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XXX 学号:2010XXXXXX
首先,之所以选这样一个题目作为我的期末报告,是因为我在近几周内,对自己这一年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我发现,当一个人的学习有了目标或者说是一种外界驱动力的时候,更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当然,这个外界驱动力也是在人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现在就我的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驱使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为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和特点,我在网络上找了许多调查资料和调查分析。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随着校园生活的多样化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据调查,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有如下方面:
(1)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得到较好的物质生活待遇;
(2)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得到铁饭碗;
(3)跳出农门,在城市工作;
(4)找一个出色的伴侣,建立美满小家庭;
(5)做一个大学生有较高声誉,能被人尊重;
(6)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7)使自己在同龄人中保持强者的地位和形象;
(8)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实现家庭亲人的美好期望;
(9)光宗耀祖,获得功名利禄;
(10)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期望;
(11)对本专业学科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深造发挥自己的才能;
(12)考虑到祖国还比较落后,要为振兴中华做贡献;
(13)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14)为了逃避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希望从书堆中找到某种精神寄托;
(15)自我设计自我奋斗;
(16)为将来出国做准备,把高校当成出国的跳板;
(17)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很好地立足;
(18)履行当代青年的社会义务,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和繁荣做出较大的贡献。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各项动机的拥有人数都有一定的比重,并非仅仅集中在某一项或某几项。现在依照动机的社会意义和个体意义的强弱程度,把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纯粹是为了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个体性较强的低程度动机。如(1)(2)(3)(4)(9)(14)(15)等项所列内容。这个层次的人数约占32%。
第二层次:具有一定的向上心理和某种社会道德责任感的中等程度的动机。如(5)(7)(8)(10)(16)(17)各项所列内容。这个层次的人数约占31%。
第三层次:与整个社会目标和前进方向相一致的高尚动机。如(6)(11)(12)(13)(18)等项所列的内容。这个层次的人数约占37%。
从上述三个层次的学习动机的拥有人数的比例结构来看,第二、三两个层次(即与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联系的学习动机)所占有的学生人数合计为68%,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时代紧迫感和作为时代青年的荣誉感。然而,部分大学生由于对学习的社会意识认识不足,学习动机的个体性还是很突出的,他们的人数占32%,这足以说明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还存在一种强烈的注重个体性意义的求实倾向。需要说明的是,三个动机层次的比例只是对每个学生第一动机(即主动机)的统计,其实,在动机内容选择中,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不是单一的,双项乃至多项选择是很普遍的。这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活多样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必然结果,也表明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但是,把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个体性较强的低级动机作为主动机选择的人数高达32%,这是必须正视的。这种低级动机很难成为影响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持久的、强烈的动机,这是其一。其二,这种低级动机的强化和持久,也必然导致个人主义的滋长,这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必须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思想。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高尚动机,他们的学习活动才会富有生机、充满活力,才会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上面主要说到的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认识。就我所了解到的情况而言,目前的大学教育并不是真的很难,并没有达到挑战学生智商的地步,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你认真学了,考前复习了,就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而在这些动机中,对成绩提高最为影响深远的主要有(1)、(3)、(6)、(8)、(9)、(11)、(15)等,在这些动机中,第一种是出于对自我的追求,比如兴趣驱使,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并不难,因为人在学习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总是能够学的比较快,而且记忆深刻;第二种是出于责任,比如光宗耀祖、报效国家等,对这样的学生而言,身上是背负着重望或者寄托来学习的,在学习中可能会存在着一种攀赶和逼迫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束缚,在某些角度上来讲,没有第一种学生来的轻松,无论是在学习心理和学习知识方面都存在着些许不自由;第三种则是处于一种最低的要求,比如为了那张文凭或者只是从众心理,这样的学生不求高分,只求不挂,是最为缺乏动力的一种学生,这部分学生总以及格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往往他们就是不及格的那部分。不过,上面也说过了,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一种学习动机,所以很少有哪个人是单单属于其中一种的,综合来看,当一个人即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且有是为了实现一种责任的时候,这样的学习动机是最佳的,因为这样的学生既存在内部动力,又有外部压力。学习中不乏自由的选择,但是其也不能过于散漫,因为自身情况的,正好能恰到好处的权衡其内外部动力,从而到达最好的状态。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往往是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于一个正常的大学生而言,学习动机的性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学习成绩的高低,而且,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行的通的。另外,也可以通过寻求外部动机和动力的方式来获得学习动机,这种方式虽然缺乏持久的内在效力,但是也可作为大学生提升或者转型的一种方式。大学的学习更加强调专业性,也许许多学生在除此接触这一领域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非常吃力,从而导致丧失信心,失去耐心和兴趣等,此时,就可以通过增加外部动力的方式来克服这些问题,当入门后,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够有用,确实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此时,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内在动机来提升自己,这样也不失为在短时间或者是在初学阶段提升自己成绩的一种合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