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8:16:00
文档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太平畈乡中心学校何小梅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第69-71页《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推荐度:
导读《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太平畈乡中心学校何小梅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第69-71页《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太平畈乡中心学校    何小梅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第69-71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课件、多张“生活中的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大家喜欢照相吗?我想同学们都有自己漂亮的照片,但是在照片中人物的大小与我们实际的大小相同吗?

2.导入新课

2010年5月1日将在上海举行的盛会是------(学生回答)这是件令我们感到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淘气准备参选2010年世博会小志愿者,需要上交照片,请看(先出示照片A);组委会根据需要将淘气的照片进行了放大或者缩小,(出示照片B、C、D、E)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思考后汇报。(照片B和D比较像,照片C和E变形了)

(1)提出问题:与照片A比较,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

(2)观察探究:“长方形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再做研究。这些长方形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方格图)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汇报完成填表    

长方形 

   长 

  宽 

  长是宽的几倍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5)引导学生发现A、B、D三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 ,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看来图形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与原来的图形才会相像。

(6)引导学生画一个具有(5)这样关系的长方形。

二、探究比的意义

1.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黑板上的算式,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都是用除法来计算)

2、揭示课题。

    师: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板书课题)

3、让学生自学书本第50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如何求比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并相应板书)

4、引出比的意义

比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板书:6÷4 写作:6﹕4   读作:6比4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是比号,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着这个比的比值。1.5就是6比4的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

                6﹕4=6÷4= = 1.5

5.从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你还能用比来说说吗?

比如:6÷4我们又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长与宽的比是6比4,反过来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宽与长的比是4比6;3÷2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3比2

6.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比,并说一说这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比值。

三、找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从同才的算式中说了很多比,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板书:生活中的---)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比。比如说我们全班的人数是(20),那你们的人数和老师人数的比就是(20比1),用符号写出来是20:1。我们班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桌子和椅子数量的比是(  )。大家想想,还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你的身边找到更多的比呢,把你发现的比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展示找到的比。

师:大家说得很好,老师这边也有些生活的比,你能找出来吗?

1、看来大家都找得非常不错,所以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两个问题,请看下面信息: 

(1)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骑车人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谁的速度快? 

路程时间路程:时间
马拉松选手
骑车人
(2) A摊位苹果3千克15元  B摊位苹果9元2千克  C摊位苹果12元3千克 

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

摊位总价数量总价:数量
A
B
C
2、学生分组完成:一二组学生完成表一,三四组学生完成表二。

3、反馈交流:说说怎样求速度和单价的?怎样求单价的?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

4、思考:我们要比较谁的速度快,也就是要比较什么? 

         (也就是要比较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要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也就是要比较什么?

         (也就是要比较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5、 讨论: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四、巩固练习

1、有4个黑球和8个白球,黑球和白球的比是( ):(   ) ,白球和黑球个数的比是(   ) :(   )。

2、王师傅6小时生产了36个零件。王师傅生产零件总个数和时间比是(     ).

3、修一条长20千米的水渠,已经修了13千米,已经修的长度和公路全长的比 (          ) 。

4、明辨是非:

(1).比的后项不能为零。(           )

(2).小红的身高是1米,妈妈身高165厘米,小红和妈妈身高的比是1:165。(                  )

5、求比值

       6 :2     4 :2      7 :5      8 :4

6、写一个比值为二分之一的比

五、拓展升华

篮球比赛中的“76﹕77”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回答。) 

(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

六、反馈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法、情感)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板书设计:

长     宽   倍数

A:6  ÷  4 =  1.5

B:3  ÷  2 =  1.5

D:12 ÷  8 =  1.5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6÷4 写作:6﹕4   读作:6比4

            比

            号

6 ﹕ 4 = 6 ÷ 4 =  = 1.5

前   后                比

项   项                值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比”,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让学生参与到“比”的实践活动中,为认识比积累感性认识,循序渐进领会新知。

文档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太平畈乡中心学校何小梅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第69-71页《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