36.ABCD 37.ACD 38.BCD 39.ABCD 40.CD
三.简答题
41.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确立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42.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3.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1)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44.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
45.简述法律解释的概念与分类。
1)法律解释是由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和法学理论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术语及相关问题作出说明。
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其中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非正式解释主要指学理解释。
四.论述题
46.什么是理想信念?联系实际论述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为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能够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4)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不为困难所压倒,能在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
47.论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在新时期的基本特征。
1)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主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与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相一致,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用户中国党领导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