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13:12
文档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内容提要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地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着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憩、游览、观光、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在美化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本文就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
推荐度:
导读内容提要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地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着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憩、游览、观光、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在美化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本文就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
内容提要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地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着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憩、游览、观光、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在美化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本文就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园林城市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 园林 绿地 园林城市

目        录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1

二、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    1

三、园林城市的特点    2

四、我国发展园林城市的优劣性    3

五、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在我国的发展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5

浅谈我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也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随着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享受舒适、优美、清新的环境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中国城市建设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设想:即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建设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

园林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它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建筑、道路系统、地上地下管线布局都有密切关系。建设山水城市就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实效。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可以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如下表:

表1:

类别类别名称内容及范围
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防灾、美化等作用的绿地
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G3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的恢复绿地等

城市绿地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融合在绿地中,营造出不同风格的城市绿地景观,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位。 

二、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 

我国园林绿化还比较落后,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相差较大(如表2),而且,园林绿地的绿化质量普遍不高,同世界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悬殊。在此情况下,侵占绿地、改变现有规划园林绿地性质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多,城市用地标准低,经济和社会发展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家财力、物力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加之对园林绿化作用认识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法规、不配套,影响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和行业管理的实施。

表2:                  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园林绿化相关指标

城市名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积㎡/人

北京42.0342.088.68
大连39.7240.508.50
青岛33.9137.028.50
威海34.7537.5516.47
杭州31.0134.336.79
南宁30.8237.478.35
厦门33.6335.779.
深圳38.0945.0011.57
珠海42.8548.3826.41
中山34.6937.3311.33
全国平均指标23.6728.156.83
三、园林城市的特点

对于城市建设中的各种评比指标,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求可以促进城市水平的提高。在建设“山水城市”的过程中,园林城市因它的特点而突出,成为上水城市的升华。园林城市有以下特点:

(一)科学规划设计,构成布局合理,均衡的绿地系统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突出生态效益,要求绿地分布均衡。比例、结构科学合理,要形成完整统一的有机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不但具有完整规划,还包含城市景观容貌、绿地建设。如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整体系。

(二)突出生态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三)实施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提高景观环境质量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宥”的出现,降至秦汉,仿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在园林中挖池堆山,再现海上仙山的意境。魏晋南北朝是混乱的年代也是文化发生转折时代,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形成文人园林和寺庙园林。唐宋以来传统的中国山水诗词,山水画融入园林之中,园林具有诗情画意。

  园林表现出艺术性和技术的高度统一,亦见证了古人对认识自然,认识空间,在生活中再现自然的空间艺术过程。以来自自然,高于自然为基本特征,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巧妙结合,“虽为人作,宛如天开”。

(四)多种植物科学配置,促进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题载体,采用植物造景的特点,中国园林主要强调借花木表达思想感情。以中国画为理论基础,追求自然山水构图。寻求自然风景,对树木不正形。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材料,自然界的植物素材主要以树木花草为主。我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誉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不同,配置方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特色。同时受气候影响,有季相变化,虽不同时间,不同光照,而产生绚丽多彩的景观,应按“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五)以人为本,崇尚自然,创造舒适、安全、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

  绿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百姓,使绿地分布尽可能均匀,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城市绿化带来的好处。要按照500米左右的“绿地服务半径”,均匀分布公共绿地,使市民走出家门500米就有一个休憩游玩的场所。同时,从文化、美学,人的视觉、意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赋予园林规划的更多的人文关怀。从整体上控制并营造城市景观的独特性,连续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受。

(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城市强调复合多层次的城市线性结构,体现生态自然与城市现代化的融合,景观与功能的结合。因而创建园林城市是全民参加、社会总动员的系统工程。要本着为人民服务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宣传,广泛发动,群策群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创建园林城市活动。要坚持建管并举,健全绿化法规,以法治绿,坚决查处侵占绿地、破坏城市绿地设施的行为,保护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

  园林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园林城市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争取主动的必然选择。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通过构建合理绿地布局,以及对城市中各类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规划,保持和优化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引导市民生活方式的健康趋向。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用地优势。协调城市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各项绿地的功能以求整体利益的最大优化。并在用地上保障城市发展形态,控制城市的无效蔓延;从功能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

