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梯事故应急预案
年 月 日
电梯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提升本单位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规范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实施,建立健全电梯乘客事故应急体系,规范本单位对伤人和困人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电梯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电梯发生运行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适用于本单位内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
二、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1、当电梯发生电气及机械故障时要避免事故的延伸、发展和扩大,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及时通知维保单位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电梯正常运行。减少对业主日常生活生产的影响。
2、事故发生后及时正确判定事故性质,正确快速地做好事故的先期处理,解救被困乘客。并报告工程部值班人员,由值班工程人员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救援。并就事故情况通知公司领导。
3、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造成二次事故和伤害。
4、在维保人员到来之前,将故障电梯的急停开关打开,并手动将电梯厅门关好。必要时切断故障电梯的电源,在故障层厅门处放置警示牌。
5、事故处理完成后认真做好事故记录。
三、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以及定级
1、我公司使用的曳引式电梯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有:
(1)电梯轿厢困人。例如停电,电梯冲顶、蹲底,安全钳意外动作,曳引机制动器失效等。
(2)门区剪切,人员伤亡。
(3)大面积停电
(4)电梯井道进水、火灾。
(5)自然灾害(地震、雷击、暴风雨/雪等)
(6)其它突发性事件。
2、事件等级
任何时电梯事件的发生都是重大紧急事件。事故发生后需上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按有关规定定级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上报有关部门。
四、事故应急处理
1、 预警和预防机制
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需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管理。确保维保周期、项目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在运行中发现的小问题,值班人员也必须立即通知维保单位进行修复,严禁带病运行。
保证电梯与监控室通信畅通。当监控室接到乘客报警后,立即通知工程部值班人员(电话:)。 保安人员在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任何异常均应及时通知综合服务部。
世博生态城一部值班电话:
宏兴大厦值班电话电话:
金牛小区值班电话:
U族部落值班电话:
2、启动应急程序
当电梯发生突发事件后,接报人员应尽可能详细地了解下列信息,并做好记录:
(1)发生故障的电梯编号;
(2)电梯停驶的楼层、轿厢内人员情况;
(3)可能发生的事件严重情况。
做好记录的同时立即报告组长启动本预案。启动本预案后, 应急小组向电梯维保单位发出应急求救信息。同时安排人员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在可能的情况下参照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进行初级救援工作。
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时, 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医疗救助。
如果发生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后,应立即报告总经理,并由总经理向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上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需要记录的报警信息一般包括:
(1)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
(2)受困人员所在具体位置:地址、层站、电梯编号;
(3)受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医疗救助;
(4)报警时间。
3、应急援救过程的通讯
保证应急援救过程中的通讯畅通。保证轿厢与监控室的通讯畅通。
4、紧急处置
(1)针对电梯轿厢内受困人员:
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
(2)针对伤员:
采取必要的扶助措施。采取必要的包扎、止血措施。在120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120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护工作。
五、应急救援方案
(一)发 生 火 灾 时:
发生火灾时应以立即终止电梯运行为原则,并应采取如下措施:
(1) 接到电话后立即带好电梯的钥匙到达指定地点,听从消防人员指挥。
(2)发生火灾时,立即将电梯直驶到首层,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关闭。
(3)使乘客保持镇静组织疏导乘客离开轿厢,从楼梯撤走。将电梯置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厅门并切断总电源。
(4)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应即刻疏导乘客撤离,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干粉和1211 灭火器灭火。
(二)电梯故障等原因突然停驶—乘客被困时:
(1)电梯维修人员应及时赶到现场了解轿厢所停层站位置轿厢内被困人数轿内照明情况。
(2)安慰乘客,使其保持镇静告知乘客尽量远离轿门,更不要倚靠轿门,不要在轿内吸烟、打闹、安静等待。不要擅自行动,以免发生剪切、坠井等事故。必须听从操作人员指挥。
(3)到上一层站打开外厅门查看轿厢平层情况,如轿坎与厅坎上下差30cm以内时操作如下:
(4)如轿坎与厅坎距离较大时应将轿厢手动盘车至接层位置。
(5)在机房盘车时必须首先拉掉故障电梯的电源开关。
(6)按操作规程用开闸扳手打开制动器盘车,当轿厢行至接近楼层时(以绳标为准)应停止盘车,使制动器复位。
(7)盘车时必须两人操作,打抱闸的人必须听盘车人的指挥盘车时应缓慢进行防止电梯失控。
(8)用厅门钥匙打开紧急门锁。协助乘客迅速离开轿厢。
(9)关闭电梯门,通知维保单位急修。
