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15:09
文档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1.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9.氧垂曲线: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着水中耗氧有机物降解耗氧和大气中复氧双重因素变化,反映水中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氧垂曲线。10.混凝和澄清:由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产生的微粒凝结现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11.生化反应速度:生化反应中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12.A
推荐度:
导读一、名词解释题1.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9.氧垂曲线: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着水中耗氧有机物降解耗氧和大气中复氧双重因素变化,反映水中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氧垂曲线。10.混凝和澄清:由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产生的微粒凝结现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11.生化反应速度:生化反应中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12.A
一、名词解释题

1.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9. 氧垂曲线: 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着水中耗氧有机物降解耗氧和大气中复氧双重因素变化,反映水中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氧垂曲线。

10. 混凝和澄清: 由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产生的微粒凝结现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11. 生化反应速度: 生化反应中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 

12. AB法: 由以吸附作用为主的A段和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的B段组成的污水处理工艺。

13. A/A/O法: 在原来A/O工艺的基础上,嵌入一个缺氧池,并将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中,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这样厌氧-缺氧-好氧相串联的系统能同时除磷脱氮,简称A2/O法。

14. 污泥容积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过30min静置沉淀后,每千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

15. 污泥回流比: 污泥回流量与曝气池进水量的比值。

16. 自由沉淀: 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轨迹呈直线,整个沉淀过程中,颗粒物理性质不发生变化,这种沉淀叫做自由沉淀。

17. 絮凝沉淀: 水中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的轨迹呈曲线. 颗粒的物理性质也是变化的。

18. 区域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较高,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它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19. 压缩沉淀: 在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颗粒相互之间已挤成团块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20. 好氧呼吸: 好氧呼吸是营养物质进入好氧微细胞后,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

21. 厌氧呼吸: 厌氧呼吸是在无分子氧的情况下进行的生物氧化,厌氧微生物只有脱氢酶系统,没有氧化酶系统,呼吸过程中,第五中的氢被脱氢酶活化,从底物中脱下来的氢经辅酶传递给除氢以外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使其还原。

25. 厌氧生物处理: 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最终产物的过程。

27. 好氧生物处理: 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污水中复杂的有机物降解,并用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完成微生物本身的繁殖和运动等功能的方法。

28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主要用于水处理方面 A就是厌氧段,主要用于脱氮除磷;O就是好氧段,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它除了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外,还可同时去除氮、磷,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及难降解废水,在好氧段前设置水解酸化段,可显著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A/O法脱氮工艺的特点: 

  (a)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与后曝气池,以原污水为碳源,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 

  (b)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作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 

  (c)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 ; 

(d) 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证A段的缺氧状态。

1、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群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

  (1)立法。用法律来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

  (2)控制使环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污染源或采用一些手段把污染物排放量降到不致严重污染大气的程度。

3、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使得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它们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形成有类似温室的效应的气体。

4、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执行级别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确定,即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类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第六章

1、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指标,包括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方面。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经济指标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此外,还应考虑装置的安装、操作、检修的难易等因素。

2、净化效率的计算:

   若已知各级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x1,x2,…,xn,则多级除尘系统的总除尘效率为

      A=1-(1- x1)(1- x2)…(1- xn)

3、除尘器分类:

(1)机械力除尘器: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

(2)过滤式除尘器:袋式过滤器、颗粒层过滤器

(3)静电除尘器:干式静电除尘器、湿式静电除尘器

(4)湿式除尘器:泡沫除尘器、喷雾塔、填料塔、冲击式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

  注意:电除尘过程与其他除尘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分离力(主要是静电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分离粒子耗能小、气流阻力也小的特点。

第七章

1、烟气脱硫技术:

  烟气脱硫方法可分为两类:抛弃法和再生法。抛弃法即在脱硫过程中形成的固体产物被废弃,必须连续不断地加入新鲜的化学吸收剂。再生法,即与SO2反应后的吸收剂可连续地在一个闭环系统中再生,再生后的脱硫剂和由于损耗需补充的新鲜吸收剂再回到脱硫系统循环使用。

  烟气脱硫也可按脱硫剂是否以溶液状态进行脱硫而分为湿法和干法脱硫。湿法系统指利用碱性吸收夜或含触媒粒子的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干法系统指利用固体吸收剂和催化剂在不降低烟气温度和不增加湿度的条件下除去烟气中的SO2。

2、烟气脱硝技术:

(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

SCR过程是以氨作还原剂,通常在空气预热器的上游注入含NOx的烟气,在含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内NOx被还原为N2和水。

(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

尿素或氨基化合物作为还原剂将NOx还原为N2。

(3)吸收法净化烟气中的NOx

氮氧化物能够被水、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溶液、硫酸、有机溶液等吸收。

(4)吸附法净化烟气中的NOx

    吸附法既能比较彻底地消除NOx的污染,又能将NOx回收利用。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分子筛、硅胶、含氨泥煤等。

第八章

高斯扩散模式:

    对于连续源的平均烟流,其浓度分布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高斯扩散模式正是在污染物浓度符合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导出的。其基本假设为:烟羽的扩散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是正态分布;在扩散的整个空间风速是均匀、稳定的;污染源排放是连续、均匀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没有衰减和增生;在x方向,平流作用远大于扩散作用;地面足够平坦。从这些假设出发,可以导出高斯扩散模式。

第九章

1、固体废物: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对原过程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2、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4、固体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十章

1、垃圾处理技术:压实、破碎、分选、脱水与干燥、化学处理与固化

第十一章

1、固体废物的处理:

(1)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

(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 

(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

(4)热处理: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热处理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

(5)固化处理: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起来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因而能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的一种处理过程。 

2、固体废物的处置:

   (1)陆地处置:土地填埋、土地耕作、工程库或贮留池贮存、深井灌注

   (2)海洋处置:深海投弃、海上焚烧

第十二章

1、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烦躁的声音。

   #其特点:

(1)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因而一种声音是否属于噪声,除声音本身的物理性质外,还与判断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有关。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它的影响具有局限性。

 (3)噪声在环境中不会有残留的污染物质存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生后,噪声立即消失。

(4)噪声一般不直接致命或致病,它的危害是慢性的和间接的。

2、噪声污染:噪声在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即为~~

3、噪声污染的控制技术:

(1)噪声源的控制。①减少冲击力②降低速度和压力③降低摩擦阻力④减少辐射面积⑤减少噪声泄露⑥安装消声器和弱声器

  (2)声音传播途径的控制。沿声音传播途径吸收声音;在传播途径上放置反射障碍物,使声音向其他方向偏转;将声音容纳在声音隔离系统内。

  (3)保护接受者。改变工作日程,连续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的时间;保护耳朵,配备听力保护装置。

 

  ‍

文档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1.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9.氧垂曲线: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的自净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可随着水中耗氧有机物降解耗氧和大气中复氧双重因素变化,反映水中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被称为氧垂曲线。10.混凝和澄清:由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产生的微粒凝结现象-----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11.生化反应速度:生化反应中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12.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