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焦半径:连结椭圆上一点与对应焦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椭圆的焦半径。
2. 焦半径公式:
(1)是椭圆上一点,是左、右焦点,是椭圆的离心率,则.
(2)是椭圆上一点,是上、下焦点,是椭圆的离心率,则.
推导过程:(以型椭圆方程为例进行推导)
方法一: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
根据椭圆方程,解得
故
将上式代入
可得:
同理可得:
方法二: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
椭圆的左准线方程为:,设点到左准线的距离为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
同理可得:
五、典型例题
例1:在椭圆上有一个点,满足到一个焦点的距离是到另一个焦点距离的3倍,则点的坐标为________.
【推荐理由】可以直观对比出运用焦半径公式的优越性,且同时考查了椭圆的对称性,学生容易漏情况,是易错题.
解法一:根据椭圆方程:可知,椭圆焦点为
设,则有
且或
解两次二次方程可得:
解法二:设椭圆度上下焦点分别为,点
由椭圆方程可知:
利用焦半径公式:
由题意可得:
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得:
所以
【思路点拨】1.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即是焦半径的概念,很直接联系到焦半径公式;
2.本题明确到上、下焦点的距离哪个大,故要分类讨论,或者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直接得到结果,需要考虑全面,否则容易漏解,这是本题的易错点.
【点评】本题的两种解法对比可以看出,对比利用距离公式,利用焦半径达到了降次的作用,大大化简了计算过程,可以让学生简洁高效地求解。
例2:在平面四边形中,已知,则 .
推荐理由:本题综合性较强,结合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一起考查,但常规的建系或者直接利用数量积公式并不可行,椭圆是本题的一个隐藏条件,是定义的灵活运用,难度较大,有利于学生开阔解题思路,焦半径公式的运用是最后求解的关键.
解:由条件可得:,满足椭圆的定义,
故可将这个平面四边形看作:
以为焦点,的一个椭圆,为椭圆上的两点,如下图所示:
不妨设:
由焦半径公式可得:,
两式相减可得:
又
故答案为:10
【思路点拨】据距离和为定值联系到椭圆的定义是本题的突破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椭圆是一个隐藏条件,学生不一定能看出来,其次看出是椭圆后,能否利用焦半径公式快速求解也是难点之一,这道题对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求很高,同样这道题也展现了利用焦半径公式解题简洁高效的优越性。
六、拓展运用
1、知识拓展
焦半径公式拓展结论一:
由焦半径公式:可知,是关于的增函数,是关于的减函数,二者的最大值均为:,最小值均为:,故椭圆上任意一点到焦点距离中,长轴端点到焦点的距离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
焦半径公式拓展结论二:
(1)是椭圆上一点,是左、右焦点,与轴所成的角为,与轴所成的角为,则
(2)是椭圆上一点,是上、下焦点,与轴所成的角为,与轴所成的角为,则
推导过程:
设是在x轴上的射影为,
当不大于90°时,在中,有
由椭圆焦半径公式
消去后,化简即得
而当大于90°时,在中,有
同样利用焦半径公式消去后,化简即得
其余三个结论类似推导即可。
2、典型例题
例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0)的直线与C相交与A,B两点,若,则的值为_________.
【推荐理由】直线与椭圆相交的相关试题是圆锥曲线部分的考查重点,本题凸显出利用焦半径公式的优越性.
解法一:∵ ∴
设椭圆的方程为右焦点为,
设直线的方程为,设
①
② ③
将①带入②得
∴
∴
解法二;
由题意得
则有
∴
即
【思路点拨】条件中都是焦半径,直接联系到焦半径公式,本题要求的是斜率,选择用焦半径公式的拓展公式.
【点评】解法一使用的是常规解题方法,但计算量较大,解题步骤繁琐,解法二利用了焦半径公式的拓展结论后,大大化简了解题步骤,减少了计算量。需提醒学生注意,解答小题过程中可直接用焦半径公式及其拓展结论,解答题的解题过程中需简单推导后再用,否则会导致扣步骤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