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 范世珍
教材
| 分析 | 本课的教学涉及到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摄入体内,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如果以“跳动起来会怎样”作为本单元的一个引子,本节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也是在回答一个相关的问题“跳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从哪里来呢?”本节课和下一节课“口腔里的变化”都在表现一种人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建立联系。 消化器官作为消化吸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重要器官,应该得到学生的重视。在对消化器官的学习中,应该将学生引导到认识各部分功能的道路上去。 学生通过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的功能,可以初步明确,身体内部有一整套的器官来分解食物。不同的消化器官形态不同,作用也不同。食物进入人体以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作用下才被吸收利用的。 |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过程与方法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模拟食道和胃功能,认识消化器官特征。 3、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2、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消化器官工作的乐趣。 | |||
| 教学重、 难点 |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消化器官是怎样工作的。(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 |||
| 教学 准备 | 为每位学生准备:饼干,记录单 为每组准备:模拟胃和食道等消化器官特征的塑料袋、豆腐、西红柿、透明塑料管和米饭粒 教师准备:挂图、投影仪、课件(出示问题、动画)等 | |||
| 教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策 略 | 设计理念 |
轻松导入,猜测旅程 | 1、谈话:送上见面礼—饼干 2、饼干经过口腔咽下会经历怎样的旅程呢?(板书课题) 3、依据已知经验猜测食物旅程,并画图。 | 吃饼干,初步感受食物在体内旅行过程,并将交流感受 学生动笔画图。 | 师 生 评 价 | 通过送饼干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吃饼干感受食物的旅程,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
| 追踪食物足迹 | 1、展示画图(投影仪) 追问:食物在体内旅行的路线是一样的吗? 2、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跟踪体内食物的足迹呢? | 1、全班演示交流:请几个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和介绍食物旅行过程。 2、思考和交流:追踪食物足迹的好办法(微型探测仪、X光片…) | 生生 评价 | 通过画图和展示,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追问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展示学生的知识面。 |
认识消化器官 | 1、出示挂图,你认识什么器官?引导学生观察消化器官外形和所在位置。 2、梳理认识(按顺序介绍5个消化器官,包括位置、外形,补充适当的课外知识) 3、引导学生活动巩固认识。 | 1、学生上台指认消化器官,并将部位名称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学生讨论交流:这些消化器官藏在身体的哪些地方? ⑴向你的小伙伴介绍消化器官藏在哪里。 ⑵展示交流 | 师生评价 | 通过指认、贴名称、梳理认识和小游戏,逐步认识消化器官 |
| 实验探究消化器官的特征 | 一、问题牵引出最重要的三个消化器官 课件出示: ⑴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的? ⑵食物在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 ⑶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 追问:它们又分别有什么特征呢? 二、动手实验,模拟食道和胃等器官工作。 1、分发实验器材 2、组织学生研讨实验内容。 3、提出要求:听从组长安排分配,认真观察思考,并做简单交流 4、动手实验 5、汇报交流:用什么方法证明哪个器官的特征? 三、观看动画,梳理和深化消化过程 | 1、学生回答:食道、胃、小肠 2讨论:利用这些器材可以模拟哪些器官的工作? 3学生动手实验: 实验一: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谁、豆腐和西红柿。通过反复揉挤袋子,观察食物的变化。思考:哪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 实验二:在一个塑料管中,装入几粒饭粒。思考:怎样做才能使米饭向前移动?这根塑料管相当消化器官的哪一部分? 4、面向全体展示交流:(利用投影仪) 5、学生观看《食物的旅行》 动画课件。 | 师生评价 组间评价 | 通过实验,形象感受胃和食道的特征。动画让学生对消化过程有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
| 进一步完善认识,拓展探索空间 | 修改完善记录单: 1、今天收获很多,回头看看记录单,需要修改吗? 2、你还知道哪些消化器官? 3、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 学生修改记录单并汇报 学生交流,提升认识 | 生生评价 | 巩固拓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