(10)电梯在非正常运行走车时,走车必须听一人指挥,但是不论谁叫停都必须立即停止。查清情况后才允许再次走车。
(三)电梯进水时:
电梯机房处于建筑最高层,底坑处于建筑物最底层。井道通过层站与楼道相连。机房会因屋顶或门窗漏雨进水底坑除因建筑物防水不好而渗水外,上下水管道消防栓等泄漏使水从楼层经井道流入底坑。当发生进水时除从建筑设施上采取堵漏措施外,还应采取应急措施。
1、当底坑内出现少量进水时,应将电梯停在二层以上,停止运行断开电源。
2、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楼层的上二层。停梯断电,以防轿厢进水。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如轿顶或轿内操纵盘已被水湿时,严禁再启动电梯。应立即拉闸断电。
3、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很多时,应立即停梯,断开总电源开关,防止发生短路、触电等事故。
4、做好应急处理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并通知维保单位采取措施,尽快恢复运行。
六、应急处理结束
、受困人员全部救出轿厢或脱离险境,死亡和失踪人员已查清,受伤人员得到基本救治。事故危害得到控制、紧急疏散的人员得到安置或恢复正常生活,由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宣布应急救援结束。事故等级严重以上的事故,应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2、后续总结与改进措施。事故处理完成后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维保单位进行事故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且参照此次事故原因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检修,以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
七、应急预案的组织措施和技术保障
1、应急领导小组:
指挥长:
副指挥长:
应急救援组:
组长:
成员:
物资供应组:
组长:
成员:
警戒保卫组长:
组长:
成员:
善后处理组:
组长:
成员:
2、职责:
(1)指挥长职责:
负责本单位应急救预案的启动,对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应急救援。发生电梯伤亡事故后,启动单位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负责向公司负责人报告。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
(2)副指挥长职责
协助组长对电梯事故组织应急救援。负责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组长不在现场或不便履行职责时,行使组长职责。
(3)应急救援组职责
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方案,救援被困人员。
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应急救灾、伤员救治等工作。
对救援现场进行保护,向上级汇报救援进度和结果。
(4)物资供应组职责:
负责在应急救援的情况下,为救援、善后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供应。
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保管,确保救援体系运行的经费保障。
(5)警戒保卫组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事故地点的警戒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负责引导和指挥特种车辆和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疏散人员离开指定的警戒区域外。
协助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6)善后处理组职责:
负责电梯困人或伤人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负责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紧急调用需要救援的物资、器材和仪器设备、应急救援队伍等。所发生的费用应向指挥组长汇报,由指挥组长和物资供应组协调解决。
电梯应急救援事故后,协调电梯维保公司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向业主通报检测情况。
(7)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电梯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和电梯应急准备工作的组织和检查。
发生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后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启动应急救援工作,实施应急救援方案,救援受伤和被困人员。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应急救援、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负责现场的防护。负责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八、事故预案演练及滚动修编管理
1、演练的目的
开展演练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演练检验、评价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发现《预案》本身及执行过程中的缺陷,改善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2、演练的基本类型
(1)口述或文字形式假设故障现象,由专业人员口述或书面形式描述处理全过程。
(2)现场实际操作,设定故障,由专业人员按规程要求实际操作完成处理过程。
3、演练周期
演练周期为每季度至少一次事故预案演练。遇有重大停电活动时,应提前安排专项演练。
4、演练评价
要做好演练结果的评价工作。通过演练,发现《预案》本身及执行过程中的缺陷,统计分析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对《预案》本身及演练工作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完善,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5、预案修编
应保持定期或在应急演练、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来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确保《预案》的实效性。
附表:
单位内部应急处理人员联系表
| 序号 | 姓 名 | 办公室电话 | 手机号码 | 备注 |
| 1 | ||||
| 2 | ||||
| 3 |
| 序号 | 姓 名 | 办公室电话 | 手机号码 | 备注 |
| 1 | ||||
| 2 | ||||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