(八)以保护为主,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增加时代特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园林艺术反映特定的时代精神。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园林更应当突出民族特色的时代性,反映艺术的本源精神。

园林绿地系统建设,重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景物、地形地貌、文化古迹、人文景观,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用绿色承载历史,用植物描绘春秋。实施大环境绿化,形成城乡一体化,按照城市卫生、安全、环保的要求建设防护绿地,防止风沙灾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全面治理规划区的河、湖、渠,形成园林景观,治理污水,防治大气污染。

四、我国发展园林城市的优劣性

(一)我国发展园林城市的优越性

(1)我国的园林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园林遗产和文化传统。对古典园林艺术的研究有助于古为今用,继承革新,对建设园林城市,服务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2)我国有极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我国地域辽阔,气候适中,有众多珍贵的物种资源和天然财富。如原产于我国的木本植物约80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约2000余种,灌木树种约6000余种。在园林植物中,我国既有不少特产属、种,又有丰富多彩的嘉木、奇花。

  (3)国家领导的重视。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城市园林化,大地园林化的宏伟目标。1981年由同志建议并经全国五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成立了绿化委员会。这是绿化祖国的重大决策,它使全国城市绿化的进展与环境面貌的改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绿化的积极性。我国人民对于园林绿化,种树栽花历来就有传统的爱好和兴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在绿化委员会1985年提出各部门绿化分工负责的建议后,得到了热烈的响应,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近年来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除抓好专业队伍外,还大抓各机关、单位和居住区的环境绿化,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开展评比、检查,市民搞绿化的积极性更为高涨,潜力在不断发掘中。

(二)我国发展园林城市的不足

    (1)人多地少与绿地定额低。城市人口多土地少,绿地定额低,在世界上都是相当突出的。根据武汉城建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所资料,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多数城市在10~20%)和人均公共绿地定额都偏低,公园游人过分拥挤;我国人均公园面积1985年底为1.87m2,比日本1985年底数字4.9m2还低得多。

  (2)绿化基础差,园林投资不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基础普遍很差,加之园林投资很少,以致园林建设常带突击性和偶然性,整个步伐缓慢,建设项目长期拖延。

  (3)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尽管我国有了《森林法》、《环境保》等有关法律和规定,但真正具体、明确的园林绿化法律尚缺。法规也不健全,加之“人治”的作用往往大于“法治”,以致城市绿地规划形同虚设,园林用地的得不到保证,园林绿地常被蚕食鲸吞。

(4)部分领导急功近利,对于园林建设的认识有偏差。各级领导由于眼光短浅,急于表现,对园林建设的首要功能与效益认识不清,导致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重建筑轻植物,重新建轻维护,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的偏向。

五、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我国存在着绿化投入资金不足,人口多土地少等问题,发展园林绿地规划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生态园林城市出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分别创造以沿河为主的自然水体景观区及由环城林组成生态绿色景观区。形成以城区外部绿色林带景观为背景,水体景观为依托,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以城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

  2.着眼于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的衔接和协调,重视对城区出入口、工业区及城区内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处的形象设计。

  3.突出“系统”的观念,强调绿地景观的整体性,突出城市整体环境观念,保护城区自然环境,以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指导绿地系统规划。

  4.规划公共绿地活动功能应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等多项活动需求着重建设沿河地带的绿地系统。

5.突出因地制宜、经济节约原则,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效益。

6.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合力。城市绿化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许多方面,关系到一些部门、单位和居民的利益。如建设、规划、、房管、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

小结

城市化的本质是集聚人、财、物,只有把周边的生产要素积聚到城市中来,城市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历史证明,不少曾经商业繁荣、人口众多的城市,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逐渐衰落。城市绿化不仅美化市容,而且可以造就丰富多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景观。搞好城市绿化,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起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徐乃雄,城市绿地与环境[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 张国,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5(06):25-28 

4. 江婷,解读园林城市[J],中国园林,2005(12):36-40 

文档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内容提要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地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着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憩、游览、观光、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在美化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本文就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