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文内容以及文学常识。
1、《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这是一篇书序的节录,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以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
2、《繁星》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
3、《冰心诗四首》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诗集有〈繁星〉、〈春水〉。前两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4、《"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雨果,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本文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5、《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等。
6、〈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此书不但取材广博,而且语言整齐简练。成语"一字千金"就从这里而来。
7、 这两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懂得根据客观情况采用灵活对策的蠢人。一则是用对话增强讽刺意味,一则是以议论的方式来直接评价。
8、 从这两则寓言中获得什么启示?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9.《往事依依》:作者于漪,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
,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主题: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10.《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沈复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本文写了哪三件趣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趣味?
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
童心、童趣: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11.《十三岁的际遇》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12.《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秦文君,当代女作家。
主题:本文通过初一学生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以及一次不经意中获得了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主要人物贾里的个性特征十分鲜明,他强烈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却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而缺少坚忍不拔的精神、有上进心但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
13、《社戏》:体裁:小说;中心事件:看社戏;线索:社戏;思路: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14、《端午日》思路: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
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
15、《春》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作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文章描绘了五幅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全文围绕"春",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情景交融。
16、《济南的冬天》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描绘的济南的
冬天都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来写。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是主要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著,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先从山写起;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18.《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议论文。论述了只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0、《宇宙里有些什么》是一篇科学小品,课文采用了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以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以虫治虫》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生物防治方面还有其他的例子: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
《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2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论,编纂、编辑的意思。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3.《天上的街市》选自《沫若诗全集》,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收入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这首诗借助联想和
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5.《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本文是他创作的一篇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的愿望。
26.《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有"欧洲俄罗斯第一位小说家"之称。本文是他写的一篇散文诗。
27.《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作家。他代表作还有《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全文按时间顺序,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为线索,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二、古诗文鉴赏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这两举一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自然理趣。
(3)主题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
参考:赤壁之战。(最后两句议论,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参考: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 鉴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并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参考: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上阕写眼前之景:溪水边兰草初生,松林间沙路洁净,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鸣叫。这里没有市朝的喧闹之声,远离官场的恶浊之气,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3)赏析下阕。
参考: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参考:不明写月光,用"地白"二字写月光照射庭院的凄美意境,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联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参考:这"桂花"可能既指庭中桂花,也指月中桂树。这就暗写诗人望月,使诗的意境更悠远,更耐人寻味。"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参考: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并且诗人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自己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5.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参考:一个"落"字,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妥帖,富有动感,仿佛那秋思也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参考: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
的祝福。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参考: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请简述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参考: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
参考:这虽然是作者对子由说的,其实也包括普天之下离散的人在内,反映了诗人的旷达胸怀、乐观情致和良好愿望,已成为离人们相互寄托美好祝愿的名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开头两句写早春之景,后两句转入议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象征大地春回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
(2)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
参考:这两句抓住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描摹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准确地透出了早春的信息。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参考: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 全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
参考:这两句在夏夜中靠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蛙声一片"已透出天将下雨的信息,为下文写天气突变埋下伏笔。
(3)上阕描写了哪四种声音?有何作用?
参考: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也烘托出夏夜的寂静。
(4)词的下阕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地,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啊!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参考: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
(2)这首诗与以往写秋天的诗文有何不同?
参考:这首诗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发了奋发进取的豪情。也激发了读者的凌云壮志。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参考:议论、抒情、写景相结合,寓意深刻,形象鲜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和关切。
3、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4、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2、主题:写天上的神话,表达人间的悲情,写进天下多少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抒发对天下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同情和有情人离别的相思之苦。
(三)名著专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
小说的故事梗概
本书介绍了汤姆·索亚是老师和家长眼中一个顽皮而又爱闯祸的孩子,他和波莉姨妈一家住在美国一个叫圣彼得堡的小镇上。汤姆层出不穷的恶作剧常常令姨妈哭笑不得,但是他以他的正义感,揭发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歹徒;以他的勇敢,挽救了自己和另一个女孩的生命;以他的聪明,找到了价值连城的宝藏 。
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汤姆生性顽皮,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幻想着能像绿林好汉一样过着新奇冒险的生活。他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危险面前,他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替别人着想。他勇敢机智,在困境中永不绝望,沉着地面对各种困难。总之他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他的身上充满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格调,是一个富于幻想、真实善良、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儿童。
在洞中探险时,汤姆他们遇到了困境,他是如何应付的?
为了持久地照明,汤姆十分注意节约蜡烛;为了鼓励蓓姬,让她不丧失求生的欲望,他装作很有信心的样子;为了让别人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他在黑暗中大声喊叫;他小口地吃东西,争取能够节省一些食物;为了在黑暗中能够找到回来的路,他想出了拿着风筝线探路的方法。
如何评价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
汤姆向往历险,是一个儿童的天性汤姆的历险是他对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生活的反抗,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行为在今天不值得提倡,更不能仿效。我们可以学习他富于幻想、真实善良、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品质。
《狼》专题常识积累
⑴作者常识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⑵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3)启示:1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2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3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存在任何幻想,
勇于斗争。
4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狼的角度──不要以为凭借自己的凶狠狡猾,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做的下场只能是自取灭亡,不要贪婪等
屠户的角度──运用头脑、做事果断、镇静、机智、勇敢、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等
(4) 有关狼的成语: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虎穴狼巢 狼狈为奸 狼吞
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谚语:狼头上长角 - 装样(羊) 狼装羊肥 - 不怀好意
狼装羊笑 - 居心不良 狼头上括竹笋 - 装羊(羊)
狼行千里吃肉 - 本性难移 狼窝里荞孩子 - 性命难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